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方法从“禅”的角度探究“文以明道”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以明道”,就是强调艺术与善、与真的联系。艺术要明人道,要起教化作用,使人从思想境界上得到自由、解脱。禅宗追求一种超越有无、是非、得失的自由境界。这实质上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境界。由于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系早已取代奴隶社会剥削的体系,笔者结合现代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伪政治文化现象”,联系个人生活经历,来说明自己创作的《盆景·肉林》系列、《瓜分》《逝去的记忆·门》三件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因为有“黑暗的潜规则”,有腐败,有贪婪,有剥削,所以作品中才出现“肉林”“被残忍地瓜分的鱼”“被享乐的人们遗忘的记忆”,而这些就是“时人之耳目”的反映,是时代不平的表现。笔者非常推崇禅宗,但笔者的禅既不像黄永砯那么犀利,也不如吴山专那么俏皮轻松,它是顷刻“顿悟式”的,也是“渐悟式”的,有点像“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就是强调艺术与善、与真的联系,艺术要明人道,要起教化作用,使人从思想上获得自由、解脱。这便与笔者的创作初衷以及想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故而笔者便以此来作为本文的主题。
  韩愈认为艺术家、文学家都是“时人之耳目”,要替时代说话。但他又认为时代精神不是抽象的,是通过个人的遭遇、切身的感受而体现的。柳宗元也强调“文以明道”,强调了艺术要反映时代,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他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矛盾、时代的不平,于是心中便有了一种“愿望”,而把这种“愿望”再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那就是艺术。
  80年代当代艺术进入中国,笔者一方面受到了西方自杜桑以来的观念影响,另一方面非常尊崇传统哲学,特别是禅宗。禅宗也就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发源,而中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六祖慧能则是杜桑的“祖师”了。笔者在《盆景·肉林》系列作品中,揭露的是一种在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隐藏的“潜规则”,折射出来的就是“腐败”。这便是韩愈、柳宗元提出的“时人之耳目”的意思。艺术的任务和意义也一并在于此。
  艺术要明人道,要起教化作用,要和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也具有警世性、批判性。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从“禅”角度去讨论“文以明道”在中国当代艺术方法论中的意义?
  从人类学的意义来讲,艺术像是一面反射人生的“镜子”,它的任务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人的价值。同时,艺术也具有复杂的美学意义。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的理念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加上楚骚美学、禅宗美学,合称中国古典美学四大流派。其中,禅宗美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一种看法认为禅宗思想不外是老庄思想披上一件佛教的外衣。这种看法笔者认为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强调了禅宗思想与道家思想相同的方面,否认了禅宗思想不仅是外表上,而且实质上也与道家不同。在笔者看来,禅宗思想是道家思想同佛教思想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道家,又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使人生获得自由解脱是禅宗的中心思想。作品《瓜分》中被魚钩撕扯开的鱼暗喻的正是被无形的“鱼钩”撕扯中的人们。人们渴望自由解脱。于是,笔者便通过欣赏艺术来解放人们心中的“鱼钩”,最终得以远离束缚,达到身心解脱。这便同“文以明道”强调的艺术与善、与真的联系相一致,艺术要明人道,要起教化作用,使人从思想境界上得到自由解脱。所谓“自由解脱”,又并非像印度传入的佛教所说的那样否定现世人生,希望修得升入净土天堂。相反,禅宗认为自由解脱并不需要脱离现世人生。“不因上天堂下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这说明禅宗并不否弃现世,毁损生命,而只是要在现世求得一种自由解脱、无挂无碍的生活。这是禅宗思想与印度佛教的思想不同的地方,而与庄子思想是相通的。但在如何获得自由解脱,即如何摆脱人世的是非得失的束缚上,禅宗又和道家庄子思想不同。这也就是禅宗能够成为后现代主义发源的关键所在。
  禅宗追求一种超越有无、是非、得失的自由境界。这实质上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境界。虽然禅宗不同于道家,但在以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去对待生活这一点上是同道家相通的。这就使得禅宗思想在根本上与美学是相联结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资料显示,自中唐以来,禅师中出了很多文学家、艺术家。所谓的“诗僧”、“高艺僧”为数众多,仅就唐宋两代,就有一百多人。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虽然有着种种社会、历史的原因,但禅宗思想本身与美学、艺术相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五灯会元》中禅僧常常以艺术为比喻来讲解禅理。禅理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哲学,从意义上同“文以明道”是相通的。笔者近期创作的《盆景·肉林》系列,《瓜分》《逝去的记忆·门》三件作品就具有这样的意义。通过“肉林”“被残忍地瓜分的鱼”“被享乐的人们遗忘的记忆”,笔者暗喻当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矛盾,讽刺“侵蚀者和剥削者”残酷的无耻的行为与欣欣向上的文明社会体系很不协调。同时,它们也存在警醒世人和教化世人的美学意义。
