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了矿床成因条件。为提高东昆仑地区的研究程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 理化条件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49-1
1引言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是青海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7 年在 1:5 万矿调圈出异常基础上发现的矿床(点)。本文以矿区野外实地调查及编录采样为前提,结合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矿区地质特征,研究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为提高东昆仑地区的研究程度,对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2矿区地质背景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邻中央造山带,南部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北部与柴达木盆地相接,东西延伸约1500km。由柴达木陆块南缘自南向北发生边缘造山作用而向南增生产生的边缘造山带。本区地处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以 NW 向和近 SN 向为主。断裂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在地表形成规模不等的破碎带。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多呈岩基、岩株及岩脉产出;火山岩以中-基性岩类为主,其展布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从区域上看矿产(点)多分布在重力梯度带上或局部异常的边部。本区处于马尔争大型航磁正异常与布尔汉航磁负异常交接部位。马尔争大型航磁异常反映了岩浆岩带的展布,其边部正负异常交替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1989 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院在东昆仑开展的 1:50 万化探扫面工作中,在本区圈定了1:50 万 As乙 3100Mo、Cd、Pb、Zn 综合异常,且以以 Mo、Cd 为主。2008 年通过 1:1 万土壤测量,在埃坑德勒斯特北异常区圈定了 2 处综合异常带,下得波利异常区圈定了 4 处综合异常带。埃坑德勒斯特北异常带总体呈 NW-SE 向展布,异常面积大且强度高,下得波利异常带基本也呈条带状 NWW 向展布,与区内断裂构造方向一致。总体上异常带自北向南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异常带特征和对应的岩性及矿化特征来看,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地质背景。
3矿床成因
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与流体的作用密切相关,流体控制着金属从原岩的活化、矿质的运移和金属的沉淀,因此弄清成矿过程中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对于矿床成因的确定十分重要。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可提供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成矿流体的成分组成等信息,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对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野外调研基础上,采集矿区地表、探槽及钻孔内的矿化石英脉进行测试分析。室内将样品制备成厚度约 0.3mm 的双面抛光的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包裹体,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分析。所测包裹体全部为原生包裹体,在镜下可见包裹体形态主要为椭圆状、长条状及不规则状。依据包裹体成分和室温下的相态主要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 NaCl 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此外偶见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和含黄铁矿或其他未鉴定矿物的三相包裹体。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流体体系为 NaCl-H2O 体系。为了研究该区成矿流体成分和探讨成矿流体来源,项目组对含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单个包裹体成分经行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石英脉包裹体中气体成分主要为 H2O,含有少量 CO2气体。 结合包裹体中含多种子晶矿物发育这一事实,表明成矿流体成分复杂,阳离子至少包括 Na+、K+、Fe2+等,阴离子至少包括 Cl-、S2-等,气体成分包括 H2O、CO2等。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采用冷冻-均一法测定的,包裹体均一至液相,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不高,变化范围为 123.8℃~272.8℃。其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140.7℃~272.8℃,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158.8℃~188.2℃。 矿区不同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互区别:氧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271.5℃以上,盐度较高,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本次研究未能测定该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上限。 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该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224.0℃~272.8℃之间,平均为248.4℃,盐度为 9.86~16.05 wt%NaCl 之间。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 170.5℃~227.3℃,盐度为 5.70~13.88 wt%NaCl 之间。 碳酸盐阶段,为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发育有少量含 Na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171.3℃以下,包裹体尤其是含石盐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盐度高(>25 wt%NaCl),这可能与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从含盐地层中吸收高盐度层间水有关。矿区辉钼矿富集处往往发育石膏、重晶石,石膏、重晶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事实也验证了矿区可能发育有含盐地层。
结合矿物成因学和成矿指示元素分析,200℃左右金属硫化物大量析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当温度低于这一范围时,围岩发育粘土化及青磐岩化蚀变,只有极少数金属硫化物析出。
矿区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亦验证了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成矿早期岩浆水沿岩体或接触带上升,形成钾硅酸盐蚀变和钼(铜)的初步富集,接着岩浆水在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带动矿区绢英岩化、泥化及青磐岩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得矿质进一步活化转移及沉淀。
4小结
综上所述,从物理化学条件来看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成矿原因为,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和含 NaCl 子矿物三相包裹体。主要金属硫化物形成温度在 200℃左右。碳酸岩阶段均一温度很低,但盐度较高,与流体吸收含盐地层中高盐度层间水有关。估算主成矿至成矿晚阶段成矿深度约为 1.0~3.0km,由于斑岩体顶部隐爆角砾岩的出现,说明矿体保存较好。
参考文献
[1]杨延乾.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吉林大学,2013.
[2]杨延乾,李碧乐,马玉辉,朱明霞.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西北地质,2014,02:109-118.
