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3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6例出血,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853例病例中出血6例。鼻腔出血2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l例,远隔部位出血1例。经过相应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肿瘤特点,提高诊疗经验和手术技巧,是可以减少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出血的发生。出现出血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判断出血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当处置而加重损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本组285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A组160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B组125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
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于2011年4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30余个国家的千余名神经创伤专家与学者围绕颅脑创伤和脊髓创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最新进展、规范化救治、专家共识等展开深入讨论.现任国际神经创伤学会主席、美国洛杉矶大学霍夫达(Hovd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发明人、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师学院院长蒂斯代尔(Teasdale),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
期刊
目的 探讨单开门后路减压并突出髓核摘除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999年8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并突出髓核摘除治疗19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获得平均46个月(3-108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14.22±1.86)分,与术前(6.72±2.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本领域热点学术问题的了解,活跃学术气氛,推进学科发展,引导全国神经外科发展方向,特向广大神经外科专家征集述评类文章。
期刊
患者女,19岁.因突发头痛3.5h于2009年10月9日急诊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肢体躁动.颅脑CT示脑室出血,双侧脑室铸型(图1).急诊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2d后神智转嗜睡状态.右侧脑室引流1d后不通拔出,左侧脑室引流9d拔出。
期刊
患者 男,3岁.因"行走不稳伴呕吐3个月"入院.1个月前于外院行头颅CT发现第四脑室占位,脑积水.行右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情缓解。
期刊
患者男,42岁.汉族,因“进藏后胸闷、呼吸困难3d,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12h”入院.既往体健,初上高原第3天,驻地海拔4900m.查体:血压120/70 mmHg,神志昏迷状态,双侧瞳孔呈圆形,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病理征(-).按Hunt - Hess分级为Ⅳ级,GCS评分4分.头颅CT示:鞍上池、双外侧裂池、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高密影,脑室轻中度扩大(图1a);肺部CT提示双
期刊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是由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所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的范围为大脑半球中3/5,由于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症状外,还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急骤的颅内压增高.对于部分mMCAI的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发生脑疝而死亡,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经内科治疗无效的mM
期刊
目的 总结齿状突游离小骨导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例齿状突游离小骨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经验。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h,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8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年龄划分的最新标准,18~44岁为青年[1].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年龄≤44岁的成人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自发出现的脑实质内出血,其在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等方面均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有所不同,具有发病急骤、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为此,作者对我院收治的73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