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资助文化建设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肩负着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文化内涵既隶属于校园文化,又彰显着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确立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价值准则、培育高校资助工作的个性特色文化、健全高校资助工作文化建设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校资助文化建设问题,以期更好地完善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资助文化;建设
  在中国人的文化观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很大程度集中体现为“教”。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建设对于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涵养作用。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思想、校风、学风、教风以及管理风格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是高校优良传统的结晶,也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从文化建设来营造高校资助氛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和资助工作的内涵要求出发,高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生资助文化建设。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文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实际存在的文化形态都是具体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当然这并不妨碍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价值倾向的一致和统一。坚持在多元中确立主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容纳各种形态的文化现象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这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不可脱离的共性。
  因此,高校资助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高校资助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结合学校历史和传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远大胸怀和国际视野,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创新能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思想道德之中。在办学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文化育人的各方面,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确立国家利益至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得发展的价值观念,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成为具有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熟悉国情、关注现实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二、确立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价值准则
  加强文化育人,最重要的是价值取向问题。即让大学生不仅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更要懂得“为什么干”。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价值准则:
  一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准则。大学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必然与组织的根本功能相联系。因此,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这应是所有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特质。因此,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构建其核心价值观,即“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价值观。高校资助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作用于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导航,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是以德为先的价值准则。学生的行为表现往往根源于思想问题,高校资助文化建设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更应树立正确的贫困观、立志成才观和诚信观;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克服“等、靠、要”和“自卑、消沉”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的过程,激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
  三是校本特色的价值准则。高校资助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园资助文化环境,并用独特风格与文化内涵影响学生的观念及言行,从而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一方面要创建出高校的资助环境品牌,把自然环境与资助教育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资助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相融合,创建出具有高教特色的资助文化环境。
  三、培育高校资助工作的个性特色文化
  大学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体现着高校青年学子对个性张扬、对生活的价值追求。高校推进资助文化传承创新、发挥资助文化育人作用就是要彰显高校资助文化的个性特色。
  这里,一方面应关注到社会大环境和社会文化对大学师生的冲击,需要高校客观正视和理性分析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一是要正视大学生的物质消费,尊重其消费选择权。资助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儿上。这就需要我们在资助文化建设中,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合理的消费需求。二是倡导“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等资助特色文化。奖优与立德相结合,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引导学生正视困难,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实践锻炼,培养自强自主精神,树立乐观向上、回报社会的思想,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另一方面,高校资助工作的个性特色文化需要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如高校可以把传承资助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利用校报、广播台、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各种媒体的影响力,通过举行社会助学奖学金颁奖典礼、评选“感动校园年度人物”、选树自强模范先进典型等资助工作活动,大力培养各种有益的资助工作社团组织,自觉地在大学生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健全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机制
  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是集组织领导、发展理念、指导原则、建设管理、功能作用、人才支撑、经费支持、长效机制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资助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建设方向和标准任务等,制定关于加强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意见,使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固定下来。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资助部门的角色定位。领导重视是增强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运用和谐理念来统一领导,在工作机制建设上,建立起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做到有效衔接与分层实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起以高校党委为中心,以学生资助中心为核心,以团支部以及班集体为基础环节的高校资助文化网络机制。
  二是实现市场机制和多种建设机制的互补。从“奖、贷、助、补、减、免”入手,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奖优重在引导,济困重在落实;建立多渠道的扶困机制,比如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外设立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助计划;积极推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发奋学习,提前完成学业;动员社会和个人捐资助学,设立各种奖助学金和爱心基金等。总之,最终构建融情感支持、交往支持、经济支持、信息支持为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助学岗位工作性质,提高大学生的自助积极性。可设置一定“含金量”岗位,开辟文化、技术型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参加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及早进入科研、开发、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是健全资助文化建设制度规定。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抓好高校资助文化建设,要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必须形成高校资助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与年度工作措施等一系列建设方案,从规章制度上为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坚持有形载体与制度建设结合,使高校资助文化建设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文素养。资助工作队伍是高校资助工作文化建设的重要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资助工作队伍的道德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风和育人质量,尤其是作为资助工作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德育观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是高校资助文化建设无形的教材和最好的资源。在高校资助文化建设中,深入推进资助工作队伍的师德文化建设,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用他们平凡和伟大的点点滴滴影响和教化学生做人做事,用他们尊重的教育和爱的教育鼓励学生潜能的发挥,使他们以独特的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气质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在他们精神和人格的“气场”中逐步确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与崇高的理想,在自身价值的实践和实现中,迸发出道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龚克.以文“化”人 育人兴“文”——兼谈大学文化自觉与自信[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8—11页。
  [2]何慧星.大学文化的当代使命[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20—22页。
  [3]刘湘玉.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 构建“四位一体”帮扶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2(5):52—53页。
  [4]冯刚.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6—9页,22页。
其他文献
摘要: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要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性并正确应用暧昧的日语很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日语暧昧性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对日语暧昧性原因的思考,以求能对日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及自觉运用暧昧日语有所帮助,对今后的以文化交流有所借鉴。  关键词:暧昧语;省略表达;生产方式;国土人情  学习过日语的人都会知道日语的语言表达往往不采用断定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经常使用暧昧的语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重视,诸如疑罪从无、排除合理怀疑等证据标准都在维护着被告人的权益。那些被误拘、误捕和误判的犯罪嫌疑人也相信的规定了国家赔偿的标准。
期刊
摘要:古代体育伦理学思想滋生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明确体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的思想。既有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又有以和为贵的处事准则;既包含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又含有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首先对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发展进行客观概述,然后对现代教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中国古代体育伦理学思想对现代体育教学的价值意义,最终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针对现代图书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服务方式,本文从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入手,分析了图书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建设要围绕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运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一般特点和其独特的特点,打造未来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应从三个方面衡量:图书馆可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和专业人力资源。  关键词:图书馆研究;核心竞争力  一、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在图书馆的核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正面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系列问题,提出黄石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各种可行性,得出黄石市可大力培育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最后探讨了黄石市加大投入、突出特色等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黄石市  1 引言  我国目前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其中,资源已经枯竭或濒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业辅导中具有主导作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养都需要高校教师的启蒙、指导、协调等作用,通过课程组织和实践课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组织、协调等能力,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创业教育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模式体系;重要环节  高校创业教育是基于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文化交流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出国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出国热的升温使得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子试图通过考试的方式实现“出国梦”。而试题中涉及文化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其重视文化内涵的凸显,更说明了文化内容在考题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通过从跨文化视角对对外汉语考试和托福考试这两种试题中的文化考题进行分析,阐明解析考试这种文化门槛,并阐
期刊
摘要:现代美国俚语作为美国英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在美国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进程,美国俚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透过俚语这种语言形式,我们能更好得理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俚语;文化;特点;发展  一、俚语的概念与含义  俚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形式,通常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并富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和内在涵义( connotation) ,常常在非正式或活泼、友好的场
期刊
摘要: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全面地认识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要正确处理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学习;教学  提倡过程性评价,是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要正确处理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20世纪70
期刊
摘要:从语言习得迁移理论入手,探讨我国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的必要性。强调儿童英语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客观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努力克服负迁移,充分运用学习者所掌握的汉语知识促成语言学习的正迁移。  关键词:二语习得;迁移理论;儿童英语教学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