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檀君神话是朝鲜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天符印”一直做为檀君神话中的精神内核,广泛影响着人们,但时至今日,对天符印的象征意义,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笔者也欲借此机会,提出自己浅薄的观点。
关键词:“天符印”;民族文化;象征
象征着天神的“天符印”,是桓雄志在天下决心重整人间时由神赐予他的。天符印作为神界权利的象征普遍被认为是三个神器(镜子、神剑、铃铛);还有一说认为是风伯、云师和雨师。而韩国文学家张德顺认为“天符印”指的是:神、自然、人间。
一、三神器说
目前大多人都认为天符印指的是镜子、神剑、铃铛这三把神器,笔者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三神器中的“镜子”。镜子,顾名思义,它可以照出一切事物,如果镜子变得模糊那么就将失去它本身的功能,镜原本就以“明”为特性,故人们常常把明镜比作人心,所以不再明净就会失去表达内心的意义。朝鲜后期实学家星湖李瀷(李瀷 (1681~1763)字子新,号星湖,朝鲜王朝后期著名实学家。著有《星湖僿说》、《星湖文集》、《藿忧录》等。)在《星湖僿說》中曾道破“心”之含义,他写道:
故以人喻心亦可人,居室中如心在身内也,動静云為主張有在,故曰,君所謂天君泰然百軆従令也,鑑本明塵埋則暗去暗而返本,故朱子詩云:
寶鑑當年照膽寒
向來埋沒太無端
如今垢盡明全見
還得當年寶鑑看
李瀷说,天君存在于人之中,此天君即为人心,所以我们必须让心像镜子一样保持清澈明亮的状态,李瀷引用朱子的诗也是缘于此因,朱子云:“宝镜”就可谓是人心,但在欲望的影响之下心就会出现瑕疵并变得晦暗,所以要留心修养自己的内心,使内心保持明亮。《明心宝鉴》这本书的名字的含义也是“使心明亮的宝镜”的意思,即人们就像人们照镜子看自己的脸一样,看着这本书去修养自己的内心。
接下来,则是笔者对“剑”与“铃铛”进行分析。朝鲜王朝中期有一位名叫南冥曹植的书生,他为了保持自己“明镜”般的内心,常在身上佩着“剑”与“铃铛”。虽然南冥生于重视伦理与现实思想的时代,与神话时代的思想相距甚远,但他反而把这些神性标志作为儒家的修习道具,并给刀和铃铛各自起名为“敬义剑”与“惺惺子”:
南冥曺文貞公有两把剑,每把长度约一尺,剑柄由犀牛角及象牙制成,柄处刻有头部相互交错的两头蛟龙,其两边有楷体铭文为:“内明为敬;外决为义”,剑鞘由精细处理过的皮革所制。虽然他一直随身携带,但是剑无论何时都像刚从磨刀石磨过一般散发耀眼光彩。
學者無多著睡。其思索工夫。於夜尤專。以故常自佩金鈴。號曰惺惺子。時振以喚醒。每讀書。得緊要語言。必三復已。乃取筆書之。名曰學記。
以上内容前部分出自《晋阳续志》中关于南冥的“剑”的记录片段,后半段是《南冥集》中对“铃铛”的记录。南冥用这把“敬义剑”剔除不合理的事物并决断于现实生活之中,听着名为“惺惺子”的铃铛碰撞的声音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让内心染上一丝一毫的杂质。每动一分,铃铛的响声就会使被人欲侵蚀的内心变得明亮,当手触到剑时自然会在内心告诫自己要保持一颗纯洁不染的心,面对抉择时要果断而不拖沓。“三神器”说以朝鲜时代的书生为代表,着重认为其体现的应是朝鲜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二、风伯、雨师、云师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对“天符印”有着不同的理解。即认为檀君神话中的最高神也如其他的最高神一样,是各类机能神的统治者。所以风伯、雨师、云师在桓雄的指引下各司其职,而此三神即为天符印。风、雨、云在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是产收的重要因素。从此处可以得知,天符印中更包含着古朝鲜时期的农耕文明。风伯、雨师、云师三神在中国殷时期的甲骨文上也有出现,更进一步的说明此由来的历史性,这也侧面体现出“天符印”所具有的东北亚地区宗教色彩。萨满教是古时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原始宗教信仰,上文中提到的三神器也都是萨满教的巫具。“三神”论的观点虽与“三神器”论有所差别,但是在体现农耕文明时期的宗教性色彩方面具有一致性。“天符印”未必指的就是风伯、雨师、云师,但是在此三神是桓雄的机能神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三、神、自然、人类说
而韩国文学家张德顺认为“天符印”是檀君神话的特有之物,在其他神话中鲜有出现。这里得“天符印”是帝王的象征,在中国帝王又称天子,天子只有手握天符才能名正言顺,天符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而桓雄却得到了三个天符印。因此张德顺认为,三枚天符印是指掌管神、人间、自然三界權力的象征。这种看法从更广泛的视角去解读“天符印”的重要性,更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给“天符印”乃至“檀君神话”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三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这几种观点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含义。天符印具体象征何物,受条件因素我们尚无从可考,仅能提出种种猜想,但无论是哪种观点,其中都蕴含了朝鲜民族绚丽的文化和优秀的民族精神的肯定。天符印不应单单象征着“三神器”或“风伯、雨师、云师”等等。而应该象征着千百年来,以朝鲜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代表的总和。
参考文献:
[1]林大根.论韩国“檀君神话”的伦理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13,35(06):46-51.