  在《盆景·肉林》系列作品中,笔者选择了“生肉”“肋骨”作为创作的符号。盆景这种形式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美学的特征,是儒雅形式的典范之一,隐藏着一种禅的味道。然而把如此生猛的题材与文人气很重的盆景形式相结合,使作品淡化了几分史前茹毛饮血的野蛮气息,充满了启蒙运动之后哲学思考的味道。
  《盆景·肉林》系列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伪政治文化现象”为背景,试图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本质的层次。
  在方法论上,《盆景·肉林》系列打破了日常物品与艺术的界限,从各式各样的角度挑战人们的审美惯性和认识模式,让人们重新审视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被定性为食物的“肉”和习惯吃肉的自身。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仔细查阅了相关书籍并了解了盆景的制作工艺。了解到的信息使笔者颇感意外:把树枝先弄成麻花形状,再用“手术刀”在树干中间“开膛破肚”,然后拧弯固定等。“拼、接、剪、拧”等,颇有些外科手术的意思。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外科手术是为了救人,盆景则是把健康的植物变成病态。人们却把这种病态称为“美”。   这种“美”的置换是千百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洗礼下完成的。意识到这种潜在的残酷,笔者通过“生肉”“肋骨”组成的具有明显讽刺意味的“肉林”,把“盆景”中隐藏的无形暴力主观地凸现为视觉客体。
  《盆景·肉林》系列中隐藏的这种无形暴力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转化为了一种美感,变得如同“自然”本身一样。这种美感的转换过程同样也是生活哲学向社会哲学转换的过程,隐藏在其中的是一种“渐悟式”的禅的味道。
  笔者近期创作一件称为《瓜分》的装置作品。笔者在这个作品中发展了“文以明道”的观念,结合了中国古典美学禅宗的思想,进一步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深刻地揭露出来。
  在《瓜分》作品中,笔者对着一条活生生的鱼进行写生。创作出来的鱼从外表上虽然与真鱼无二,但是笔者写生的更是隐藏在鱼儿内心当时存在的状态。一种面对在陌生的、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内心表达出来的一种被动的抉择生死的状态。恐惧、害怕、痛苦、无助缠绕着它,而这种状态就是笔者想要表达的。笔者们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结出丰硕成果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品折射出笔者们在“糖衣炮弹”包裹下的花花世界中的危机感,使被称为“小皇帝”的年轻一代不得不被动地面对和适应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将鱼儿吊在由竹竿搭建的三角形框架上,再把竹竿的接口处用麻绳按照古时用的打结方法捆绑好,颇有些中国文人画的味道。令人意外的是,笔者用很多鱼钩把鱼儿身上的鳞片和肉,向四面八方撕扯开来,展示出的效果很是令人震撼,力求让观众看后达到“顿悟式”的禅境。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是非、有无、生灭、得失的自由境界。笔者认为这也是成佛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达到,既不是靠印度佛教提倡的禁欲主义的苦行和施舍,也不是靠理智的思考,而是靠“顿悟”。这“顿悟”仔细分析起来,是一种通过内省体验和“刹那间”领悟到人世的有无、是非、生灭、得失等,统统都是不该执著的。禅家也称为“观照”。它不需要有理智的思考,也不需要有文字概念的推理。因为一有理智的思考,就會执著于有无、是非、得失等的区别,就不能进入超越这些区别的境界。这便是《瓜分》这件装置作品中所隐藏的“禅理”,正是通过这种禅理将“文以明道”在作品中的意义显现出来。
  笔者创作的另一件作品是《逝去的记忆·门》,作品是用陶土、石头、麻绳、植物简单地组合起来的。笔者用陶土来制作“民宅门饰”,所谓的“民宅门饰”是指旧时民宅大门上的装饰品,包括门环、乳钉、暗锁、铁皮包门花印和门雕门刻花印等,使门饰艺术的建筑显得富丽堂皇,精致异常。就拿门环的装饰艺术来说,它的作用是敲门及拉门,除此之外,门环的装饰艺术又是一种吉祥、富贵、长寿、幸福和祥瑞等的象征。
  笔者采用了法轮门环、花瓶门环、狗头门环、葵花门环四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门环,安置在作品的四个边角上,而方形门环在作品的正中央分开而放。五个门环的周围用不规则的小石头包围,让人感到有一种安全感、厚重感;然后用麻绳把五个门环连接起来,组成简易而抽象的门的形状;再用树叶洒落在门环上,让人看后有一种对“逝去历史的记忆”的深思,让人们在享乐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感受,或是“逝去的记忆”,或是“逝去的耻辱”,或是“逝去的味道”,或是“逝去的人”……笔者用这样组合的艺术形式,再次阐明“文以明道”在中国当代艺术方法论中的意义。
  受禅宗影响的艺术家很多,如黄永砯的“洗书”就深得六祖慧能“劈竹”的神髓,被喻为“禅宗”的不立文字。吴山专则是典型的禅的“公案”风格。好比问:“何为佛?”答曰:“四两麻”。所问非所答是其“红色幽默”的基本语言基调。笔者非常推崇禅宗,但笔者的禅既不像黄永砯那么犀利,也不如吴山专那么俏皮轻松,它是顷刻“顿悟式”的,也是“渐悟式”的,有点像“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所以,笔者想探究的是从禅宗的角度,用“文以明道”的思想来解读中国当代艺术“叙事模式和修辞模式”,而这种观念已经包含了西方的美学经验、艺术创作的方法论以及艺术阐释的方法论。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后进生问题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后进生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持续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不断进步的内部机制,最终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我校(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上塘小学)于2014年规划申报了以“养百合花,育自然人”为主题的特色学校。随着规划课题的深入开展,学校挖掘了“百合”文化资源,紧扣“百合”所体现的向上、坚强的精神特质,
