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陶冶情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经典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灵、正确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承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古诗文的思想,传承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智慧,积淀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学习经典诗文,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更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诵读经典,有传承民族文化,美化心灵,铸造民族灵魂的重大意义。
  一、诵读经典,增强爱国情感
  对青少年来说,爱国是最起码的要求和责任。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始终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关键。一直以来,僵化的说教、空洞的理论对小学思想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让青少年熟读中国的经典诗文,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名句,熟知生动感人的爱国故事,可以增强他们对民族历史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民族情感,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语句启迪青少年要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国忧”教育青少年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时,要自觉地维护。“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学生从小发愤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典中无数凝重的充满爱国情怀的精辟语句一旦为青少年所掌握,必然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成为一个有中华魂的中国人。
  二、诵读经典,学会仁爱感恩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从“孝”入手教育学生,“首孝悌,次谨信”,“父母教,须敬听”,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孩子自然会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敬教师,才能聆听教诲,才能热爱校园生活,才能成为热爱祖国、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之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语句教学生学会反哺,学会感恩。
  所谓“仁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虚伪、顽固、嫉妒、猜疑、冷漠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特点,他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要求别人尽善尽美,没有责任感。“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些语录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对待他人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人相处必须做到克己内省,不断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不断地进行反省。与别人发生矛盾后,首先要反躬自问,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论符合“仁”。对别人要有同情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攻其恶,不攻人之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会仁爱,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三、诵读经典,健全人格
  某些媒体的不良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使现在的一些青少年崇尚暴力,缺乏爱心,心智不健全。而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少年时期,尽早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持他们纯净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诵读经典就是要从小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
  诵读经典,做诚实守信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把自己塑造成儒雅博学、通情达理,具有良好的体魄和豁达从容的心胸的人。“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无信不立”,凡事要讲诚信,做到以诚待人。做事要有雅量,要襟怀坦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诵读经典,做有理想、意志坚强之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教育学生立志要有恒,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并将它们当做人生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难免经历困难挫折,只有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磨难有时是一种机遇,善待这种机遇,善于承受这种机遇,人生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诵读经典,做珍惜时间、谦虚好学之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戚”,这些语录告诫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珍惜时光。诵读经典,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时间的主人,惜时如金,自觉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熟背中华经典诗文,能陶冶情操,使心灵趋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人格健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处处学,时时学,把学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谦虚好学,才能学到真才实学。
  四、诵读经典,获得人生启迪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精选出适合他们诵读的话语,讲解充分反映这些话语的主题思想的故事,配以活泼有趣的插图,并设计深受他们喜爱的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熏陶方式,它不仅能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诵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此懂得节俭,懂得惜物、惜时、惜人; 诵读“毋贪口腹,而瓮杀牲禽”,学会保护自然生态,不能因贪嘴而无休止地残杀动物,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诵读“人无信不立”,体会诚信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作用;诵读关于亲情、友情、乡情的经典诗文,懂得感激与回报之情……诵读经典,学生体悟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获得了人生启迪。
  中国的古诗文经典延绵了千百年,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编织着中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层面的东西,更需要文化层面的东西,尤其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让青少年诵读经典,使他们既不盲目地固守传统,也不狂热地追随西方文化,而在继承自己民族优秀传统的前提下,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经典诗文的诵读,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为他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报效国家,具有中华魂的新时代少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一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把生命放到事业中去,让课堂成为演绎生命精彩的五彩池。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课堂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既要有厚实的历练,又要有悟而获之。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的“生命”演绎得精彩纷呈呢?至关重要的是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根留下。  一、“真实”是演绎课堂教学生命的基石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教师期待着实现自身的突破,而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太多地注重了课堂的外在形式,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领悟和学习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都感到十分的头疼。小学生刚刚能将字词组成短语和句子,对语篇还缺乏驾驭能力,很多时候由于缺乏语言功底,他们往往会词不达意,作文经常颠三倒四,让教师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仅仅是依靠40分钟的课堂作文辅导,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并非易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观察生活,下笔方有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很大一个弊病就是没有实际内容。例如,以《在_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公布以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了教育工作的首要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德
“生态课堂”是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体现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个性能够张扬,课堂能成为大家学习交流的平台,是大家收获的“作坊”,学生是“作坊”的主人。如何构建这样的“生态课堂”呢?下面将给出我的一些想法。  一、生态课堂应立足“生本”  作为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在课堂上得到的体验已经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一段十分重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不由得反省:在教学中,我重视了吗?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现将几年来的实验教学心得与同行们分享。  一、活用教材内容,创设探究情境,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种实证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科学教
一、 活动式课堂教学  活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而活动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大于教材。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要拓宽数学才能。  如在学完《元、角、分》后,我设计了《开心购物》的活动课。课前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玩具,然后教师在玩具上贴上单价,并分配部分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就要写作文。尽管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让学生写每日一句话,再慢慢过渡到写日记,为学生写作文做了前期的铺垫,但面对具体题目,仍有许多学生怕写,个别学生甚至讨厌写作文,这常常使我头疼不已。细细指导吧,结果学生的作文便千篇一律,众口一词了;放手让学生去写吧,学生感到难以下笔,好不容易开了个头,结尾又草草收兵。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仔细阅读了关于学生作文教学的相关案例和指导性论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指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各种独立、自由的阅读方式。它是语文课外学习中普遍的、不可或缺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须从“兴趣”入手。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乐趣”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尽管学生参与得比以前多了,但依然没有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掉队的问题逐年增多的状况。究其原因,我们的教研针对的是如何上好课,没有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营建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环境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质疑能力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驱动力。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的驱动力。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