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探寻习作教学的本位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是心灵的表达,是生活的感悟,是观察的发现,是生命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养料;在多媒体的环境中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习作返璞归真,回归生活的本质,让孩子“言为心声”“情动辞发”,这才是习作本色的天然。
  关键词:返璞归真;生活;阅读;网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也难改。审视当下的学生习作,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文个性的“本真”缺失。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和作为教学主体严重缺失,而忽视的是“言为心声”“情动辞发”的基本规律,忽视的是学生最深最真的本色感受。我想,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言为心声”“情动辞发”,这比给学生教一些写作技巧更重要。习作应该让学生回归自然,这才是习作本色的天然。
  一、走进生活,发现真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不是习作的点缀,而是习作的源头,可以说习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让我们把眼光从教的角度回归到学生习作的本源,因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处处有作文”,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固本清源,真正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
  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生活本是渊博的“无字书”,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指导学生及时撷取生活的浪花,让学生的习作真正“活”起来。从而把自己心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下来。如:喜欢的游戏,做了写;平时的观察,记了写;生活的见闻,听了写;好看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电影,看了写;多元的应用文,学着写。如果学生生活题材库存充裕,信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此时习作自会水到渠成,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生活是习作之本,习作是生活之反映。
  二、走进阅读,品中求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粮食是补充身体上的营养,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海中储存的东西写出来,让大家知道。阅读和习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时指导学生要充分阅读课内外读物,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书内,放眼书外;立足一点,放眼一类。只有这样,才有促进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目的。课内外读物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阅读,它跨过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充实自我来积淀,在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读中领悟写作的技能,把书中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三、走进网络,创造真实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已逐步走入课堂。巧借多媒体辅助习作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启发联想和想象,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可极大地增强开放习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欲望,还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选择运用多媒体不仅使习作教学过程形象化、情境化、趣味化,还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创建理想的习作教学环境提供了保障。
  把多媒体网络引入习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习作教学评议批改方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建立在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选择孩子中的优秀范文或有典型问题的习作用投影展台出示,同学间帮助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把典型的句、段展现给学生,这既能弥补传统习作教学的拘谨与低效,还能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以及在学生评析他人习作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生活走进习作,放飞心灵发现真我;在阅读汲取和表达里品中求真;用网络现代化教学资源,创造真实。让学生习作返璞归真,回归生活的本质,我手写我口,童年谈童心。
其他文献
文学评论是一种主观型的思维模式,由于这种主观性,在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文学创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语文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中,“因”指与人相“亲依”,是当时社会的基本人伦规范之一;“亲”则是“因”的内在价值准则,是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亲疏远近;“宗”是“因不失其亲”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得到了多元化投资,各类民办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急速发展,尤其 是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的发展速度最为迅猛。这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问题接踵而来,民办高校出现招生就业难、教学管理水平差、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主要论述了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并结
古诗文经典因其多变的语言构造形式和语句的铿锵有力,体现了对所处时代世事的正面直击和内在沉思,其兼具“正面直击”与“内在沉思”之效.“正面直击”正如诗歌文字所叙之事,
本文阐述异域文化,及其在翻译中加以保留与体现的价值.重点分析日译汉中作品翻译的策略,涉及词汇与描写两个方面,前者分成专有名词和特殊词汇,后者包括语言和文化.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从泰山文化内涵中提炼出的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命力、进取、正义、包容、和谐精神等.培育和弘扬泰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李上林《礼记摘注》作为《礼记》在明代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集注本在国内未见其刻本,为人所忽视,然其版本的存在对于研究《礼记》有参考意义,且李氏摘注主
中西方基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不同,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作品的认识也就存在相应的差异.虽然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但是通过有效的翻译可以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播.本
文学作品英译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霍克思《红楼梦》菊花诗为例,探讨其文化因素的英译策略及其效果.霍克思对原文的文化信息有选择地进行了省略和改写,是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祖先运用自身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宝贵财富,其中民族舞蹈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民族舞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