期刊
近年来,从漫威公司的《蜘蛛侠》《钢铁侠》《复仇者联盟》到DC公司的《超人》《蝙蝠侠》,美国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的电影强势且成功地攻占了世界银幕,这种独特的文化狂欢现象背后隐藏着公众面对当前世界的焦虑与不安。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深受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又继承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对通俗文化的解读与对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以齐泽克的“新拉康主义”为理论
期刊
众所周知,公众的信任使个人成为公众的财产。《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送出的信不再是一封单纯的“信”,它寄托着美利坚的命运,寄托着整个民族的希望。这封信带来的传奇故事能够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原因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信任。信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无法突破的信任  “人无信则不立”,对于下级来说,他们必须完全服从上级的命令。上级对他们的信任既是对其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其能力的间接认可。他们平素的良
期刊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饮酒》一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在回归山水的艺术创作中不仅仅注重对乡间山水的描写与个人意趣的表达,深层次的探索中,人们会发现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理念——在自然中完成作者个人的审美活动与情感升华。本文以此诗为例,探讨诗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等美学类型,体会其中超然物外的审美理念。  自然景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却说:“自然的东西都不是美的,美
期刊
作者东西(原名田代琳)发表于2015年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运用了十分接地气且“生机勃勃”的语言,伴随着明快又恰到好处的节奏感,使得整篇小说读来好似一份剧本,个中人物或悲惨、或荒诞、或英雄地在农村—城市二元结构下,熠熠生辉。小说中的汪家之主汪槐由于不甘心祖祖辈辈只能扎根于农村,便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辈的身上,期待其能够跻身城市一族,从而一改现有的命运。  “谷子算什么?命运才是第一。”这便是汪槐的信
期刊
《长明灯》这篇小说艺术手法别致,思想先进且意象创造富有象征意味,鲁迅从被人们称为“疯子”的孤独的先驱者在象征着中国旧社会制度缩影的吉光屯里与庸众的对峙中,发现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文化对知识分子先驱者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囚禁”,象征性地渲染了在这个时代发出正确呐喊的斗争个体“疯子”的生存困境。  《长明灯》这篇小说充满了象征性的意味,在小说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这不但使其富有层次感,而且极大地
期刊
《被撞破了的脸孔》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第一部寓言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因为参加政治活动而被送到看守所。监房好比一个小社会,犯人的等级秩序类似社会的尊卑之分,而监房中不同等级地位的犯人,最终所表现出的姿态同时也暗示着社会的变化,由此表达作者心中最深的渴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很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期刊
他,她  你在人群里  没有看见我  都是近视的我们  时常保持对世界的警惕  却被这温柔的月色看穿  第一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  出卖了他的身份  他将时间拉长  一大片玫瑰花瓣的阴影覆盖在他身上  他将日子放快  一片沙漠虎视眈眈地盯死了最后一滴水  这个孤独的孩子自言自语 走出人群  多久 他们注定相遇  而现在 他可以提前爱她  也可以将尘世中的聒噪慢慢收集 侵扰她  然后在黄昏时 和
期刊
《心象组诗》是郑敏在解构主义影响下,对无意识领域一次较为成熟的诗歌创作。本文立足于《心象组诗(一)》,从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相遇”、心理的时空构建和具象化审美三方面捕捉诗人无意识里涌现的“浮光掠影”,分析诗人如何成功地“窃听”到“意识与无意识内容”的对话,顺利地完成无意识领域的探险。对“无意识”的探索是郑敏诗思延伸的出发点,现在“无意识”又作为语言之根成为她诗学语言观的重心,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语言
期刊
一  哭泣像草原的风铃  摇出生命的交响  笑意似明媚的春光  温暖世界的风霜  清风渲染的模样  牛奶沐浴的芬芳  带上神圣的、不可遗忘的纯净  在星河的小船上飘荡  微微睁眼 惺忪看着爸爸的脸庞  时光像南瓜车满载着梦想  缓缓躺下 轻松靠在妈妈的膝旁  故事像叮咚泉汩汩地流淌  双亲的抚摸是催眠的小曲儿  而自己徜徉云雾 眨眼冥想  二  是火 也是冰  日子如瑰丽的花园  爱情则是炽热的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