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长江刘明益充满信心
退休后就是遛遛鸟、喝喝茶、跳跳广场舞?这些都太平常了。63岁的深圳老汉刘明益,选择了与游泳为伴。他不仅把妻子、儿媳都“拉下了水”,还从泳池游向了大海、游向了长江。每当成功挑战一次公开水域的游程后,刘明益脸上都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最让刘明益骄傲的是,2017年7月,他用自己喜欢的蛙泳成功横渡了约6000米的长江。
2015年,刘明益退休,开始过上清闲的晚年生活。闲下来的刘明益除了和邻居下下象棋,或上网玩玩棋牌外,好像也没什么感兴趣的活动。因此,他从工作以来就慢慢积劳成疾的肩周炎老毛病又犯了。
刘明益意识到,自己该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锻炼一下身体了。他想到了游泳。
刘明益出生在江西,赣江从家门前流过。小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下江玩水,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狗刨式的泳姿,倒也自得其乐。可是长大后参加工作,却很少再有机会下水了。
2016年年初,刘明益报名加入深圳飞鱼游泳队。刚开始,刘明益还担心自己去学游泳会有点“高龄”,没想到游泳队里70多名队员多为中老年人,年纪最大的81岁,依旧精神矍铄。“看到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坚持锻炼,我对游泳的兴趣就起来了。”刘明益笑称。
下到水中的那一刻,儿时记忆突然变得鲜活起来,刘明益仿佛回到了家乡的江水中。自从加入游泳队,他坚持和队友们每天锻炼一个半小时,游上两三千米,学会了正确的蛙泳姿势,这也成为他最爱的泳姿。
实力逐渐增强后,刘明益开始和队友们挑战公开水域。从惠州的红花湖、深圳大鹏的较场尾,到广西的邕江、澳门的黑沙湾,他几乎每个月挑战一次公开水域。游的距离,从最开始的300米,慢慢增加到3000米。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7·16渡江节”由此定名。半个世纪后的2016年7月16日,刘明益也来到了长江边,参加第43届国际渡江节。
这一届的渡江节分为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与群众方队横渡长江两大部分。群众横渡中,约5000人以队列形式,从武昌汉阳门下水,至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出水,游程约6000米。刘明益是队列中年纪较大的两名泳友之一,但凭着一年来积累的经验,他对首次挑战长江充满了信心。
然而,事情与刘明益的想象差距甚远。“一下水,人们就拼命往前冲,队形全乱了。”刘明益这才明白,横渡长江真不是易事。幸好他沉着冷静,马上调整好自己的位置,紧跟着队伍往目的地游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游到彩虹桥附近时,刘明益发现系在身上的“跟屁虫”(漂浮袋,作用相当于救生圈)出现了松垮,有可能掉脱。一想到袋里有手机、证件、现金和渡江芯片卡等物,他便着急想要重新系紧。不料,他在湍急的江水中尝试了一下,没成功反倒呛了一口水。刘明益赶紧收腹,深深吸了一口气,边踩水边再次尝试系漂浮袋。这次,漂浮袋系好了,但他也到了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这里水急浪乱,他再次呛了水。
“当时我已经有点失落了,怀疑自己横渡长江的行动是不是有点草率。”当时,刘明益最初的信心早被瓦解。但是自从挑战公开水域,还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他,怎能轻言放弃?刘明益反复提醒自己:调匀呼吸,拉长划距,降低频率,顺流漂行。终于,他顺利游过了最难的江段。
当看到彩旗招展的终点时,刘明益知道,自己又攻下了人生的一城。
“嗨,两位又来了!”
“是啊,好久没来了。”
横渡长江后的一天下午,刘明益带着妻子张娅玲来到青青世界游泳馆,售票的小伙一见夫妻俩就笑着打招呼。刘明益和妻子办了附近几个游泳馆的卡,这里来得少一些,但是两名售票小伙都认得他们,并见证了他三天就教会了妻子游泳。
“我们现在一天不游泳就浑身难受。再累,到了水里也觉得轻松了。”刘明益有些得意地说。自从开始游泳后,他把身边的人都“拉下了水”。妻子是第一个,三天就学会了蛙泳,没多久就跟着他去参加公开水域的活动了。儿媳常年待在办公室,也落了个颈椎不好的毛病,受公公婆婆影响,跟着学会了游泳。儿子虽然大学时是游泳健将,但工作后便很少下水,看到家人都去游泳了,一时技痒也加入。于是,刘明益一家四口常常一起出现在泳池邊。
“我游泳后减了10斤肉。”张娅玲笑称,邻居从身后居然认不出她了,因为腰变细了,腰围少了足足20厘米,她不得不重新买衣服。同样也减了8斤的刘明益说,游泳带给他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放心吃肉了。以前因为血脂、血糖偏高,他总要刻意控制饮食,现在不仅能满足口欲,也没有再出现“三高”的困扰。
游泳带给刘明益的不只是身体上的改变,更是心灵上的满足。他通过一次次征服公开水域,又找回了当初完成一个个艰巨项目时的那种成就感。除了游泳,刘明益还是社区乒乓球队的队员,并时常与朋友相约海钓,退休生活充满了乐趣。
摘自《金秋·下半月》
