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寻源,感悟阅读之美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并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阅读教学也就成为一种审美的指导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目前的状况是绝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兴味索然。究其原因,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把美育渗透在认知过程中,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授变成情趣盎然的生命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创造和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悟阅读之美。
  
  一、析词赏句,品味语言之美
  
  任何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都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丰富的、优美的。要想对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使其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处理、挖掘教材语言中美的因素,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语言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然后运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
  从《诗经》《楚辞》到先秦两汉的散文、唐诗宋词和唐宋散文、元明清戏曲和古代白话小说,直至现当代的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其语言都堪称语言艺术的高峰。对于这样的文学作品,析词赏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背影》,朱自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幾个场面,尤其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行动:“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攀”、“缩”、“倾”是平常而又平常的词语,但用在这里则具有任何别的词语都难以产生的效果。它不仅正好与彼时彼地的气氛、人物特有的心情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丝丝入扣,而且惟妙惟肖地表露了一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情。对这几个词语咀嚼品析,可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使背影的一瞬化作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如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学生的心灵共鸣点上。
  当然,要真正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之妙,还必须深入挖掘语言的内涵。《背影》的语言于朴素中见丰腴,如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聪明”,真实地流露了作者对自己不理解父亲拳拳之情的自嘲与自责!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时,自然而然地会使学生意识到父母之爱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
  
  二、情境导引,感知意境之美
  
  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语言符号向读者提供意象、意境,读者也总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经验视界进入阅读,阐释作品,倾诉心灵,表现自我。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与散文,意境是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教师若能抓住物我一体的意境进行导引,作品的主题、感情等等就都能呼之欲出,也惟有如此,才能还作品以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审美意境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而设定,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尤其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人到无我之境。
  情境导引使学生进入意境,教师首先要进入意境,“境”由“情”生,“情”浓“境”深,无“情”则不能人“境”。教师深刻理解、感知作品,才能通过情境的桥梁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两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共振起来。朱自清的散文《绿》本身就是一幅明丽诱人的图画,是一块纯洁温润的碧玉,是一首情彩横溢的诗歌,是一曲优雅动听的乐章,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趣盎然的作品,只有产生情境导引,才可能让学生像杜甫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对春的美好回忆,热切憧憬、观察欣赏的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进而把课文中的“彼情彼景”转化为“我情我景”,从而更深入地领悟文章的艺术真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意味深长的意境呢?如用琼瑶的《在水一方》领略《诗经》《蒹葭》的凄清忧伤;在散文《岳阳楼记》中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从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中体验张继夜泊枫桥的落寞孤寂;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不妨以一种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创造一个静谧空灵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情怀;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那持久不绝的鼓声,当学生产生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激动后,会情不自禁地为生命呐喊、自豪,把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由朦胧到清晰、由感性到理性,体验生命过程的沉积、勃发、沸腾与升华。学生从诸多的文学作品中感悟着忧伤与欢欣,迷惘与热烈,柔婉与激昂,浪漫与豪放,并将其化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当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后,在动人魂魄的意境中,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美感共鸣。
  
  三、深入文本。体会情感之美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在文学创作上,文学作品很注重意境与意味的统一,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作者总是努力捕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韵味,表达比言语更生动深刻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作家受情感的驱动,在思维活跃之际,平时积累的无数感性经验纷至而来,进而形成渗透着自己主体感情色彩的作品。所以,阅读的美育渗透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当代的学生思维灵活、视野开阔,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虽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能够从电脑屏幕上一串串数字、符号中读出喜怒哀乐,但却难以静下心来领悟文学作品的深邃意韵:体会不出“山无棱、天地合”的决绝,感知不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凄清朦胧;理解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灵之光。在阅读教学中,换位思考是深入文本、实现感知作品情感美的有效途径。胡适《我的母亲》,写了作者自幼失去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的母亲形象。担当起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的母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如果学生只是置身事外,如何能唤起审美愉悦?此时,惟有发挥想象,换位 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体会到胡适的母亲用真爱和真情诠释的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真爱换取真情。“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胡适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便会一直回旋在学生的脑际。
  
