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上学记: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日,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90余位西南联大老校友齐聚燕园,共同纪念西南联大取得的辉煌成就。“西南联大”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这所临时组建的大学却以“刚毅坚卓”的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培养出了一代人文与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这所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
  三校南行
  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陆续从北平和天津撤离南迁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像在校歌歌词里的那句“辞却了五朝宫阙”所形容的那样。
  当时,闻一多带着几个孩子从天津坐船离开,路上遇见诗人臧克家。
  “你那些书怎么办呢?”臧克家问他。
  “大片大片國土都丢掉了,几本书算什么。”闻一多回答。
  吴宓是那年的11月4日离开北平的,临走时他写了首诗,“鸟雀南飞群未散,河山北顾泪常俱”。那一天,北平笼罩在浓雾当中,而他在庆幸师生们不会失散。
  南迁的三校师生,在长沙暂时停驻,最终落脚在昆明。3所校风迥异的大学联合成了一个——西南联大,而3位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成为这所联合大学的筹备委员会委员,也就是后来的联大“三常委”。
  “当时,梅校长是3位校长里最年轻的,也是最具忧患意识的。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还在北平城外,他就早早开始转移清华大学的物资。后来,清华的资料和教学设备,是三校当中保存最多的。”张曼菱说。
  起初,3位校长轮流担任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1年。但由于蒋梦麟、张伯苓都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年在昆明,轮任制度最终没有实行,始终由梅贻琦主导联合大学的校务,成为实际上的校长。
  这所特殊历史条件下成立的联合大学,只存在了8年零11个月,但用潘际銮的话说,它具备的师资条件,与学生的成材率,却是空前绝后的,“无法复制”。
  百年陈酒
  昆明这座西南边陲安静的山城中,猛然迎来了一大群“有大学问”的人。这些人是当时最具名望的大学者,其中许多位“蒋介石见了都要让三分”。
  那时候,大学校长也没有什么行政级别,学者的身份才是第一位的。“梅贻琦就不是什么‘官’,但不会有人不尊重他。”潘际銮说。
  学者为昆明的市民演讲,“闻一多讲诗,刘文典讲《红楼梦》,吴晗讲形势”,直讲得“台上失声痛哭,台下群情激奋”。
  当时,哲学系没有月考和期中考试,只需要期末写论文。课程都是“启发式”的,没有课本,但老师“本身就像一本本教科书”。
  西南联大哲学系的老师们都是带着自己“一生研究的问题”站在讲台上讲课的。郑敏印象最深的一位教授,讲的是康德。这位教授站在台上,一边抽着烟斗,一边把自己对康德理论思考的过程抛给学生。包括他自己正在怀疑的、不确定的,都讲出来,让学生跟着他一起思考,而非仅仅是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或考试大纲。
  在昆明期间,陈省身与华罗庚、王信中一起,三人同住一间屋子。三位教授当时都是大名鼎鼎,早上没起床,就躺在各自的床上,互相开开玩笑,聊聊天,就像如今“同宿舍的男生”一样。
  当大半个中国沦陷时,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聚集在西南联大,教书育人。很多原本是带硕士甚至博士的教授,限于时局,都教起了本科生。
  著名外交家、书法家叶公超早年赴美留学。他在西南联大担任外国文学系主任的时候,学生第一次见他,都有些惊讶。这位留过洋的教授一点也不洋气,反而穿着一件最寻常的长袍大褂,垂着袖子,双手背在身后,捏着个本子,“摇头晃脑地”就进了教室。学生一看,都问,“这就是叶公超啊?”
