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想象拼长方形,并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能力,并在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序、不遗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每生一个座位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的年龄,既是32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猜老师的年龄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观察想象,理解概念
  1.课件出示自然数“12”,让学生观察“12”变成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2.过渡:想象把这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每行摆几个,可以摆几行,并用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来表示摆法。
  3.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
  4.师:在这里,这些乘数与12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数学上,像乘法算式3×4=12,我们就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你们看,数学真有意思!12是3的倍数,反过来,3是就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反过来,4就是12的因数。(课件演示3、4和12三个数的关系)
  5.提示:( )是( )的倍数,( )是( )的倍数,( )和( )都是( )的因数。同桌互相说2×6=12这个算式,再自主说说1×12=12这个算式。
  6.出示: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3×8=24 36÷4=9
  7.出示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 5×6=30,可以说30是倍数,5是因数。( )
  师: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表达?
  ②5 6=11,11是5的倍数,11也是6的倍数。( )
  师:有的同学说加法算式不能这样说,那减法算式能说吗?(不能)而且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出示研究范围:不是0的自然数)
  8.师(出示三个乘法算式):这是我们通过摆长方形得到的三个乘法算式,从刚才的说中,我们知道12的因数有哪些?我们是怎样找到12的因数的?
  课件出示:( )×( )=12(教师板书:12的因数有3、4、2、6、1、12)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拼长方形的经验,所以先让学生从想象拼12个小正方形入手,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三种拼法表示出来。然后结合3×4=12这个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并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读一读,初步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再结合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反例的辨析,引导学生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最后结合三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认识到是根据“( )×( )”=12这样的乘法算式来找12的因数,渗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三、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一)找一个数的因数
  1.过渡:刚才,我们用( )×( )=12这样的乘法算式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如果要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呢?
  2.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 )=36,并结合( )×( )=36,让学生尝试找36的所有因数。
  3.学生找3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随机收集学生作业。
  4.反馈评价:通过反馈,学生明白用乘法或除法找36的所有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验“一对一对”地找36的因数;让学生感悟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要有序地想,还要有序地写。
  师:前面“12的因数有3、4、2、6、1、12”,怎么写更好?(修改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5.练习:写出15、16的因数。
  6.观察、发现特征: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请同学们看黑板,横看看,再竖看看,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说。(板书:最大 它本身 最小 1)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比如3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就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只有12吗?(结合板书:12的因数)好,我们选其中3这个数来研究。思考:① 3的倍数有哪些?②能找到多少个?③是怎么找的?
  2.学生自主找3的倍数。
  3.评价反馈:3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写不完怎么办?
  4.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3的倍数。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几种方法是有联系的。我们知道除法是由乘法想到的,那么除法与乘法有联系了;而3加上3等于6,就是3乘2;再加上3,就是3乘3;再加上3,就是3乘4……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把这个数分别乘上1、2、3、4、5……
  5.练习:写出5和2的倍数。
  6.观察、发现特征:一个数的因数有最小和最大的特征,那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结合学生的发言,完善板书:
   最小 最大 个数
  一个数的倍数 它本身 没有 无限的
  一个数的因数 1 它本身 有限的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了重、难点,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第二层次,指导找因数时要有序地想、有序地写。由找12的因数迁移找36的所有因数,引导学生用乘法或除法的方法来找36的所有因数。在交流中突出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白找一个数的因数既要有序、“一对一对”地找,还要有序地书写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找一个数的倍数,体会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征。】
  四、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解决年龄问题。
  师:要知道老师的准确年龄可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2.游戏:对号入座。
  师: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安排了一个座位号,现在老师说一句话,符合条件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座位号迅速到讲台前集合。
  ①座位号是15的因数的同学请到讲台的左边集合。
  ②座位号是15的倍数的同学请到讲台的右边集合。
  师:你是几号?(3号)你上来了,几号同学一定要跟你一起上来?(5号)为什么? 1号呢?
