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室内定位导航规模化应用技术路线——访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孙涛

来源 :中国测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来说,大商场就像迷宫,总是找不到想去的出口.”孙涛每次去大型商场都会迷路.想必各位读者也有过类似的体验:逛完商场找不到车停在哪、在机场找不到登机口、在医院找不到想去的科室……这些场景中,导航软件因卫星信号难以穿透建筑物就“爱莫能助”了.一直专注于室内定位导航的码石科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一直在寻求和探索低成本、简单易用的室内定位导航方式.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三维串联多圆柱绕流在不同圆柱间距比L/D(L为圆柱的间距,D为圆柱直径)情况下的尾涡结构,基于格子玻尔兹曼(LBM)方法,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计算了高雷诺数下三维单圆柱及三维串联多圆柱在不同L/D情况下的尾涡流场.数值结果表明:LBM-LES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出三维单圆柱以及串联多圆柱的尾涡结构;高雷诺数下单圆柱绕流尾迹变化具有不稳定性;串联多圆柱绕流存在临界间距比L/D=4,当圆柱间距比小于临界间距比时,圆柱间不会产生尾涡脱落;当圆柱间距比大于临界间距比时才会产生明显的涡脱落现象,且前方圆
“我在哪,要去哪,怎么去?”这看似颇具哲学意味的追问,让人们追寻了上千年.从2400多年前战国时期《兆域图》的绘制,到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服务,我们对精准位置服务的追逐从未停止.rn如今,随着室内/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我们在室内环境的活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大型场馆环境中,也存在“我在哪”“我该往哪去”的需求.对人而言,室内环境非常陌生或环境过于复杂,就可能导致我们仅凭经验无法辨别方位和路线,势必需要额外的信息和工具辅助,精确的室内定位就像室外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一样,将彻底改变人
扎根青岛,锻造多个“第一”n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工程建设一线、理论研究前沿,一丝不苟地从事着基础性工作,小到一个点位测设、大到世界级规模工程测控,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精益求精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既是拓荒者、品质提升者,也是发展亲历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张志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近年来,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中国速度”成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张亮丽名片.据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4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速成型.rn其实,在一众“中国速度”的背后,都有着工程测量人的身影,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获得者石德斌就是这样一位托举中国高铁腾飞的铁路测量“老兵”.
古往今来,“我在哪里”都是人类哲学的终极疑问.时空位置能让人类认识到自己身在何处,地处何方,清晰地认知自己.古代的定位方法大多就地靠天,利用日月星象判断自己的位置.当人类开始探索未知的大陆大洋时,“定位”“导航”的概念开始成型,定位、导航技术也随之而生,人们通过罗盘、指南针确定方向.
3月1日,当得知自己荣获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荣誉称号后,陈大勇谦逊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测量从业者,有幸能赶上国家建设飞速发展的这个伟大时代,才能够亲身参与如此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并在幕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n诚然,测量工作者不是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职业,有人曾说:“测量工作者就是那个为建设施工蓝图画上第一笔和最后一笔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句话也揭示了测量工作的苦衷:它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却不会是站在台前的那一个.
建筑是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积淀,是一座城市在时间长河中的注脚.沿着古建筑往前追溯,可以洞察一座城、一方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如何将“无声的历史”守护原貌、复刻全面、传播出去,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经过多年的发酵,“自动驾驶时代”似乎已经如箭在弦了!从产业链看,政府、车企、图商、技术研发商,乃至顾客,都已经跃跃欲试.当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实用产品的时候,有人预言其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并预测这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rn2021年9月,我国正式出台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GB/T 40429-2021),将汽车自动驾驶划分为0级~5级,并将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在该标准出台前,中国市场一直是在被动遵循美国SAE制定的SAE J3016标准.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这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国际领先.
在虎年的春天里,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的评选终于开花结果了.rn近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的,还有众多拔地而起的地标建筑、大国工程,在这些工程建设背后,总有一个个测量人在戴月披星、宵衣旰食.步入“十四五”,新发展格局呼之欲出、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发展亟需大国工匠,因此“工程测量工匠”评选就应运而生.rn张胜良是首批“工程测量工匠”称号获得者之一,从业近30年来,他的名字就和工程测量、建筑测量项目“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