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余劫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非典”袭来,我只是一个读大二的毛头小子,十年后已到而立之年的我已经是个中年已婚微胖男。十年有太多故事发生,能让人记住的东西不多,但我清晰记得当时学校封校,出门戴口罩,大家内心都充满恐惧。大学辅导员每天给我们测量体温,一有发烧的同学马上隔离。那个时期,人人自危。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我们都曾面对“非典”带来的恐惧,而我画面中的这些人则承受了最终的痛苦,以及日复一日的折磨,还有绝单。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非典”后遗症患者。
  “非典”过去十年,在北京留下300多位公开身份的后遗症患者,提醒人类它曾经的存在。民间调查靠示,“非典”后遗症患者80%因病离岗,60%家庭变敞。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
  杨志霞是其中之一。那场劫难后,一直在主流社会中如鱼得水的杨志霞偏离了原有的生活轨道。她在14岁就是团委书记,曾当过厂长和党委书记,在单位被称为女强人。而今她的生活圈子萎缩为同病相怜的那群人。她记得自己十年前住院时,每天都被极度的恐惧攫住内心,不敢睡觉,因为医生说晚上死亡率高。每到天亮的时候,她心里说:“又熬过了一天。”
  她有时会进入神智恍惚的状态。一闭上眼,就看见天上飘着三四个身穿白色长袍、头裹白布的小白人在向她招手,叫她的名字。她心里害怕极了,心里大喊大骂:“快走吧!别叫我!我们家都死够数了!你去找别人吧!”
  方渤曾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厨师,在“非典”之后成为非因公感染“非典”后遗症群体的联络人“非典”中,他的妻子去世,两个女儿离婚,小女儿远嫁东北不愿再回北京。每年的春节,他就去住院治疗,只因为无法面对春节那份属于别人的欢乐。
  患者张金萍的婆婆患病,她自己骨头坏死又患上多种病。绝望的她曾数次准备自杀,强行与丈夫离婚,却在女儿瘫痪后坚定了生活的勇气。
  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无意发现了他们的残疾证。证件照和现在本人对比是我想表达的观点,十年让他们从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残疾证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的证件照都是“非典”前拍的,可以看出10年前未经历这场灾难时,他们都曾神采飞扬,眼神里还有希望。2003年“非典”让他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让他们失去诸多社会关系甚至亲情、爱情,也摧毁了他们的希望。
  在日复一日令人窒息的生活中,曾经相爱的人互相折磨,互相伤害:母亲在巨大的生活反差中不能自已,一度把怨气发泄在女儿身上,女儿几乎患上抑郁症;妻子在家时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破丈夫抛弃;弟弟每年不能去看望同胞姐姐,每年都是姐姐把他约到外面见面;本该相依为命的患者夫妻,最终离婚分开……
  一名患者曾发出绝望的疑问:“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我们呢?”
  由左至右依次为55岁的杨志霞,55岁的李桂菊和49岁的刘秀芬。她们拿着她们的丈夫和父母的照片,一家人在一起合影。相片上的人都在感染“非典”后去世。目前她们都患有多部位骨坏死、肺功能障碍和精神抑郁等“非典”后遗症。杨志霞说,虽然病痛一直在折磨她们,她们要坚强生存下去,平常她们几个都在一起,知道她们得过“非典”后很多人都对她们避而远之。
  40岁的刘素叶2003年4月8日入院,6月16日出院,家中自己一人患“非典”。刘素叶得“非典”时儿子才2岁,出院后她的手再也没有力气抱儿子。儿子曾和别人说,妈妈从来没有抱过他,让她辛酸不已。刘素叶有两大“非典”后遗症,一是股骨头坏死,二是肺纤维化。炎症导致肺部肿胀,成为布满伤疤的气球,呼吸不畅。
  王宝珍,女,76岁,2003年4月19日入院,6月3日出院,家中自己一人患“非典”。入院前已经退休。目前她肺纤维化比较严重。现在腿脚已经非常不利索了,在来拍摄的几个人中王宝珍是需要被“照顾”的一个,腿脚不方便需要其他人搀扶。王宝珍的最大希望是能够引起外界的尊重和社会的帮助。
  李书元从首钢下岗后开起了出租车。2003年,他在送两名患有“非典”的乘客去佑安医院时被感染,在确诊后无奈离开单位,现在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李书元说:“这就是命,被我赶上了,指责他们,没有什么理由……”
  54岁的王键目前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他和老伴、儿子住一起,靠领取低保和残疾补助生活。王键目前股骨头坏死和肺纤维化严重,每天坚持吃药。他一坐在凳子上,忧郁的感觉马上表现出来,身边人小声告诉我他平常不太爱说话,也是这个样子。敏感、焦虑、偏执、忧郁,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情绪。
  58岁的王英家中11人患“非典”,其中4人去世。入院前女也在街道办工作。现在的王英肺不好,腿脚行动也不便。很多时候王英都是一个人去看病,去医院她从来不敢说自己曾得过“非典”。有一次她去医院检查,医生看她的片子,说她的问题主要是心肌供氧不足,导致心脏病发作。“问我原因,我犹豫半天说了我得过‘非典’,那个医生——好像就是本能地倒退了一步。”
  2003年,61岁的方渤家中9人患“非典”,其中2人去世。他入院前是厨师。“非典”后的方渤变得敏感、暴躁。极端时方渤曾用还没喝完的酒瓶子砸自己脑袋。两个女儿先后和丈夫离了婚,离异后的女儿远嫁东北。家全散了,方渤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时常突然说着说着就哭起来。目前,方渤的双腿股骨头已经出现了大面积坏死。
  邱明月,56岁,曾经从事销售员工作。她家中10人患“非典”,3人去世。邱明月的丈夫当时在俄罗斯做生意,得知她感染“非典”后,丢下几百万货物回家一直陪着她。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因为“非典”变成了贫困户。以前喜欢唱歌、跳舞、爬山的邱明月,远离了当年的爱好,也失去几乎所有的朋友。
