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是一个人即使适应社会、不断进取和开创一种永恒追求的精神,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故此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自学能力是先行者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能力,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把握正向引导,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学能力必将得到逐步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自学能力;激发兴趣;指导;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刨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世界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对化学的兴趣。诱发自学动机
1 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兴趣
开始,介绍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介绍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的体系和形成的原因,以及趣味化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由于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不可理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的顾忌。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心理学表明,成功的榜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仿效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成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斗志。
2 运用实验教学,激励学生的自学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尤其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不同,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不一,学生感到化学就是一门“外语”,难以入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何在?例如: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几滴元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又滴入几滴稀盐酸,红色又消失。对于这种现象,学生感到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因此,我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3 挖掘化学美,打消化学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偏见
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通过对化学美的介绍,如:红蓝绿宝石的夺目光彩,无色水晶的无暇透明——无不表现着化学物质的形态美。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它们的实用美。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现代都市打扮得繁华似锦,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加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化工产品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纳米技术的应用显示着物质的结构美,教材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已能使中学生从清晰的照片中领略到化学的结构美,让学生感受化学美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子女,个性差,情感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从教师的指导,发挥自学的能力。
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教学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或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舒心地学习,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与学的互补。
2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对教学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学的缺陷美。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在教学中,我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粗读”和“细读”,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1)集中精力,不赶进度;难懂章节,反复研读;对重要概念要认真领会。(2)对例题先思考,后对照,再比较,学习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注重书写格式。(3)先领会课本内容后做练习,忌边看边做,盲目模仿,不求甚解。(4)练习或作业,着重过程,比较解题方法,注意一题多解。(5)测验后要及时订正,弄清原因。
3 对后进生多加鼓励,解决困难
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课堂上容易分神,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记笔记、课后不会做作业,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差、品德差。针对这一情况,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要求放低一些,减少一些思想上的压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多做实验,探究其中的原理,使他们身临其境,手脑并用,感受其中的学习乐趣,循序渐进,看似功效较慢,实际上如此良性循环,也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开始时,学生有可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让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因学生不能立即适应新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困难比较大,问题比较多,老师不坚持,不去抓阅读,不去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反而恢复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觉得这样更顺当,见效更快,这就又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也使学生丧失了自学的信心,认为自己啃书本,困难大,见效慢,还不如等老师讲课时,自己听听课,记记笔记,这样更省事,效率也会更大一点,长期下去。坐等老师“喂食”的现象又会形成,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懒惰和依赖情绪,从而也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我们可设计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者说,自学内容可以少一点,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讲《金剐石、石墨和C60》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一下碳的单质有几种,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找到,有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以及C60,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我接着提出这几种碳的单质,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愿意进一步来探索新的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坚持下去,学生的进步会令人感到惊奇。毕竟,孩子们就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等待着你去开发,利用,实现他们的价值。
四、通过反馈。及时调控。逐步提高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始不知道自己自学的方法对与不对,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欠佳的做法,必须及时改正,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自学产生怀疑态度,从而放弃自学,对后期的学习、深造等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通过练习和测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自学能力;激发兴趣;指导;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刨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世界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对化学的兴趣。诱发自学动机
1 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兴趣
开始,介绍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介绍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的体系和形成的原因,以及趣味化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由于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不可理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的顾忌。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心理学表明,成功的榜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仿效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成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斗志。
2 运用实验教学,激励学生的自学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尤其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不同,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不一,学生感到化学就是一门“外语”,难以入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何在?例如: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几滴元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又滴入几滴稀盐酸,红色又消失。对于这种现象,学生感到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因此,我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3 挖掘化学美,打消化学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偏见
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通过对化学美的介绍,如:红蓝绿宝石的夺目光彩,无色水晶的无暇透明——无不表现着化学物质的形态美。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它们的实用美。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现代都市打扮得繁华似锦,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加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化工产品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纳米技术的应用显示着物质的结构美,教材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已能使中学生从清晰的照片中领略到化学的结构美,让学生感受化学美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子女,个性差,情感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从教师的指导,发挥自学的能力。
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教学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或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舒心地学习,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与学的互补。
2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对教学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学的缺陷美。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在教学中,我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粗读”和“细读”,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1)集中精力,不赶进度;难懂章节,反复研读;对重要概念要认真领会。(2)对例题先思考,后对照,再比较,学习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注重书写格式。(3)先领会课本内容后做练习,忌边看边做,盲目模仿,不求甚解。(4)练习或作业,着重过程,比较解题方法,注意一题多解。(5)测验后要及时订正,弄清原因。
3 对后进生多加鼓励,解决困难
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课堂上容易分神,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记笔记、课后不会做作业,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习差、品德差。针对这一情况,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要求放低一些,减少一些思想上的压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多做实验,探究其中的原理,使他们身临其境,手脑并用,感受其中的学习乐趣,循序渐进,看似功效较慢,实际上如此良性循环,也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开始时,学生有可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让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因学生不能立即适应新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困难比较大,问题比较多,老师不坚持,不去抓阅读,不去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反而恢复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觉得这样更顺当,见效更快,这就又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也使学生丧失了自学的信心,认为自己啃书本,困难大,见效慢,还不如等老师讲课时,自己听听课,记记笔记,这样更省事,效率也会更大一点,长期下去。坐等老师“喂食”的现象又会形成,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懒惰和依赖情绪,从而也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我们可设计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者说,自学内容可以少一点,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讲《金剐石、石墨和C60》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一下碳的单质有几种,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找到,有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以及C60,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我接着提出这几种碳的单质,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愿意进一步来探索新的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坚持下去,学生的进步会令人感到惊奇。毕竟,孩子们就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等待着你去开发,利用,实现他们的价值。
四、通过反馈。及时调控。逐步提高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始不知道自己自学的方法对与不对,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欠佳的做法,必须及时改正,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自学产生怀疑态度,从而放弃自学,对后期的学习、深造等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通过练习和测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