  他手里拿着的,是个英文的剧本。从第一排开始,他让学生挨个儿站起来,读一句台词。每个同学读完了,叶公超就随后一指,“你坐在这里”,“你坐到那边去”。
  全班人被他打乱了座位,渐渐分成了几拨儿。学生看着他,都有些不明所以。等到所有人都读完了,叶公超这才一个一个地指出来,“你们是江苏人”,“你们是河北的”,“你是天津人”。除了一个来自蒙古的学生之外,其他所有带着口音的英语,他全都听出来了。
  学生一下子都服了。
  联大学风
  在进入西南联大就读之前,潘际銮是云南省全省高中毕业生会考第一名。可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专业课物理就拿了一个不及格。
  这对当时的他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说起西南联大学风的严谨,潘际銮提到了王希季的例子。
  据潘际銮解释,那时工科考试计算题很多,计算的工具是计算尺,可以算出复杂的公式,“拉”出三位有效数字。考试很严,时间很短,需要非常熟练地“拉计算尺”。定位要在“拉计算尺”后,自己根据算试,推算出结果。如果定位错了,就给零分,如果有效数最后一位错了,得一半分数。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在校时,一次考试中就曾因小数点错位,得了零分。
  当时在西南联大,考试不及格不能补考,但可以重修。要是一门基础课考不过,就得一直重修下去,直到合格为止。西南联大没有学年的限制,采用选课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制度,学生如果有基础课一直学不好,可以换专业读下去。
  当时学校招生,并没有全国统考。求学者或是拿着自己读中学的成绩,或是拿着参加会考的成绩,前往心仪的大学提交申请。潘际銮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了,他选择了西南联大。
  学校不会开除学生,实在读不下去的,往往会自行离开。西南联大自成立后,共招生8000余人,只有3800名最终得到了毕业证书。即使不算上其中因参军、战乱离散等原因离开的学生,也称得上是宽进严出。
  西南联大的学生,喜欢跨系、跨院地去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老师也同样喜欢互相旁听,时不时还要进行一些“学术对话”。   一边讲着课,教授一边还需艰难地维持生计。
  著名核物理學家、“两弹一星”研制工程重要骨干赵忠尧,在西南联大教实验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曾是赵先生的学生。时局最艰难时,赵忠尧自己做起了肥皂。
  他买回油和碱,放在一个大汽油桶里烧制。成型后的肥皂,在昆明郊区的一处院子里晒干后,被他用自行车推出去,卖给化工厂,这才养活得起一家老小。每一天,趙忠尧都得等肥皂交了货,才回到家中开始备第二天的课。
  抗日战争结束后,赵忠尧前往美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数年后他归国,从美国带回了一批原子核能物理实验器材。那是他用打工和节约的钱,自己购买的。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就是基于他带回来的这些材料,最终装配完成的。
  从北平逃难出来时,闻一多没带什么细软。在昆明住得久了,生计艰难,闻一多只好凭着刻图章“增加一些收入”。朱自清同闻一多交情好,将自己保存的一瓶印油送给了闻一多。
  学校里的许多教授,都帮着闻一多打起了广告。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教授起草了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梅贻琦、朱自清、沈从文、蒋梦麟等11位教授一起签了名。
  签名的教授当中,不乏平时与闻一多针锋相对、意见不合的。当时的西南联大,教授之间即使对政治和社会的意见相左,对于对方的学问,往往也会有“相当的尊重”。
  这就是君子之风,即使不同意你的意见,也不打算让你饿死,活不下去。
  山城回忆
  汪曾祺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回忆读西南联大时昆明的茶馆,他在茶馆里,写出了文学生涯中最初的几篇小说。
  李政道是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就学的。对昆明的茶馆,他的印象同样很深。“他们(昆明的人民)基本上没什么本钱,但是对大学生是特别保护的,所以我对云南的人民非常感谢。”李政道在接受张曼菱的采访时说。
  西南联大的学人,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便是“跑警报”。
  当战火向着西南边陲蔓延,昆明时不时会遭到日军的轰炸,日本飞机飞得很低,从人群头顶上飞过去,并不扔炸弹,偏要故意朝着人群,用机枪扫射。
  为了避开日军骚扰的时间,西南联大不得不改了上课时间,提前1小时上课,每节课改成40分钟,争取在日军飞机飞来之前把上午的课上完。等飞机“往越南那边”飞走了,师生再赶回来,继续下午的课。
  关于“跑警报”最有趣的典故,大概是文史大师刘文典与沈从文斗嘴,刘文典问对方,“我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庄子》,你跑是为了什么?”