  61岁的张文荣家中4人患“非典”,1人去世。入院前她是一个工程师。对于十年前的那场疾病,她一直耿耿于怀。“4月8日卫生部就有文件,要把‘非典’作为传染病控制,为何我们4月中旬住院,医院还允许陪床?”张文荣无数遍回忆起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因为“非典”,父亲离世时,没有一个亲人守在身边,3个儿女因感染而住在不同的医院。
其他文献
要不是媒体开始隆重地报道,还真没想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竞已到了10周年的时候了。悲剧的是,隆重的10年“庆典”时,雾霾又在困扰着北京人的生活。想来,“非典”与雾霾竞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俩倒霉玩意儿,都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害人们的健康。只是“非典”病毒直接些,雾霾间接些。  都算“突如其来”。“非典”的突如其来更直接;雾霾虽然是过去十年累积的问题,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个“突如其来”的加速度过程
期刊
30年前,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唱法”的提法。在多民族的国家内,各地方和民族唱法多种多样,但是有那么一种唱法,竟然能悬浮在各民族之上,成为主流媒体和艺术院校公认的“民族唱法”,实在是罕见的事情。  2012年12月14日,北京飘起了雪花。下午三点,在中国音乐学院琴楼403教室,声乐系主任马秋华教授正在弹着钢琴给自己的学生陈阳上着一堂声乐课,指导的曲目是《问情》等几首中国歌曲。陈阳声情并茂,嘹亮婉转
期刊
1  “英国无屌丝,因为想发财的英国人都去了美国,做坏事的英国人都去了澳大利亚。”当我向在英国生活多年的华人请教屌丝问题时,他给出了这个答案。  这个答案是准确的,只不过是放在两百年前。梦想一夜暴富的英国穷人,不少坐船去了北美,而澳大利亚,向来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说做坏事的都去了澳大利亚。  那么现在的英国,还有没有屌丝这个“民族”呢?肯定是有的,否则就不会有前年的伦敦大骚乱了,那可是绝对经
期刊
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在访俄行程中,习近平主席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先后与俄政府和议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应邀参观俄罗斯国防部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成为第一位参观该中心的外国元首;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一起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此外,习近平主席还
期刊
这是个烂俗的故事,因为故事开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海南三亚椰子洲岛附近的渔民已连续四个月无鱼可打。当地巫婆说,海龙王妻子死了,要给他送去一位漂亮的未婚姑娘,他才会收起魔法,让鱼虾继续生长。最后,一个叫海棠的姑娘虽然已有了心上人,但仍毅然选择投身海底。她的心上人也自愿跟随而去。第二天,海湾里的鱼虾果然富足起来。为了纪念海棠姑娘,人们就把这片海湾叫做了海棠湾。  现实中有关海棠湾
期刊
“管老百姓的城管,都是吃老百姓的喝老百姓的,都是流氓,都是一帮人渣,但是自己最终却也想方设法变成人渣,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个风气。”曾经。经常泡天涯论坛的宋志刚就这么想,可当他成为一名城管,才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从愤青到城管  宋志刚第一次出外勤时,真被吓着了。  那是200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门口的道路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烤地瓜、炸臭豆腐、烤面筋的摊位前聚集着大量的顾客。
期刊
北京复星国际中心写字楼的29层,有半层都属于易太极养生会所。  一进门,面对的墙上贴了一排照片,是2012年3月10日这家馆开张时的合影。照片中有多位商界大佬,除了郭广昌本人,还有马云、柳传志、李连杰等人。  太极馆的会员们  在练功房里,教练组长汪石钟坐在一张价值50万元的茶几后边,沏着大红袍,动作熟练。汪石钟从14岁起练太极。2007年师从黄忠达——易太极的创始人。现在,他对易太极的现状很满意
期刊
“阿拉伯之春”染过叙利亚,已经两年。最初的街头示威和零星枪击,早已变成数十万人参与的血腥混战,7万人死于非命,百万人背井离乡。但由于地缘位置敏感、国内民族教派构成和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执意推翻阿萨德少数派政府的阿盟和北约各国,至今没有直接出兵干涉,争斗各方难以分出输赢,早先欢呼革命的土耳其和约旦,也因难民的大量涌入不堪重负,转为自保,这同在利比亚发生的事截然不同。  近来,叙利亚局势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期刊
“两会”结束,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合并了部分机构。机构改革分分合合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怎么理解呢?笔者认为,机构改革,不外乎两种逻辑,一是合并逻辑,二是拆分逻辑。  合并逻辑,目前是机构改革的主要逻辑,它认为,国务院实际上不应该有太多的组成部门。国务院内阁会议成员,数量上15个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加上总理副总理,办公厅主任,和特定会议主题的决策顾问,如果多,也不要超过20个。中国过去实行三
期刊
Q=《中国周刊》  A=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语系教授)  Q:您写过一篇《中国为何普遍粗鄙化》的文童。在您看来,什么是粗鄙化?它是人们日常说的粗俗吗?  A:人们常常误以为粗鄙(rude)就是粗俗(vulgar),其实,这二者是不同的。简单地说,粗鄙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羞辱、伤害或侵犯,因此是一种公共危害;而粗俗则主要是个人的品位选择,如衣着、喜好、消遣娱乐方式等等,未必对他人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