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另一个教训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以及当前日本的教训,就是货币政策没有解决长期需求不足的问题
  最近,一个接一个的通缩消息出人意料。美国核心CPI在一片上行预期中掉头向下。在大家普遍认为美国已接近充分就业的背景下,这简直是当头一盆冷水。而最尴尬的是美联储,它已经竭尽全力但仍无法使通胀水平回归到2%的目标值。
  类似的故事也在日本上演。而且对于过去一直面临通缩压力的日本而言,境况更为艰难。1994—2013年,日本通缩幅度累计达19.5%,为了扭转通缩的趋势,日本央行动用了史无前例的非常规政策工具。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不仅仅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简直就是陷入近乎失败的窘境。
  这样的故事在全球范围都可见。当然,也存在一些特例。比如英国由于流动性紧张以及一次性公共假日的影响,核心通胀率暂时提高至2.4%;马来西亚由于取消了燃油补贴,推升了总体通胀率,核心通胀率稳定在2.5%左右的水平。它们都是这个无通胀世界中的例外。
  IMF最新的预测也证明了这一点,预计2017—2018年,尽管全球经济温和回升,但发达经济体的平均通胀水平将略低于2%。
  这一轮的通缩最早出现在日本。从资产泡沫、过度杠杆化到汇率抑制、生产率下降,日本“失去的十年”已经拉长至25年的时间,展示了一个发达经济体可能会犯下的所有错误。
  其中最重要的教训是日本央行出现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其不仅粗放地使用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量化宽松、控制长期利率等措施让问题变得尤为复杂。而且经济主体容易对这种政策形成依赖。
  虽然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经历提供了很多教训,相关的研究论文有无数篇,研讨会举办了无数次,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等知名人士也承诺不会重复日本的失误,但仍有些国家充耳不闻。一些主要的央行,尤其是美联储和欧央行,總是前赴后继地掉进坑里,导致同样可怕的后果。
  关于2017年的通缩,我们需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已经瓦解。日内瓦大学教授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曾提出,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生产与消费的解绑。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全球充斥着供应过剩且日益分散化的跨国供应链。而通过供应链实现的外包,大大增加了全球供给曲线的弹性,从本质上改变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以及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之间的关系。
  第二,当今的全球化是不对称的。由于日本和美国资产负债表持续衰退、中国预防性储蓄增加、欧洲消费疲软等原因,大多数主要国家的需求侧受到严重冲击。在供给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由此导致的失衡本质上是通缩式的。
  第三,中央银行在面对流动性陷阱时都是无能为力的。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就发现,在利率降至零时,货币政策依然无法刺激长期短缺的总需求,也就是掉入“流动性陷阱”。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现在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扩张全球供给曲线。但这使得今天的央行比20世纪30年代更加束手无策。
  解决方案应该关注需求端,特别是在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之时。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以及当前日本的教训,就是货币政策没有解决长期需求不足的问题,财政政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央行打算再度许诺提高通胀目标的想法是不太可靠的。
  我们看到,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推动美联储政策正常化,结束了量化宽松这个毫无用处的失败实验。量化宽松政策的危险在于,不知何时才是尽头的非常规货币宽松并不会在实体经济发挥作用,反而给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导致资产泡沫和高风险行为,最终可能会引发下一次危机。与此同时,由于非常规货币宽松是为了一个不再存在的紧急状况而设计的战略,这使得美联储没有足够的弹药来应对下一次经济危机。
  我们对历史教训的忽视是极其危险的。以通胀为目标的央行最近对通胀和长期利率的走势必然很失望,但这并不令人意外。仔细学习日本的经验教训,必定让我们受益良多。
  (作者为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思译)
其他文献
2018年,中国需攻克六大难题:实体经济效益偏低、投资效率趋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动力不强、政策紧缩效应叠加可能带来隐忧、民生保障政策功效不够、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不容忽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小组  2017  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速小幅回升与结构改善、动能优化与质量效益提升齐头并进,经济运行呈现“四同”特征。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在同步复苏中趋向优化,中国经济周期性改善
期刊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实现经济增长、为所有人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美国退出与否的差别并不大  在清洁电力成本越来越低的背景下,一些评论家表示,我们不再需要《巴黎气候协定》或其他政策措施的干预,因为技术本身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将美国从《巴黎气候协定》中撤出的决定令人非常遗憾,该决定是在有缺陷的经济分析上做出的,但是这绝不
期刊
预计包括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水平将继续攀升,但整体经济及国企的债务增速很有可能放缓  7月15日,中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该会议每5年举办一次,决策层在会议期间确定金融政策方向。官方公报强调,此次会议的重点是防范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国有企业降杠杆是首要任务之一。  此次会议公布的各项举措将在经济金融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政府有望更为密切地关注并监测整个经济体系,尤其是国企杠杆水平的
期刊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分析,若要2017年GDP 增速实现 6.5%,在不同情景下需要施加不同的政策力度  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  1.消费短期稳定,下行压力犹存。2017 年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名义增速相对平稳,5 月份名义增速为 10.7%,高于 2016 年同期 0.7 个百分点,1-5月份累计名义增速为 10.3%,高于 2016 年同期 0.1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期刊
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会提高一国的整体收入,虽然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赢家和输家  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贸易失衡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以美国的贸易赤字为例,经济学家强调,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區的贸易逆差是本国政策及相关行动的结果。简而言之,如果美国的投资额超过整个国家的储蓄额,就必然从世界其他地区输入资金来填补两者之间的缺口,也就造就了当前的贸易逆差。  但政治家(和大众)倾向于抓住美国与个别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
期刊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4年与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据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两位学者的获奖成果主要体现在1977年和1982年合作完成的两篇学术论文中,这些成果推动了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践。一是《基于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最优政策的不一致性》(Rules Ra
期刊
由于银行业危机首先由企业借款人引起,随后蔓延至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民财富法的政策含义就是解决企业问题而不是银行问题。  银行业危机经常发生并极具破坏性,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据估算,每次危机造成的产出损失的中值为GDP的23.2%,救助金融部门的直接财政支出为GDP的6.8%,公共部门负债率增加了12%以上。在最严重的案例中(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直接财政支出占GDP的一半以上。因
期刊
中国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杠杆率大幅上升,但从中期来看,能否持续取决于投资的潜在盈利水平  自2016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率超过250%以来,各界对中国杠杆率不断攀升的担忧一直在上升。与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杠杆率看上去似乎是合理的,但这样的比较可能会掩盖中国的现实问题。  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口以及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充分的信贷支持。进一步的金融深化
期刊
如果我们做出理性选择,减少不平等,降低人口爆炸式增长、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速度等,就可以避免崩溃,并走上可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西方文明可能以何种方式崩溃  政治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曾将现代西方社会比喻为一辆在经济增长带动下稳定前行的自行车。如果前进的动力变慢或停止,我们社会的支柱(民主、自由、社会宽容等)将会出现问题。我们的世界将变得越来越丑陋,人们不停争夺有限资源并排除异己。如果我们没有办法
期刊
高负债、利率上升、持续低增长可能会给一些国家带来风险,但总体来说是可控的。而一旦还存在民粹主义问题,风险很有可能会爆发  最近几个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数据走势良好,似乎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平衡、广泛的复苏。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们首次看到全球主要国家经济状况都有所好转。当然,各国在短期内还面临着管理复苏的挑战: 经济复苏的速度会在多大程度上慢下来?刺激政策(尤其是货币刺激政策)应何时以及如何退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