  四、挖掘本质,感悟哲思之美
  
  语文教材的选文蕴涵着作者对人生世相的关注和思索,在此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色的表达,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本质是作者自身的独特性、思辨性、情感性的艺术整合。哲理以思索的形式进入作品,不是对某种哲学思想的机械阐释,而是以理性的形式对人间万象的思考。
  综观这些佳作,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此,人们也无法用一种模式来诠释。精彩纷呈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愈伟大的理念,在表现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活力愈深刻,愈强烈,因而作品也愈感人,其含义愈深。”这“伟大的理念”又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在深入挖掘中渐至本质,感悟哲思之美的绚烂。如德国大思想家歌德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纸面上的部分如冰山浮于水面之上的部分,阅读教学要想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水面之下的部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斑羚飞渡》是较具浓重生命个性色彩的一篇文章,作者冷静的文笔穿越苦难而喷涌出的一股獨特的凝重与凄然的气息,根源于斑羚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在用被毁灭的命运对生命进行思考,对生与死进行执着的追问。学生不仅要用眼睛读,而且要用脑、用心去读,不仅要读文字写成的作品,还要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使审美活动变为对心灵的拷问,对人生的思考。毫无疑问,《斑羚飞渡》最独特的美的特质就在于其哲思的表达: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由感性的模糊到理性的成熟,学生既体会到具有哲理意味的永恒的命题,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更多地关注生活细节,提升善良、正直的品格。
  总之,教材中可以进行美育渗透的素材比比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只有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根据审美的需要,解读这些文学作品,使阅读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才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情感共鸣,得到道德陶冶,实现“向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了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
其他文献
一、爸爸,带我回家  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  北京,位于潘家园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急诊室里,乌英嘎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个十九岁的姑娘,已经与病魔搏斗了整整五年。  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暖黄的阳光透过窗棂,这已是乌英嘎生命中最后的阳光。  父亲赵永前和母亲白树花垂首坐在姑娘的床前,他们没有叹息,泪水早已流干,急诊室里安静得只剩下氧气泡的“汩汩”声。  几个小时前就已经陷入昏迷的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科技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推动新的投资机会、互联互通促成的全球治理新动能,中国和世界正走向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周期。作为国民经济有益补充的跨国企业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和营商环境?  据调查显示,中国政府“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共赢”的理念,正吸引更多在华跨国企业以中国发展为动力,在全球经济变革中与中国市场共同进步。中国已成为全球骨干市场
近年来,电信网络犯罪频发高发,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社会“公害”之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2018年以来,共起诉电信网络犯罪1300余件2500余人,其中,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犯罪占大多数,且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危害后果特别严重。  鑒于电信网络犯罪的专业化、公司化、智能化、远程化、链条化等特点,且该类犯罪的形态在打击中不断演变升级进化,隐蔽性越来越强,要实现精准打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战,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中,有一群“逆行者”格外引人瞩目:他们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战疫一线主动向党组织亮出赤诚之心;他们在与病魔的较量中淬炼了初心、磨砺了意志、经受住了考验;他们在火线坚定地举起右拳向党旗宣誓,光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指示,对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
美国一些政客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当作政治秀场,先有喋喋不休的疫情政治化、污名化论调,再有追责索赔的滥诉。一个自称“国际领导”的大国,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政治丑剧,让世界各国人民和有识之士大跌眼镜。有美国媒体指出,当今之时,国际社会联手防控疫情是大局,拯救生命是大任,协作抗疫是大势。转移焦点,良心何在?破坏合作,天理不容!  美方曾公开表示“非常欣赏中方的努力和透明度”“中方分享的数据有助于美方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释放极强信号,必须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一、为何必须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教育包括培训教育在内,从来都是一项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天然地应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功利驱使和资本裹挟,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无资质培训
吃完橘子后,你是不是把橘子皮扔掉了?其实,用橘皮做枕头益处很多!  清热去火降压 橘皮晒干后装枕头可以清热消炎,对体内积热过重的人来说,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镇静安神助眠 橘皮中有大量的天然挥发油,制成枕头后清香怡人,可通过人的呼吸让挥发油进入人体,从而起到调节神经和镇静安神的作用。  缓解颈椎问题 晒干的橘皮本身有一定的硬度,可帮助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而且这个硬度不强,在起到按摩作用的同时,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名县人武部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贯彻军委关于发挥民兵“六个作用”为抓手,在全县民兵中广泛开展“高擎党旗抗大疫、我为军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民兵立足本职岗位,发扬斗争精神,人人为疫情防控出力,积极在抗疫一线立功。连日来,全县千余名民兵活跃在国省干道疫源检测、主城区疫情排查、乡村疫情封控、贫困村脱贫攻坚、工厂复工复产等各条战线,形成了全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江山的当下,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挤到边缘地带,不同程度地被弱化着。“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在论述类文本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学环节为读懂课文、了解观点、研究写法、联系生活四步骤,教学点总在论点、论证、论据等基本知识上打转。再看当下学生习作,“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
秋生负责侦办的涉黑大案还在艰难取证的过程中,而我为了秋生的这个案子,可以说是赴汤蹈火了——先是作为警方的联络人,冒险跟知情人见面,差点儿被黑恶团伙算计;接着,我就成了黑恶势力报复的目标,不断接到威胁恐吓的电话和短信。我要求秋生保护我的安全,可秋生觉得我小题大做,或者是借此向他邀功——案子一旦破了,我要独家报道,所以,对我的担心满不在乎。  就在几天前,有人打着提供新闻线索的幌子给我设了个套,差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