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村民,以农为生,生活在翠竹溪流、雾霭流岚的大巴山中。虽然大巴山有如幻美景,但层层大山却阻隔了人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如今,乡村民俗翠竹园的老板覃久根,正坐在自家新建的576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讲述着被金融扶贫改变的生活,“这是用向信用社申请的20万元贷款建起来的。”眼前,这幢有13间客房的小楼已成为具备餐饮、住宿、棋牌功能的小宾馆,在去年的红叶节期间,覃久根一家凭此收入12万元。“为了能更好联通外界,富裕起来手里有了结余后,我们还修了那座小桥。”覃久根指了指不远处河边那座能通汽车的混凝土小桥,十几米的桥身连接的不仅是外面的精彩,更构筑起一个农家的致富梦。
  缘起:金融要有新作为
  “金融人要带着责任,推动金融同经济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人行巴中市中支行行长陈学建说。巴中是国家扶贫重点区域——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核心区之一,所辖三县两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农业人口303万人,占比79%,巴中的居民、农户收入低,GDP总量在四川排倒数第三,全域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结合全域扶贫工作实际,探索出‘政策导向引路、普惠金融筑基、信用体系搭台、产品创新唱戏、平民教育助力、示范工程带动’六位一体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新路径。”陈学建说。秉承不让一户居民、农户掉队的理念,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形成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2012年以来,巴中共释放扶贫资金5.37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获得支农、支小再贷款49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中市信贷投放规模不断加大,结构也不断优化。截至2015年10月末,巴中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8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94%,人民币贷款余额452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1.9倍,增速连续19个月在四川省保持第一。与此同时,区域脱贫步伐不断加快。2012-2014年,巴中市减少贫困人口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
  创新:金融要有撬动力
  在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层林尽染的中国红枫让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四川七彩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苗圃里呈现出浓浓秋色。
  “我们就是要让当地老百姓最大程度地从事农业,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增收致富。”七彩林业副总经理曾德光讲出他的企业理念,那就是通过产业的保证,让农业产业做大。七彩林业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彩叶苗木品种开发、生产、销售的规模化苗木科技公司。2013年,七彩林业进入该村,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立科研及苗木培育基地。七彩林业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经营权,与农户签订苗木回购协议,农户既可自己种植苗木由公司回购获益,也可不参与种植由公司统一管理,到年底分红。这样的产业模式运作,离不开被称作“巴山动力”模式的支农再贷款+“银行+公司+基地+农户+政府基金”的“1+5”创新金融模式的支持。
  “我们利用人民银行提供的支农再贷款,为当地流转土地进行种植彩叶苗木的农户进行信贷支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七彩林业信用、南江县林业发展担保基金为保证,地方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风险,采取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开拓金融扶贫新方式。”巴中国家开发村镇银行行长夏长彬说。截至2015年11月,七彩林业完成1400多户农户、约480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当地一般农户户均年增收3100元,专业大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
  “最直观的实践效应是融资综合成本得到切实降低。”人行巴中市中支副行长罗洪波介绍,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低于其他同类贷款1个百分点,且没有中间费用。
  保障:信用体系来助阵
  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村民闫玉华,家庭年收入从1万元跃升到了7万元。“家里5口人,原来只靠我一人在外打工。我从农信社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作为信用贷款无须抵押,年利息只有4.75%,因为有财政贴息的扶持,所以基本不用给利息。”如今既开办农家乐,又从事葡萄和家禽种养殖的闫玉华还将生产的产品放到电商平台上,通过拓展产品销路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
  人行巴中市中支行紧贴实情,建立起“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惠农服务+连片扶贫开发”的贫困地区特色体系。该行明确以“两库两网一平台”(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巴中信用信息网、巴中金融网、巴中市网上融资对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二户一主体”(有金融需求贫困户、巴山新居住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建立起信用体系与金融惠农服务、金融扶贫开发联动共推的工作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和政府资源汇聚,支持有信用、有市场、有潜力的农户、小微企业等经济主体发展。
  “同步小康、加快发展”,这是巴中提出的扶贫愿景,虽然还有千难万难,但在金融扶贫的全力支撑下,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
其他文献
新天新地新气象,红红火火过大年。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社长办公室新添了一幅油画,这是旅美画家曹勇的新作,作品用纪实风格,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回家”探望父老乡亲的历史画面,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黄土地的儿子回来了》。  关于这幅作品的诞生,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给我留
期刊
2016年1月10日至20日,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调研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情况,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八次全体会议要求,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45个成员单位138人参加、38个单位负责同志带队,共组成23个工作组分赴全国23个省份开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宣讲调研慰问活动。  这次宣讲调研慰问活
期刊
2015年8月31日,当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走进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对坡村时,恍然明白了对坡村名字的由来。一路上,少有平缓的田地,目所能及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坡。  9月1日,我向村支书苏明华了解全村贫困状况时,他一脸愁容地对我说:“我们村共有贫困户31户87人,其中80%是因病因残致贫,家里严重缺乏劳动力。想要摘掉贫困帽,有点难!”  吴远富,是我进村后走访的第一户贫困户。他和妻子长期患
期刊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精准扶贫更是无鉴可借,任重道艰。脱贫攻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广大驻村工作队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当好政策明白人,心中有本明白账。驻村工作队下到贫困村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宣传政策不走样,解读政策不变味。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让各种扶贫政策进乡入镇、进村入户、进街入道、进企入校、进脑入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
期刊
2015年2月,赵志明被山东移动选派到菏泽市单县浮岗镇李新集南村,成为省直单位驻村“第一书记”。  一年来,赵志明为村里带来了大量资金,规划了发展项目,夯实了群众基础。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村里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抓党建促脱贫  驻村第一天,赵志明就迫不及待地开展“摸真情、访民意、立长规、办实事”活动。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充分调查访问的基础上,由老党员推荐5名村民代表,作为后备入党积极分子
期刊
从2015年9月到黑龙江省桦川县丰年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算起,孙积家已经和村民走过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时间虽不算长,他却用沉下身子的态度、走村串户的脚步,真正在贫困村扎下根来,全心全意为丰年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谋思路,得到了全村百姓的拥护。  把扶贫事业挑上肩头  初到丰年村时,原先担任省民政厅低保局主任科员的孙积家坦言,“有一些不适应”,不仅仅在于对村情的不熟悉,还有基层工作自身的复杂性,
期刊
春风化雨,万物生辉。2月19日,对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是个喜庆热烈、振奋人心的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用整整一天时间,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亲切慰问,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深刻阐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
期刊
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神奇壮美的长白山脚下,孕育着纯朴善良的吉林人民。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简称“吉林农信”)作为吉林人民自己的银行,时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职责,在自身发展壮大,提质增效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弘扬扶贫济困精神,共创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个责任企业最真诚的努力和崇德向善的坚持。  吉林农信于2004年5月20日成立。现辖28家县联社、21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
期刊
2015年11月初,笔者受单位派遣,到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沙溪村任第一书记。那是一个只有1800亩耕地和707户人家(共2631人)的贫困村,地处偏远,贫困人口占18%。通过近两个月的思考和深入调查,我深感作为第一书记、特别是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压力之大。  那么,怎样当好一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呢?笔者谨以个人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整理成文,共勉之。  以“明”字稳心。作为贫困村第一
期刊
2016年2月19日,山西天镇县委、县政府在京召开了家政服务慰问座谈会。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山西省扶贫办、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天镇县委等派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天镇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剑辉主持。  “天镇保姆”品牌是在天镇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和山西省“千村万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以培训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为切入点成功打造的。王剑辉介绍,天镇县地瘠人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