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塑料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liuxie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A356铝合金为基体材料,碳化硅(SiC)颗粒为增强体,通过超声分散液相熔融吹塑工艺制备不同SiC质量分数的Al/SiC复合材料,分析SiC的加入量对Al/SiC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的加入抑制FeSiAl4.5相生成,加入质量分数1%SiC抑制效果十分显著.Al/1%SiC复合材料中α-Al晶粒尺寸明显减小且共晶硅组织更细化,此时纳米SiC在Al基体中分布均匀.SiC加入量增至2%、3%时,SiC增强体减小,基体α-Al晶粒尺寸与细化共晶硅组织的作用减弱.TEM分析可观察A356中FeSiAl4.5相组织形貌以及Al/SiC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的纳米SiC颗粒.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说明A356基体中Fe元素是以FeSiAl4.5相的形式存在.Al/1%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236 MPa、断裂伸长率增至10%,而Al/2%SiC与Al/3%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有限.
其他文献
利用TiO2与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二氧化钛/石墨烯(TiO2-GR)材料,并将其与聚苯乙烯(PS)共混发泡制备可降解PS复合材料,并对PS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保温性能以及可降解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号样品具有最低的导热系数0.032 W/(m·K),具有最佳的保温性能.力学性能方面,4号样品具有最佳的压缩强度以及冲击强度,分别达到7.1 MPa和19.8 kJ/m2.4号样品在光照下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能,在120 min光照下,其降解率达到48.2%.4号样品满足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并且其废弃
利用聚磷酸铵-聚多巴胺-二氧化铈(APP-PDA-CeO2)对环氧树脂(EP)阻燃改性,提升EP的阻燃性能,并解决APP与EP相容性差的问题.探究EP/APP-PDA-Ce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并分析阻燃机理.结果表明:APP-PDA-CeO2颗粒在EP树脂体系中呈现良好的分散性与力学性能.与EP、EP/APP、EP/CeO2和EP/APP-CeO2体系相比,EP/APP-PDA-CeO2复合材料展现更好的阻燃性能.当APP-PDA-CeO2含量为6%,EP/APP-PDA-CeO2复合材料的
通过乙酰化改性纤维素(ACN)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制备PBAT/ACN复合材料,并探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BAT/ACN(10%)的拉伸强度为30.4 MPa,冲击强度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素晶体(PBAT/CN)相比提高37.2%,弯曲模量为1132 MPa.ACN的加入量为10%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当温度为800℃,PBAT的残炭率最少(2.9%),而PBAT/ACN(10%)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最多(5.7%),说
为改善聚乙烯醇/淀粉(PVA/St)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降解性能,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PVA/St复合膜(PVA/St/TiO2),探究TiO2含量对PVA/St/TiO2复合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阻隔性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t/TiO2复合膜制备成功,当TiO2颗粒含量为1%,PVA/St/TiO2复合膜综合性能较优.相比PVA/St复合膜,PVA/St/TiO2(1%)的拉伸强度高达31.2 MPa,提高39.3%.PVA/St/TiO2(1%)的水接触为110°
在借鉴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典型案例,基于"C—M—G"矩阵对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建筑庭院、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进行构成解析,分析其生态目标,提取生态手段。在此基础上以村落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初步提取的生态手段进行类型要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归类凝练总结出具备地域共性和普适性的"生态模式语言"。尝试以此种可灵活组合应用的图示化
以水为溶剂,合成一种聚-2-胺基-4,6-哌嗪基-1,3,5三嗪的新型成炭剂,并对该成炭剂的红外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通过该新型成炭剂与聚磷酸铵制备膨胀阻燃剂(IFR),探究IFR对聚丙烯(PP)的氧指数、垂直燃烧、热降解行为、燃烧行为、炭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新型成炭剂与聚磷酸铵质量比为1:4,IFR-4使PP的阻燃性能最佳.当IFR-4的添加量为25%,PP/25%IFR-4的氧指数达到29.4%,1.6 mm垂直燃烧通过V-0级.新型成炭剂的热稳定性高,起始分解温度达到285.6℃,800℃残炭率
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化模式,促使了步行交通的复兴,与此同时,宜步行性已成为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的衡量标准之一.现有的宜步行性理论呈现交通与规划领域结合度弱和实施度低的困境,本文通过行人服务水平理论(PLOS)的演进分析,借助城市设计的5D理论和步行衰减规律,提出品质型行人服务水平(Q-PLOS)的概念.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吸引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四个方面,构建品质型行人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以上海轨道交通站点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比场所导向和交通导向的宜步行性特征,详细阐述Q-PLOS理论的应用
期刊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是制备水处理膜的理想材料.然而,PVDF膜表面疏水性极强,在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质的污染,因此,对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表面涂覆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共混改性等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对PVDF膜亲水改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Moldflow分析某中央接线盒的翘曲变形优化方案.基于初始工艺参数得到最大翘曲变形量为1.627 mm,不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正交试验并分析最大翘曲变形量的极差及方差.结果表明:保压压力和模具温度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极显著,注射时间和熔体温度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显著,而v/p切换体积对最大翘曲变形量的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参数:熔体温度为215℃,模具温度为45℃,保压压力为32 MPa,注射时间为1.1 s及v/p切换体积为99.5%.利用Moldflow计算得到最大翘曲变形量为0.9927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