  一向浪漫的吴宓,就算是记述跑警报这种事,也不乏浪漫笔触。他在日记中写道:“是为少男少女提供爱情绝佳之机会。”
  据杨振宁向张曼菱回忆,有一阵子,师生几乎天天跑警报。大家都跑到西北边的山上,每人发两个馒头和一个云南大头菜,一直等到警报解除了才回去。学生在山上等得无聊,偶尔还要打打桥牌,以至于“桥牌都挺熟的”。
  即使在毕业超过半个世纪之后,这些昔日的西南联大学子,提及在昆明的求学生活,依然会滔滔不绝。(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粗糧虽好,却并非吃得越多越好,因此不宜过量食用。首先粗粮吃多了会影响消化,因为粗粮里面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成分。过多食用粗粮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症状。其次,粗粮食用过多会明显延缓胃排空,可能导致食物积存,这些食物就可能带着胃里的胃酸,反流到食管里,对食管黏膜产生损坏。再者,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干扰某些药物的吸收,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还有,长期过量食
期刊
開着电视就睡着了,电视一关又一下子清醒了。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通病。很多人认为,这是太累的表现。而实际上,有这种情况的人可能早被病盯上了!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在电视前不知不觉睡着,可能是患高血压的迹象。而这一“沉默的杀手”,无疑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很多成人都有高血压问题,但是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高血压问题增加人们心脏病发作,患中风和痴呆症的风险。
期刊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这家叫做“灯塔”的安宁病所。  “灯塔”是一道门,隔着生与死,病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从这个世界进来,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走向另外一个世界。  人生的这趟旅途,开始和离开,都不由我们决定。  然而,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回天乏术的病人们可以充满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温暖、爱、还有家的感觉。尽管深受病痛折磨,尽管悲伤总是将他们笼罩,尽管生命随时走向终结,但他们却在
期刊
燕窩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少量矿物质,蛋白质是燕窝的主要营养成分,其中有1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3种条件性(某些人群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而人体需要8种必需氨基酸,13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燕窝在蛋白质方面的营养价值,还不如各种肉类、大豆等高蛋白食品。  科学检测发现,豆制品所含的成分与燕窝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靠近。而豆制品中还含有燕窝所没有的成分,如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等,这些激素可以有效
期刊
2017年11月26日,新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去世了。目前对外公开的700多张毛泽东的照片中,有400多张是她拍的。她就是著名的“红墙摄影师”,被称为“红色世纪波”的女摄影家——侯波。  侯波的一生充满传奇:她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13岁即投身革命参加抗战,14岁加入共产党奔赴延安,25岁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南海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拍照12年,十年动乱饱经
期刊
啊!伟大的祖国,亲爱的党。  站在党旗下,手捧鲜花,放声歌唱!  此刻啊!  心飞万里长城,情牵南国北疆。  手捧这束鮮花,献给敬爱的党。  千言万语难表达,千般情意涌心上。  满腔真情,豪情奔放。  党啊!亲爱的母亲!  在十九大隆重召开之际,  献上这束真诚的鲜花,  在中国强盛奔腾的今天,  在中国强盛奔腾的时代,  吹响勇往直前的号声!
期刊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十九大闭幕仅半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便应习近平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访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也是十九大后中方接待的首次国事访问,两个“首次”,意义非比寻常。访问期间,习近平同特朗普就两国关系发展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规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  在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及至建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正因其意义重大,对于前来实现“中美破
期刊
晚晴高度重视开展品牌活动,先后策划、执行了“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贵州老年产业博览会”“贵州省十大长寿之乡系列评审”“老年健康大讲堂”“晚霞辉映党旗红——贵州省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表彰暨颁奖典礼”等大型涉老公益活动, 以及组织全国老年期刊联合采访黔西南老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等对外宣传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推动贵州老年事业、和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7年2月
期刊
扎根石缝中,屹立在险峰。  风吹抒发秀,雨打叶更葱。  霜欺生灵气,雪压仍从容。  桿摇招丽日,英姿傲苍穹。  不惹蜂和蝶,旱涝也无忧。  拔地作龙吟,仰天啸狂风。  天生一尤物,独具造化功。  文人称骄子,骚客常吟哦。
期刊
一日千载入鸿蒙,修禊四十一仙翁。  一序三碑十二景,四海五洲百代崇。  長啸白鹅曲项之,轻拂绿竹气势龙。  事殊世异流觞永,放浪形骸写从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