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时专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丹麦哲学家哥尔科加德的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他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比,我寻找的却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人不快的人。”
新浪网总裁王志东也曾对他的外籍财务总监说道:“吵架是你的价值,如果你不跟我吵架,就证明你已经没有用了。”真可谓异曲同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材料提供了两则事例。沃森用野鸭不能失去野性暗示人不能失去个性,不能一味溜须附和,要有自己的思想;王志东积极要求员工与他争吵,因为他知道矛盾能激发创新,而争吵正是解决矛盾、迸发新创意的根本途径。
我们常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抹去棱角,失去个性,从而停止思考,产生“我终于融入了社会”的错觉。殊不知,融入社会不等于失去个性。
基本角度1:保持个性,清醒理智。
野鸭失去野性就无法以原本的姿态飞翔,只能囿于三尺之地,何其可悲。这不仅是活动范围被限制,更多的是失去了心灵自由。人也是如此,个性是自我的一部分,坚守自我的第一步就是保持个性。
选材小贴士:为什么要保持个性?保持个性的意义是什么?保持个性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清醒、理智进一步帮助你保持个性。可以叙述辩论关系,不断追问,层层递进。
进阶角度:正视不和,鼓励多元。
沃森喜欢个性强烈、直言不讳的员工;王志东要求员工与他争吵,表示员工的价值就在于与他争吵。争吵意味着意见不一致,而积极的争吵有利于迸发新创意。
选材小贴士:争吵代表什么?该如何解决?应该积极面对还是视而不见地妥协?各自的结果是什么?多元化有什么意义?可以从一个团队的多元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多元进行议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升华点。
升华角度:自我价值,独一无二。
你可以个性强烈,但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你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才能与个性,并且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团队中发光发热,这才是良性循坏。
选材小贴士:自我价值在于独一无二性,独一无二就是自我价值。我们要将两者关系阐述明白。为什么自我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和“认识自己”“发现本心”等典故事例相结合,通过那些特立独行的名人来表现个人价值。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电影《杀生》中的牛结实是一个既属于长寿镇又不属于长寿镇的人。他生活在这里,却又不守这里的规矩,他是长寿qwq镇的污点,也是长寿镇的光明,他做了每个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他既是全村人放纵的借口,也是全村人被压抑的感情宣泄的出口。他是牛结实,也是全村人被压抑的人性的集合。他的价值就在于永不妥协,给那些正在妥协或者已经妥协的人一点光明。
素材点拨:《杀生》是一部现实到近乎魔幻的电影。男主角用一个人的力量给予所有人一点光明,尽管微乎其微,但那正是他价值的体现。应该多一些坚持自我、坚守信念的人,并且能做到,永不妥协。
推荐素材二:
人一辈子都在考虑怎么活,其实就是考虑怎么死而已,所以佛教让你跃出生死看一看,这个徒然的一生,这个美丽的一生。相对任何的人生而言,人生都是徒然的,而相对自然万物,人生中的一切,包括人生的“目的”和“徒然”,又都是极其美丽的。尽管这个美丽是小而又小的美丽,却是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美丽。为什么人生短暂徒劳却无可替代地美丽着?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因为个性而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
——《顾城哲思录》
当没有办法的时候,我转念嚼烂节目单,那上面赫然有行字:世上独一无二的剧场。那我也是啊,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听众。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素材点拨:我们脆弱,但是因思想而高贵、强大,因个性而独一无二。顾城可以作为个性的代名词,在作文中适当引用片段,可以起到点题、抒情、衔接的作用;海莲·汉芙在书信中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真性情,欢脱、慷慨的个性让她结识了大洋彼岸真挚的好友,为她赢得了赞誉。可以进行举例、引用,突出个性带来的好处。
【素材演練】
困兽的眼睛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吴芳
你看到过笼中困兽的眼睛吗?那种哀伤至极却又充满了对自然世界渴望的眼神,透过冰冷的牢笼,铺洒,蔓延,连绵无尽,在不经意间,竟透射出了绵亘于人类社会的古老而又年轻的思索:如何摆脱压抑人类个性的牢笼,重获灵魂的自由。
从蛮荒到文明,从愚昧到智慧,人类在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自己设下了层层藩篱,套上了重重禁锢:从对神明先知的恐惧和崇拜,到纷错复杂不得触动的纲常法规;从严密而不可逾越的等级划定,到看似稳定实则超重的人际负荷,被压抑的个性在灵魂的深处呐喊。人们的眼睛里,又何尝没有流露出对自由的深深渴望?
然而,这牢笼毕竟不是一两头困兽就可以冲破的。嵇康纵然一生高洁风雅,放荡不羁,最终仍殒身于威严的皇权之下;阮籍纵能在穷途放声痛哭,然而身在尘世,依旧只能借酒精的力量暂时释放个性。他们都不屑于礼教的羁绊,具有冲破藩篱的勇气,渴望翠竹一般的傲骨,但残酷的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推向深渊。纵然冠以“竹林七贤”的美名,他们又何尝不是有着太多的无奈呢?