  师:15号同学到底该站哪边?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现在的位置,老师就不为难你,好吗?你真好,你既是自己的最小倍数,又是自己的最大因数。15的倍数有几个?(3个)前面不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怎么只有这3个?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自然数中蕴藏着很多奥秘。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张卡片,它的背景是“海上仙都”福鼎大姥山的风景图片。课后,同学们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可以找一找自己座位号的因数,数一数因数的个数与其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利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其他特征。】
  五、全课总结,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练习:根据所给条件,猜QQ号码。
  【设计意图: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如解决猜QQ号的问题,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22日上午10时半许,50岁的薛有山从老家福建福清市驱车赶往陕西神木市(县级市,隶属于榆林市)。途中,他突然接到神木市大柳塔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  这位工作人员通知薛有山说,他的公司负责的综治项目被清场。按照要求,他必须在2月28日前自行解散施工队伍,撤走施工机械设备,拆除供水、供电、彩钢房等临时设施。  薛有山是神木市朱塔鑫鹏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有限公司实际控股人。因为事发实在很
[摘 要]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中常用的策略之一。转化策略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将碎片式的“转化”经验,提升为对“转化”策略的结构化认识。在研究策略的过程中,触发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形成实施策略的方法和选择策略的能力,从而推动儿童数学学习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力;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13-03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是一种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数学思想。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学生掌握转化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自己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2018年10月10日,國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阿扎胞苷等17种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一旦被确诊为癌症,不仅面临生命周期的快速缩减,还将承担整个家庭为此背负的沉重负担。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带给观众冲击的除了仿制药与原药的共生问题,还有血癌患者面对天价药无力回天
片断:  一、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同学们,从左边起,这是第1小组、第2小组……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小组第几排,老师要和你们做个小游戏。  师:请第2小组和第7小组的同学相互间挥挥手。  师:请第3排和第5排的同学站起来,朝后面的老师笑一笑。  师:请第4列第3排的同学向老师敬个礼。  师: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吗?  生1:第2小组第3个。  生2:
美洲大蠊。  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亿年、和恐龙曾身处同一时代的蟑螂,由于其顽强的生命力,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但它的名声一直不佳。现在,在济南市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蟑螂正打着一场名誉翻身仗。在这里,一种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只每天要吃掉自己体重5%的餐厨垃圾,10亿只蟑螂靠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区50吨的餐厨垃圾。10亿小强“住豪宅吃大餐”  走进黑暗、潮湿,有着30℃高温的
今天,我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快递包裹。我没有买东西啊,会是谁寄给我的呢?我无比好奇地拆开包装纸,里面露出一个系着蝴蝶结的玫红色正方体盒子。打开盒子,我发现里面还装着一个玻璃盒子。当我打开玻璃盒子的盖子时,我惊呆了——盒子里跳出一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这只小鸡睁着乌黑的小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看着我。  这只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是妈妈大发慈悲送给我的?我一直想养宠物,跟妈妈商量养一只小狗,妈妈说很麻烦;养
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1期刊登陈日铭老师撰写的《教会学生特殊解题思路》一文。文中陈老师阐明有些数量关系复杂的应用题,按常规思路解答往往不易解出,如果从特殊的角度来分析、思考,却能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使所求问题顺利解决。对此,笔者也深有同感,但对陈老师在第五种代换思路中所举的一个例子的解法有不同的看法。  例题:有一段钢材,横截面是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现要把它
2021年,我又该退休了。这是我第三次走向退休。何家弘  有固定工作的人,只要寿命够长,一般就都有退休的那一天。年轻人不知退休的滋味,时常妄谈退休之美好。然而,当一个人真正面临退休时,却又难免有些惆怅,其中既有对事业的不舍,也有对人生的留恋。无论一个人多么伟大,退休都意味着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时段。  60岁是一般人退休的年龄,也是我第一次走向退休的时候。  按照人民大学的规定,二级教授可以到65
[摘 要]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