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怎样贯穿创新思维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充满创造性地一种心智活动过程,因此写文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办法。将创新思维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去,就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心智活动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主题立意 作文选材 组织结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改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尝试。作文教学这一块,又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都明白,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组织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考。而思考,是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的。创新思维,正是我们需要建立的一个概念。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够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地开展。我们知道,写作是充满创造性地一种心智活动过程,因此写文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办法。将创新思维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去,就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有效。
  1 让学生学会在主题立意上创新
  学生在动手写作之前,是先打腹稿确立主题的,这时候,如何确立主题,如何立意,就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不能老是想别人所想,套用以前的模式,要学会放开思想,大胆思考,进行主题创新方面的尝试。比如在写话题作文时,可以反其意而行之,思考的方式是:我看到这个话题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第一感受是什么?这些感觉来自哪些经验或知识?我有这种想法,别人会不会与我同感?不行的话,我得换个角度,从另一个方面进行思考,看看有没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让学生学会自己给自己设置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思路会豁然开朗,创出了一条新思路。在写命题作文时,可以尝试同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判断,提炼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主题思想。这一思维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些小故事,寓言或新闻事件,让学生大胆质疑,生发议论,提炼主题。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凡事都从不同角度去判断,创新思维习惯也自然形成。
  2 在作文选材上的创新
  材料是用来支撑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对本次作文从思想观念上的认识程度及主题的确立角度。材料首先要真实,真实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们在写作文时,胡编乱造的材料他们往往是心虚的,写不下去的。只有选择真实的材料,并且由于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所以才亲身所感,写起来得心应手,言之有物,有序。其次,在真实的前提下,就要讲究材料的“新”。同样是身边的,社会的,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只有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会从平淡平常中去发掘新材料。有了新材料,就不怕没有新观点,新思想,新思维的产生。比如我在本次作文中,要求学生写关于家乡秋天的作文,我的要求是材料必须真实,写出具有家乡特征的景物、人事,在此基础上再看那些同学的新发现,新思维。大部分学生就很真实地再现了家乡秋景秋物,并突出表现了今秋多雨的事实,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实际情况,由此生发各种感慨。其中就有同学写到了雨多也好,少也好,这都是大自然的自然流露。雨就像我们人伤心时的哭泣一样,是很自然的事,不必抗拒,想哭的时候,不可以用笑来代替,由此把人生的自然和大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非常有趣新颖的主题,体现了学生思维上的大胆创新。
  3 文章组织结构的创新
  在确定材料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文章的结构,一般的思维模式无非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内容等方面来组织安排。在这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文章结构,不要拘泥于老套路,可以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可以倒叙也可以推叙,还可以时空转换。只要有利于内容的表达,更好地突出主题,更吸引读者,就可以大胆尝试。学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让材料自由展现,给材料更大更充分的展示空间。
  4 语言表达方面的创新
  语言其实就是一个人平时的说话习惯。在语言的表达上,我们提倡学生写作时放松身心,敞开心扉,如话家常。平时怎么说话,文章就怎么往下写,不必过分推敲锤炼语言,这样语言反而会更加简洁生动。当然,语言的表达技巧不是一学期几次作文就能训练出来的。我引导学生,只要不聋,不哑,会听人说话,自己会说话,自己就会写文章。关键是平时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比如该背诵的经典篇目,诗词,甚至同学们喜欢的一些歌曲的语言风格,都可以大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另外,我们身边的群众,他们的语言比我们更丰富有趣,在作文中,完全可以引用群众的语言,来丰富我们的表达。
  总之,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他们产生创新的意识和冲动,并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样不但有利于作文教学,更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他文献
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是一个小集体,是学校管理的缩影,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在全体任课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配合下,对班级各方面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动态过程。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和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高中学生渴望独立、具有自主
期刊
培养职业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职业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
期刊
【摘 要】 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以小组建设为前提,并使学生有想学的兴趣,自学、能学、会学的本领,我们的教育必定会有所成就。  【关键词】 小组建设 想学 自学 能学 会学     自我县展开高效课堂以来,一场有效的教育改革便是百花齐放,学风与教风体现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格局,焕然一新的精、气、神重新定义了教学状态。
期刊
【摘 要】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
期刊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授课模式,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打造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真正受益者,而非试验品,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全方位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敢于质疑自己的授课模式,乐意汲取新的东西,努力把更加完善的课堂送给孩子们,促使孩子们在新的数学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要让孩子们在新的课堂里不仅仅学到这些概念、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是久攻不克的“堡垒”。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突出强调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要做到这点,要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 重视课前准备  1.1 要多层次认识学生。一堂成功的课,取决于课前的准备。这准备,不仅有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把握,更有对学生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体育除了做好准备活动,实现生理准备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启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同学上课懒懒散散,但在课后的足球场上、篮球场上狂奔,兴趣高昂乐此不疲,同样是体育项目为什么会有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作为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义不容辞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得到乐趣。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快乐体育的要求,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下面从初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运用《高中通用技术学习情感问卷》对浙江省台州市某乡镇高中432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通用技术学习情感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高二学生通用技术学习情感总体是积极的,处于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②男、女生学习情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学习情感总体水平高于男生;③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的学习情感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④学习情感与学习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度。  【关键词】 学习情感
期刊
“生活世界”是德国现象大师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它是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学世界”的反思和批判。“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生活世界是一个实在的,但要通过生存于其中的人的知觉和经验而存在的世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现实生活既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教材中的有些例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不够熟悉,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