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减数分裂》教学探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它复杂抽象,涉及的子概念近20个,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笔者从事教学工作的10年中共使用了三个教材版本(旧人教版、试验修订版、人教课标版),尝试过四种教学策略:即传统讲授法(利用板图、挂图讲授)、动画演示法(运用FLASH动画模拟讲授)、模型演示法(结合动画,利用模型演示讲授)、模型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染色体模型模拟探究)。在此,我通过对“减数分裂”教学实践的总结,回顾个人教学的发展足迹,意在探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策略,并期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教学策略的回顾
  
  回顾减数分裂教学策略的几次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前面教学的改进,我在每一次尝试中都有新的收获。教旧人教版教材时,初为人师的我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把减数分裂这件事讲清楚,于是以教材为本,配合挂图、板图逐一讲解,力求精准到位,便于学生理解。两轮教下来我发现:即使老师讲得条理清晰、准确到位,课堂效果不是非常好,这样抽象复杂的一节课,要求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理解、记忆,也着实不易,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到枯燥、疲惫。怎样才能化复杂抽象为具体形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我发现:有了动画课件,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它直观、形象、动感,把减数分裂这个确实发生又看不到的过程逼真地模拟了出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不禁感叹:信息技术对于生物教学太重要了!于是我的教学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动画演示法成为我攻克减数分裂教学难点的利剑。
  动画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不再那么吃力,授课效果感觉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但是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我又发现了新问题:动画是一瞬即逝的东西,即使采用多次播放、暂停播放的办法,仍然是对视觉上的刺激,缺少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学生很难在实质上达到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因而在做题时仍然搞不清什么时候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什么时候同源染色体分开。动画演示的另一个问题是虚拟化,缺乏真实感,学生难以理解染色体的物质性。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从网络和期刊上同行的做法中我获得了借鉴:利用染色体的磁力模型!模型不会转瞬即逝,具有真实感和存在感。在教学中,我在动画演示讲解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用磁力吸扣和纸条染色体简易模型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减数分裂到底怎样分开的问题,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尝试,从中能看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质规律,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实在,而我的教学观也正渐渐由“教”转向“学”。当我发现了模型教学的魅力时,我的教学对动画的依赖也逐渐降低,我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地利用模型进行教学尝试。
  新人教版教材让我更加认识到“学”远比“教”重要。当我看到必修2中的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正是我想要的!”我意识到:分组合作建立模型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地发挥,如果采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有丝分裂的旧知识为支架,教师给予适当地引导和支持,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减数分裂过程的模拟,这样的探究性教学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很有意义,学生对于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可以直达实质。激动和兴奋之余,我充分利用教材,设计了一节减数分裂的探究课,大体思路是:先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讲清楚减数分裂概念的由来,明确其结果及生物学意义;然后突破同源染色体概念,明确减半的结果,进而借有丝分裂探究减半的实现过程;把握减数分裂基本过程之后,再交代各时期细胞的名称、四分体等科学概念,给学生呈现完整科学的知识。实践之后,我感到这节课的优点是:1.没有借助动画,由学生实现了染色体由静到动的变化;2.避免了大量概念一拥而至,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接受困难的问题;3.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由学生完成减数分裂的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4.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不仅没有感到困难,相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滴海水,可以折射出整个海洋。从一节课中,也可以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全貌。在减数分裂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表面上关注的是教学辅助工具的选择,而不经意间实现的是一个从“教”到“学”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正是这个转变使我成长起来。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懂得教学策略的教师,必须从“学”与“教”两个侧面研究教学,既要从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思考如何教给学生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才能采取适合的策略,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认知规律。从这一节课,我体会到教学策略选择的两个重要原则:1.从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2.从学生认知方式出发。将两者结合起来,方可找到最适合的教学策略。这两条原则看来简单,但是真正理解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却不是易事。
  新课程给了我们很多新观念和新策略,如: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STS教育、概念图、模型法等,这些策略各有特色,但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策略。当然,恰当地讲授可以使学生收效良多,因此讲授法仍然是教学最常规、最主要的策略。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都是领路人,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引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各种材料的应用要求往往是比较严格的,假设这些材料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就会影响后续的施工。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其中比对试
本文报告514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利多卡因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复办时自动复跳率的影响。结果:(1)先天性心脏病利多卡因组Ⅰ自动复跳率74.5%,对照组Ⅰ73.5%;(2)非先天性心脏病利多卡因组Ⅱ自动复跳率48.1%,对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
块段构模技术因构模简单、实用而广泛用于储量计算、开采设计和计划编制,但对于复杂矿体,则边界误差大,应用效果较差,常采用人工修正模型予以修正,作者通过研究地形模型、品位模型
合作交流,这一体现学生主动性学习、独立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课改具体实施者——教师,不仅要正确理解“合作交流”,而且
以深井管道自流输送工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层次分析并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确定系统失效的可接受概率. 将深井充填工艺可能发生的输送失效划分为6个因素和5个等级. 在此
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设计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摆脱了以手记口述为基础的社会,通过印刷术这一革命就可以把个人的知识同时供全社会使用、并有效地保存下来世代相传供后代
按照有机结构-吸附现象-腐蚀性能的线性关系设计合成了几种芳香族亚砜化合物,采用正交设计法添加KI等配制成相应缓蚀剂,并用失重法评价了它们在H2SO4体系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