[2]吴文善.檀君神话新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0-22.
关键词:“天符印”;民族文化;象征
象征着天神的“天符印”,是桓雄志在天下决心重整人间时由神赐予他的。天符印作为神界权利的象征普遍被认为是三个神器(镜子、神剑、铃铛);还有一说认为是风伯、云师和雨师。而韩国文学家张德顺认为“天符印”指的是:神、自然、人间。
一、三神器说
目前大多人都认为天符印指的是镜子、神剑、铃铛这三把神器,笔者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三神器中的“镜子”。镜子,顾名思义,它可以照出一切事物,如果镜子变得模糊那么就将失去它本身的功能,镜原本就以“明”为特性,故人们常常把明镜比作人心,所以不再明净就会失去表达内心的意义。朝鲜后期实学家星湖李瀷(李瀷 (1681~1763)字子新,号星湖,朝鲜王朝后期著名实学家。著有《星湖僿说》、《星湖文集》、《藿忧录》等。)在《星湖僿說》中曾道破“心”之含义,他写道:
故以人喻心亦可人,居室中如心在身内也,動静云為主張有在,故曰,君所謂天君泰然百軆従令也,鑑本明塵埋則暗去暗而返本,故朱子詩云:
寶鑑當年照膽寒
向來埋沒太無端
如今垢盡明全見
還得當年寶鑑看
李瀷说,天君存在于人之中,此天君即为人心,所以我们必须让心像镜子一样保持清澈明亮的状态,李瀷引用朱子的诗也是缘于此因,朱子云:“宝镜”就可谓是人心,但在欲望的影响之下心就会出现瑕疵并变得晦暗,所以要留心修养自己的内心,使内心保持明亮。《明心宝鉴》这本书的名字的含义也是“使心明亮的宝镜”的意思,即人们就像人们照镜子看自己的脸一样,看着这本书去修养自己的内心。
接下来,则是笔者对“剑”与“铃铛”进行分析。朝鲜王朝中期有一位名叫南冥曹植的书生,他为了保持自己“明镜”般的内心,常在身上佩着“剑”与“铃铛”。虽然南冥生于重视伦理与现实思想的时代,与神话时代的思想相距甚远,但他反而把这些神性标志作为儒家的修习道具,并给刀和铃铛各自起名为“敬义剑”与“惺惺子”:
南冥曺文貞公有两把剑,每把长度约一尺,剑柄由犀牛角及象牙制成,柄处刻有头部相互交错的两头蛟龙,其两边有楷体铭文为:“内明为敬;外决为义”,剑鞘由精细处理过的皮革所制。虽然他一直随身携带,但是剑无论何时都像刚从磨刀石磨过一般散发耀眼光彩。
學者無多著睡。其思索工夫。於夜尤專。以故常自佩金鈴。號曰惺惺子。時振以喚醒。每讀書。得緊要語言。必三復已。乃取筆書之。名曰學記。
以上内容前部分出自《晋阳续志》中关于南冥的“剑”的记录片段,后半段是《南冥集》中对“铃铛”的记录。南冥用这把“敬义剑”剔除不合理的事物并决断于现实生活之中,听着名为“惺惺子”的铃铛碰撞的声音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让内心染上一丝一毫的杂质。每动一分,铃铛的响声就会使被人欲侵蚀的内心变得明亮,当手触到剑时自然会在内心告诫自己要保持一颗纯洁不染的心,面对抉择时要果断而不拖沓。“三神器”说以朝鲜时代的书生为代表,着重认为其体现的应是朝鲜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二、风伯、雨师、云师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对“天符印”有着不同的理解。即认为檀君神话中的最高神也如其他的最高神一样,是各类机能神的统治者。所以风伯、雨师、云师在桓雄的指引下各司其职,而此三神即为天符印。风、雨、云在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是产收的重要因素。从此处可以得知,天符印中更包含着古朝鲜时期的农耕文明。风伯、雨师、云师三神在中国殷时期的甲骨文上也有出现,更进一步的说明此由来的历史性,这也侧面体现出“天符印”所具有的东北亚地区宗教色彩。萨满教是古时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原始宗教信仰,上文中提到的三神器也都是萨满教的巫具。“三神”论的观点虽与“三神器”论有所差别,但是在体现农耕文明时期的宗教性色彩方面具有一致性。“天符印”未必指的就是风伯、雨师、云师,但是在此三神是桓雄的机能神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三、神、自然、人类说
而韩国文学家张德顺认为“天符印”是檀君神话的特有之物,在其他神话中鲜有出现。这里得“天符印”是帝王的象征,在中国帝王又称天子,天子只有手握天符才能名正言顺,天符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而桓雄却得到了三个天符印。因此张德顺认为,三枚天符印是指掌管神、人间、自然三界權力的象征。这种看法从更广泛的视角去解读“天符印”的重要性,更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给“天符印”乃至“檀君神话”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三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这几种观点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含义。天符印具体象征何物,受条件因素我们尚无从可考,仅能提出种种猜想,但无论是哪种观点,其中都蕴含了朝鲜民族绚丽的文化和优秀的民族精神的肯定。天符印不应单单象征着“三神器”或“风伯、雨师、云师”等等。而应该象征着千百年来,以朝鲜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代表的总和。
参考文献:
[1]林大根.论韩国“檀君神话”的伦理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13,35(06):46-51.
[2]吴文善.檀君神话新解[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