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数据的钢桁悬索桥梁端位移特性研究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端位移直接影响梁端伸缩缝、支座及梁端阻尼器等附属装置的工作状态。为了揭示大跨钢桁悬索桥梁端位移响应特性及其规律,以矮寨大桥为工程依托,在其梁端设置位移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建立了梁端位移长期监测系统,基于450 d监测实测数据,分析了运营条件下大跨钢桁悬索桥梁端位移时域及频域特性。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温度与梁端纵向位移间的相关性,统计了梁端振动循环次数和梁端纵向累计位移。最后分析了梁端纵向累计成分构成并量化了各成分比例。结果表明:悬索桥的梁端位移包含了温度变化激发的长周期成分和车辆以及环境激励激发的短周期成分;梁端位移随温度季节周期性与昼夜周期性影响变化,梁体平均温度与梁端纵向位移RMS值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而车辆导致的梁端位移响应分为车致强迫拟静态效应和车致动态效应两部分。矮寨桥两端平均每天纵向累计位移分别为130 m, 152 m,其中车致梁端动态纵向位移是主要来源(约为80%),温度变化导致的梁端位移对累计位移的贡献相对较小(不到1%)。大跨度钢桁悬索桥梁端位移响应特性总体与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大致相似,但其梁端累计位移量值较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的累计位移量值要大,加劲梁形式不同可能是造成该累计位移差异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产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效率显著提升。然而,与发展相关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进入新时代,要建设美丽乡村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景象,因此,加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步伐成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治理过程中,由于村民生态治理理念薄弱、缺乏专业人才和缺乏科技创新阻碍了农村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健全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跨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再置钉固定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和桥梁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道路和桥梁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市政道路和桥梁设施的建设和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即使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合理运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手段,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公路桥梁施工顺利进行,最终得到的设施才能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目的 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文依托武汉江汉六桥项目施工实践,研究了主缆基准索定位测量时,将精加工的卡环安装于索股上,直接测量卡环上、下两端对称棱镜,便于计算出索股几何中心的里程、高程,成功解决了在基准索股无法安置反射棱镜的难题。施工时,借助卡环两端螺杆,实现卡环基准索中、边跨测点的快速、准确安装,地面全站仪观测卡环两端反射棱镜数据,得出索股几何中心标高、里程。整个过程规避立杆误差,索股线型状态对其不造成影响,经本项目实践,
针对多塔悬索桥塔顶不平衡力过大、刚度下降、塔底弯矩及剪力明显增大等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通过新增凸杆、斜腹杆及带节点板索夹等构件,形成新的悬索结构体系,其结构布置为:凸杆以塔为中心对称布置,与梁连接后作为桁架的下弦杆;主缆承担全部恒载后获得重力刚度,作为上弦杆;通过斜腹杆将上下弦杆连接形成桁式结构以抵御活载。该结构的承载理念是以传统悬索桥结构形式承担恒载,以桁架结构形式承担活载,既保留了
随着数字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社会发展对于数字经济的依赖,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新问题。从用户角度而言,数字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用户的个人隐私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易被侵害;二是国内外多元化的思潮对于大众价值观念易产生误导。进入新时代,既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对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监管,可以通过推动数据平台间互联互通以优化资源配置,成立专门数
悬索桥主梁节段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变化较大,桁梁节段杆件内部应力需严格控制,常采用分段设铰的方式控制加劲梁内部应力。文中以河闪渡乌江大桥主梁施工为工程背景,对比分析主梁节段采用全部铰接、2段设铰、3段设铰、4段设铰、6段设铰工艺对钢桁梁杆件应力、桥面线形、主缆线形、吊索索力、梁段下缘开口宽度等的影响,从工期及后续施工进度综合考虑,2段设铰是较合理的分段设铰方法。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主桥为(290+1 160+402) m双塔简支钢箱梁悬索桥,北侧锚碇为隧道锚,隧道锚长90 m,埋深80 m,与水平线夹角40°。隧道锚设置于微风化砾岩层,岩体强度与胶结程度低,遇水极易软化。前锚室前12 m采用机械开挖,之后采用两台阶钻爆法施工;锚塞体段及后锚室段采用三台阶钻爆法施工。爆破后小循环进尺,初期支护及时跟进,二衬采用支架法施工,侧卸式矿车出渣。通过隧道锚拱圈爆破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