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知倾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如枯燥无味的讲解、频繁的考试、繁重的“题海式”作业等,都是效率极低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会被动、抵制、应付地去学,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碍于学生的发展。当前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积极主动去学尤为重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热爱学生,以情动人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某科教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转移到该学科的学习上来。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任课老师上课动不动就训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破坏了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十分反感,久而久之,由讨厌此任课老师发展到讨厌该门课程,当然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喜欢这门学科,学习兴趣上来了,成绩自然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任课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强烈的敬业精神,而且能够深入学生之中与其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常在后期的学习中对化学失去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程度来提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不出时适当给予提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批作业时根据作业的情况也要因人而异,写上不同的评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亲近感,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因而消除了对化学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巧设实验,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其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这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扬化学之长,精心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如“美丽喷泉”、“空杯生烟”、“会变色的花”等有趣的实验都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在一些没有实验的课中,也可以结合授课内容设计一些小实验。例如讲《磷及其化合物》时用到过滤纸屑(事先染成灰色晾干)和融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为道具,做“死灰复燃”的小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了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精神更饱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巧做实验外,还要注重发挥化学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广泛联系的优势。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如铁器生锈、食品腐烂、煤气中毒、樟脑丸不翼而飞以及卤水点豆腐中的卤水是什么、镜子上的水银是怎么镀上去的、食醋为什么能解酒等。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巧妙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使学生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灵活,巧设引言
  
  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新课,可采用读、问、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复习课,可采用单元目标教学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课可采用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法;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课可采用提示、研讨、精讲、小结等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无定法”,只要能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发展智力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当课程的教学方法定下来以后,每节课的导语就变得尤为重要。新的一课开头的好坏对上好整节课关系非常大,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等。因此,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奋感,集中注意力。
  
  四、精心设疑,制造悬念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悬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悬念的设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借助语言和文学艺术,以教学内容为素材,巧妙地设置那种悬而未决、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氯气和金属钠”反应时,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放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到石棉网上来回迅速摩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产生。这时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此时老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摩擦要迅速?(2)为什么瓶内火星四溅?(3)为什么会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一提出,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讨论开了。正如陶行知认为那样“乐与学不可分”,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伏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众所周知,一首好的歌曲、一幅好的图画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难以忘怀,教学过程中如能经常运用集声、像、文于一体的电教手段,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颖有趣的感觉,必然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些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如少量气体或沉淀的产生、微弱的颜色变化或体积变化,座位偏后的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如果老师带着实验品在教室来回走动让学生观察又浪费时间,势必影响课程进度。如果使用多媒体,就可以使演示事物化小为大,有利于学生观察到细微的变化,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用多媒体演示电解水或电解食盐水实验,观察电极上产生的小气泡;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观察U型管的两壁中出现明显的液体差现象等等。实验现象清晰可见,使学生们印象深刻的同时引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习题课上,用投影仪展示习题既节约了大量抄题时间,又节约了黑板的空间,还可使解题思路和题目同时出现。另外,在复习总结每章知识的时候,若重新总结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事先把这一章的知识结构以图表的形式在胶片上列出,再用投影仪放给学生看,就会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既优化了教学结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教师的语言和表达艺术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学习成就感也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生动、富有感染力和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化学、学好化学,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离不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具有话题广泛、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是目前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文只被当作一篇学习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的材料,很少被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寓意等,从而导致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常常被忽略,学生只是记一些语法、例句、词语的搭配用法,理解文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普及,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胡锦涛同志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科学定位。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国家今后的命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思想品德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一门与智育相统一的德育课。中学生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接受思想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和要求中规定高中两年达到的八级阅读目标是: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阅读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理解正确率达70%。基于新课
期刊
摘要: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在了解学生审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美育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它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说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的确,通过美育,可以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期刊
摘要: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中,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首先确立专题;其次要构建知识体系。最后要查漏补缺:检查出自己的漏洞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在今后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哪一部分,怎样学。最后有针对性地训练。  关键词:确立专题 构建体系 查漏补缺 针对训练    距高考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是决定命运的三个月,想要在这最后三个月复习中取得好的收益,必须设计出最佳的复习方案。下面笔者就历史复习方面的具体情况给大家说
期刊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统称为“三个二次”。“三个二次”问题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年高考试题都毫无例外地进行考查,而且近年来也呈现常考常新的态势。下面我们就从创新试题的角度,对“三个二次”问题分类解析。    一、“定义”创新    即对“三个二次”相关问题给出新定义,这里包括新概念、新符号或新法则等。比如前几年创新定义的“不动点”等问题,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类
期刊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从学习的主体逐渐转向了学习的客体,学生机械、盲目做练习的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地位必须改变,使他们真正站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要让他们乐学、善学,逐渐成为学会合作、交流,并善于从事社会活动的有朝气的中学生。    一、从教学入手    1.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关键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实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对语言的感悟,而语感能力是促使学生由言语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纽带。因此,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语感    语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联想、情感等因
期刊
众所周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有抵触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从而导致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