[3]李攀峰,马国强,王福国.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勘查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3,12:27-32.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 理化条件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149-1
1引言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是青海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7 年在 1:5 万矿调圈出异常基础上发现的矿床(点)。本文以矿区野外实地调查及编录采样为前提,结合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矿区地质特征,研究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为提高东昆仑地区的研究程度,对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2矿区地质背景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邻中央造山带,南部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北部与柴达木盆地相接,东西延伸约1500km。由柴达木陆块南缘自南向北发生边缘造山作用而向南增生产生的边缘造山带。本区地处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以 NW 向和近 SN 向为主。断裂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在地表形成规模不等的破碎带。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多呈岩基、岩株及岩脉产出;火山岩以中-基性岩类为主,其展布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从区域上看矿产(点)多分布在重力梯度带上或局部异常的边部。本区处于马尔争大型航磁正异常与布尔汉航磁负异常交接部位。马尔争大型航磁异常反映了岩浆岩带的展布,其边部正负异常交替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1989 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院在东昆仑开展的 1:50 万化探扫面工作中,在本区圈定了1:50 万 As乙 3100Mo、Cd、Pb、Zn 综合异常,且以以 Mo、Cd 为主。2008 年通过 1:1 万土壤测量,在埃坑德勒斯特北异常区圈定了 2 处综合异常带,下得波利异常区圈定了 4 处综合异常带。埃坑德勒斯特北异常带总体呈 NW-SE 向展布,异常面积大且强度高,下得波利异常带基本也呈条带状 NWW 向展布,与区内断裂构造方向一致。总体上异常带自北向南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异常带特征和对应的岩性及矿化特征来看,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地质背景。
3矿床成因
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与流体的作用密切相关,流体控制着金属从原岩的活化、矿质的运移和金属的沉淀,因此弄清成矿过程中流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对于矿床成因的确定十分重要。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可提供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成矿流体的成分组成等信息,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对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野外调研基础上,采集矿区地表、探槽及钻孔内的矿化石英脉进行测试分析。室内将样品制备成厚度约 0.3mm 的双面抛光的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包裹体,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分析。所测包裹体全部为原生包裹体,在镜下可见包裹体形态主要为椭圆状、长条状及不规则状。依据包裹体成分和室温下的相态主要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 NaCl 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此外偶见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和含黄铁矿或其他未鉴定矿物的三相包裹体。
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流体体系为 NaCl-H2O 体系。为了研究该区成矿流体成分和探讨成矿流体来源,项目组对含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单个包裹体成分经行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石英脉包裹体中气体成分主要为 H2O,含有少量 CO2气体。 结合包裹体中含多种子晶矿物发育这一事实,表明成矿流体成分复杂,阳离子至少包括 Na+、K+、Fe2+等,阴离子至少包括 Cl-、S2-等,气体成分包括 H2O、CO2等。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采用冷冻-均一法测定的,包裹体均一至液相,矿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不高,变化范围为 123.8℃~272.8℃。其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140.7℃~272.8℃,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158.8℃~188.2℃。 矿区不同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互区别:氧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271.5℃以上,盐度较高,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本次研究未能测定该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上限。 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该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224.0℃~272.8℃之间,平均为248.4℃,盐度为 9.86~16.05 wt%NaCl 之间。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 170.5℃~227.3℃,盐度为 5.70~13.88 wt%NaCl 之间。 碳酸盐阶段,为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发育有少量含 Na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 171.3℃以下,包裹体尤其是含石盐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盐度高(>25 wt%NaCl),这可能与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从含盐地层中吸收高盐度层间水有关。矿区辉钼矿富集处往往发育石膏、重晶石,石膏、重晶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事实也验证了矿区可能发育有含盐地层。
结合矿物成因学和成矿指示元素分析,200℃左右金属硫化物大量析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当温度低于这一范围时,围岩发育粘土化及青磐岩化蚀变,只有极少数金属硫化物析出。
矿区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亦验证了成矿流体源自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成矿早期岩浆水沿岩体或接触带上升,形成钾硅酸盐蚀变和钼(铜)的初步富集,接着岩浆水在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带动矿区绢英岩化、泥化及青磐岩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得矿质进一步活化转移及沉淀。
4小结
综上所述,从物理化学条件来看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成矿原因为,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和含 NaCl 子矿物三相包裹体。主要金属硫化物形成温度在 200℃左右。碳酸岩阶段均一温度很低,但盐度较高,与流体吸收含盐地层中高盐度层间水有关。估算主成矿至成矿晚阶段成矿深度约为 1.0~3.0km,由于斑岩体顶部隐爆角砾岩的出现,说明矿体保存较好。
参考文献
[1]杨延乾.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吉林大学,2013.
[2]杨延乾,李碧乐,马玉辉,朱明霞.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钼(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西北地质,2014,02:109-118.
[3]李攀峰,马国强,王福国.青海东昆仑埃坑德勒斯特勘查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3,1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