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角函数求解物理量极值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函数求物理量的极值,往往是求出与被求物理量相关的三角函数表达式,经过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化简,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或不等式等知识进行处理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例利用三角函数求解物理极值的问题,以求在教学中能对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有所帮助.
  1 利用两角和(差)公式及三角函数有界性求解
  三角函数里有很多关系式,如:sin2θ=2sinθ·cosθ、sin2θ cos2θ=1、cos(α-β)=cosαcosβ sinαsinβ,cosβcosα=12等. 有时,处理物理极值问题时,这一类关系式是很需要的.
  例1 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有一定点P,到斜面的(垂直)距离为h,过P点可作若干光滑轨道,使质点从P点由静止沿轨道下滑到斜面,试证明当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α=θ2时,质点下滑时间最短,并求最短时间.
  解析 根据质点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在光滑斜轨道上的加速度
  a=FM=gcosα,
  在△APB中,∠APB=∠CPB-∠CPA=θ-α,
  由几何知识有PA=s=PBcos(θ-α)=hcos(θ-α).
  则质点沿PA做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3 利用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函数结合来处理
  如果a,b,c为正数,则有a b c≥3abc,当且仅当a=b=c时,上式取“=”号.
  推论:
  ①三个正数的积一定时,三数相等时,其和最小;
  ②三个正数的和一定时,三数相等时,其积最大.
  例3 如图3所示的带等量同种电荷的两个点电荷A、B所带电量均为Q,相距2a,则在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哪一点的电场强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 设在点电荷A、B的连线的中垂线上有一点P,且AP与中垂线夹角为θ,则
  E1=E2=kQ(asinθ)2(1)
  又有 E=2E1·cosθ(2)
  由(1)、(2)可得 E=2kQ·sin2θ·cosθa2(3)
  将(3)式左右都平方,并整理成
  E2=4(2kQa2)2(12sin2θ)·(12sin2θ)·cos2θ,
  由于12sin2θ 12sin2θ cos2θ=1 (定值),
  则(12sin2θ)(12sin2θ)·cos2θ存在极大值.即
  E2≤4(2kQa2)212sin2θ 12sin2θ cos2θ3〗3
  =427(2kQa2)2,
  所以E≤43kQ9a2.
  当12sin2θ=cos2θ,即θ=arctan2时取等号.
  就是说,当θ=arctan2(差不多是55°)时,P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Emax=43kQ9a2.
  4 利用导数法求解三角函数极值问题
  若物理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零时,说明这个时候物理量的变化率为零,这时,该物理量一定具有极值,可能是最大值,也可能是最小值,也可能是变化过程中的极值.这为我们求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供了方法.
  例4 一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着一小球,拉起小球使轻绳水平,然后无初速的释放,如图所示,小球在运动至轻绳达到垂直位置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功率的最大值?
  解析 设小球运动到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速度v和重力mg之间的夹角也为α,小球从A到C由动能定理
  mgRsinα=12mv2,R为轻绳长.
  由功率定义式P=mgvcosa=mg2gRsinαcos2α,对功率P求导:
  P′=mg2gR(cos3α-2sin2αcosα)2sinαcosα
  =mg2gR1-3sin2α2sinα=0,
  解得sinα=33时P具有极值,再求P在sinα=33处的二阶导数,p″=-mg2gRcosαsinα <0,即知P有最大值.
  当然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始末两个状态重力的瞬时功率均为零,易得到在a=arcsin33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具有最大值.
  导数在物理学的应用实质上是将物理内容结合到它的几何意义中,导数在求解物理量极值时具有比较简单方便等优势.
  当然处理这类问题的数学方法还很多,比如上文中涉及的基本不等式法,除此之外还有二次函数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等,这类问题往往是物理学公式结合必要的教学知识才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还要具备较好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郑也夫教授认为:“诺贝尔科学奖意味着最高端的创造力.中国现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摧毁.”创造力来源于对现有事物认识上的质疑和不满,思考的独立性、批判性、想象力都是创造力的源头.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的灌输、反复强化、题海操练已经成为了扼杀中学生培养创造力的元凶.更多的中学生学到的是在问题被揭露后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越来越少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中学阶段有
一位教师在听完某老师的课后,对该教师的挥洒自如以及师生交流的自然无痕发出感慨:“为什么学生总能跟您这样地‘配合默契’呢?”这位老师回答:“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自己的教学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位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但目前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应试教育框架里采用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就教学中“以学定教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实施已经好几年了,作为新教材的试验教师,不仅为新教材的美文所深深折服,也为新教材中精美插图紧紧吸引,但最令我喜爱的苏教版中的特色课--“文包诗”。浏览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作为职教的核心,其改革直接决定着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本文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扎实有效开展阅读,对于学生的科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思想上不愿意阅读、情感上不喜欢阅读并且阅读的专注性缺乏的现状,经常跳跃性、选择性走马观花般阅读,没有形成科学有
江湖俚语称“烟酒不分家”,高中教学则有“数理不分家”.确实,解决物理问题与数学手段的关系最密切,没有数学基础,物理是不能学好的;但人们不能忽视,物理之与数学,同样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力”,这里例说几个,请大家欣赏鉴定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数理交融教学的得失.  利用重心概念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定相交于一点:  模型为一块均匀三角形薄板,把它平行于一边分割成无数条等间隔条子,则每小条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理念,使科学学习体现趣味性,突出探究性.在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走过的12个年头里,无论是两次修改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还是多次修改的初中科学教材,都把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尽管如此,据笔者调查发现,科学老师的实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较以往分科教学时变化不大,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师生共同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教学的联系.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物理知识探究而言有两条路是不可缺失的,其一实验探究,另一个则是数学推演.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被孤立到物理学习之外,应该将其视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组分,本文首先就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望能有助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如学困生多,课堂积极性不高,整体物理素养水平不理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种种困境.作为初中阶段主要学科之一,又是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但又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课教师进行反思,不难发现还是应当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情境教学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广泛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实再现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真相,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本身就具有吸引学生的地方,甚至很多成语典故都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都非常感兴趣。实践证明,有趣的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