退休后就是遛遛鸟、喝喝茶、跳跳广场舞?这些都太平常了。63岁的深圳老汉刘明益,选择了与游泳为伴。他不仅把妻子、儿媳都“拉下了水”,还从泳池游向了大海、游向了长江。每当成功挑战一次公开水域的游程后,刘明益脸上都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最让刘明益骄傲的是,2017年7月,他用自己喜欢的蛙泳成功横渡了约6000米的长江。
重拾儿时兴趣
2015年,刘明益退休,开始过上清闲的晚年生活。闲下来的刘明益除了和邻居下下象棋,或上网玩玩棋牌外,好像也没什么感兴趣的活动。因此,他从工作以来就慢慢积劳成疾的肩周炎老毛病又犯了。
刘明益意识到,自己该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锻炼一下身体了。他想到了游泳。
刘明益出生在江西,赣江从家门前流过。小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下江玩水,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狗刨式的泳姿,倒也自得其乐。可是长大后参加工作,却很少再有机会下水了。
2016年年初,刘明益报名加入深圳飞鱼游泳队。刚开始,刘明益还担心自己去学游泳会有点“高龄”,没想到游泳队里70多名队员多为中老年人,年纪最大的81岁,依旧精神矍铄。“看到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坚持锻炼,我对游泳的兴趣就起来了。”刘明益笑称。
下到水中的那一刻,儿时记忆突然变得鲜活起来,刘明益仿佛回到了家乡的江水中。自从加入游泳队,他坚持和队友们每天锻炼一个半小时,游上两三千米,学会了正确的蛙泳姿势,这也成为他最爱的泳姿。
实力逐渐增强后,刘明益开始和队友们挑战公开水域。从惠州的红花湖、深圳大鹏的较场尾,到广西的邕江、澳门的黑沙湾,他几乎每个月挑战一次公开水域。游的距离,从最开始的300米,慢慢增加到3000米。
横渡万里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7·16渡江节”由此定名。半个世纪后的2016年7月16日,刘明益也来到了长江边,参加第43届国际渡江节。
这一届的渡江节分为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与群众方队横渡长江两大部分。群众横渡中,约5000人以队列形式,从武昌汉阳门下水,至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出水,游程约6000米。刘明益是队列中年纪较大的两名泳友之一,但凭着一年来积累的经验,他对首次挑战长江充满了信心。
然而,事情与刘明益的想象差距甚远。“一下水,人们就拼命往前冲,队形全乱了。”刘明益这才明白,横渡长江真不是易事。幸好他沉着冷静,马上调整好自己的位置,紧跟着队伍往目的地游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游到彩虹桥附近时,刘明益发现系在身上的“跟屁虫”(漂浮袋,作用相当于救生圈)出现了松垮,有可能掉脱。一想到袋里有手机、证件、现金和渡江芯片卡等物,他便着急想要重新系紧。不料,他在湍急的江水中尝试了一下,没成功反倒呛了一口水。刘明益赶紧收腹,深深吸了一口气,边踩水边再次尝试系漂浮袋。这次,漂浮袋系好了,但他也到了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这里水急浪乱,他再次呛了水。
“当时我已经有点失落了,怀疑自己横渡长江的行动是不是有点草率。”当时,刘明益最初的信心早被瓦解。但是自从挑战公开水域,还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他,怎能轻言放弃?刘明益反复提醒自己:调匀呼吸,拉长划距,降低频率,顺流漂行。终于,他顺利游过了最难的江段。
当看到彩旗招展的终点时,刘明益知道,自己又攻下了人生的一城。
不游浑身难受
“嗨,两位又来了!”
“是啊,好久没来了。”
横渡长江后的一天下午,刘明益带着妻子张娅玲来到青青世界游泳馆,售票的小伙一见夫妻俩就笑着打招呼。刘明益和妻子办了附近几个游泳馆的卡,这里来得少一些,但是两名售票小伙都认得他们,并见证了他三天就教会了妻子游泳。
“我们现在一天不游泳就浑身难受。再累,到了水里也觉得轻松了。”刘明益有些得意地说。自从开始游泳后,他把身边的人都“拉下了水”。妻子是第一个,三天就学会了蛙泳,没多久就跟着他去参加公开水域的活动了。儿媳常年待在办公室,也落了个颈椎不好的毛病,受公公婆婆影响,跟着学会了游泳。儿子虽然大学时是游泳健将,但工作后便很少下水,看到家人都去游泳了,一时技痒也加入。于是,刘明益一家四口常常一起出现在泳池邊。
“我游泳后减了10斤肉。”张娅玲笑称,邻居从身后居然认不出她了,因为腰变细了,腰围少了足足20厘米,她不得不重新买衣服。同样也减了8斤的刘明益说,游泳带给他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放心吃肉了。以前因为血脂、血糖偏高,他总要刻意控制饮食,现在不仅能满足口欲,也没有再出现“三高”的困扰。
游泳带给刘明益的不只是身体上的改变,更是心灵上的满足。他通过一次次征服公开水域,又找回了当初完成一个个艰巨项目时的那种成就感。除了游泳,刘明益还是社区乒乓球队的队员,并时常与朋友相约海钓,退休生活充满了乐趣。
摘自《金秋·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