更无奈的,还有宝黛爱情的悲剧——两颗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又充满个性的心灵,在彼此的理解与欣赏中达到契合,却又在融入对方的渴望中,被所谓的“金玉良缘”击得粉碎。
困兽为何低垂着眼睛?是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吗?不是。它只是在思索,在思索用另一种方式唤醒千千万万同样身陷牢笼的人们。听啊,《神曲》在高声赞美人性的崇高;看啊,《罗密欧与朱丽叶》用生命捍卫着爱情与自由的尊严。个性的力量剧烈地摇撼着森严的封建堡垒,个性的光辉擦亮了城堡里无数双迷惘的眼睛,点燃了他们灼灼的目光。
无法忘记张爱玲笔下原本纯真美丽,却因失去个性而堕落的葛薇龙,无法忘记因为世俗的目光和心理的空虚而玩着虚无的“爱情游戏”的白流苏,还有那个在围城内外不断徘徊的可笑的方鸿渐……一个个在虚构与现实边缘游走的苍白而又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别样的视角揭示着个性的魅力。
看啊,困兽突然睁圆双眼,嘶叫着,挣扎着,企图掀翻这可恨的牢笼;它的眼睛凶恶而布满血丝,它的喉咙逐渐沙哑,它的爪子被磨得血迹斑斑,但一切努力终究只是徒劳,胡乱的挣扎只能使自身遍体鳞伤。
世易时移,人们不也在做着无谓的挣扎吗?在这个标榜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怪异和另类成了个性的代名词,于是角角落落里都充斥着光怪陆离的服饰和发型,“新新人类”的口中满是cool和In,“个性”的膨胀,使人们渴求解放个性的愿望走向了反面,人们犹如歇斯底里的困兽,濒临疯狂的边缘。
困兽终于安静地闭上眼睛,黑暗给了它灵异的翅膀,引领它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令人驻足和流连的世界。那山,那水,那树,那屋,都透着一股芬芳的气息,孩童在欢乐地嬉戏,牛羊在低头饮水。在高处悬崖上随风飘摇的,是多少人梦里的虎耳草啊……
【教师评点】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无形中被不断约束、不断同化的过程,一些本该属于人作为个体所独具的特性,不断遭受压抑。本文以“困兽”为喻,反映了人们要求解放个性的强烈愿望;从中外历史上的个性觉醒,写到对当今社会以另类标榜个性的现象的隐忧,并在文末勾画出一幅亦真亦幻的理想化的图景,以寄寓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的回归。整篇文章境界高远,阐发大气而丰厚,行文内蕴文采,而且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指导教师/唐惠忠)
编辑/关晓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丹麦哲学家哥尔科加德的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他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比,我寻找的却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人不快的人。”
新浪网总裁王志东也曾对他的外籍财务总监说道:“吵架是你的价值,如果你不跟我吵架,就证明你已经没有用了。”真可谓异曲同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材料提供了两则事例。沃森用野鸭不能失去野性暗示人不能失去个性,不能一味溜须附和,要有自己的思想;王志东积极要求员工与他争吵,因为他知道矛盾能激发创新,而争吵正是解决矛盾、迸发新创意的根本途径。
我们常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抹去棱角,失去个性,从而停止思考,产生“我终于融入了社会”的错觉。殊不知,融入社会不等于失去个性。
基本角度1:保持个性,清醒理智。
野鸭失去野性就无法以原本的姿态飞翔,只能囿于三尺之地,何其可悲。这不仅是活动范围被限制,更多的是失去了心灵自由。人也是如此,个性是自我的一部分,坚守自我的第一步就是保持个性。
选材小贴士:为什么要保持个性?保持个性的意义是什么?保持个性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清醒、理智进一步帮助你保持个性。可以叙述辩论关系,不断追问,层层递进。
进阶角度:正视不和,鼓励多元。
沃森喜欢个性强烈、直言不讳的员工;王志东要求员工与他争吵,表示员工的价值就在于与他争吵。争吵意味着意见不一致,而积极的争吵有利于迸发新创意。
选材小贴士:争吵代表什么?该如何解决?应该积极面对还是视而不见地妥协?各自的结果是什么?多元化有什么意义?可以从一个团队的多元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多元进行议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升华点。
升华角度:自我价值,独一无二。
你可以个性强烈,但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你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才能与个性,并且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团队中发光发热,这才是良性循坏。
选材小贴士:自我价值在于独一无二性,独一无二就是自我价值。我们要将两者关系阐述明白。为什么自我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和“认识自己”“发现本心”等典故事例相结合,通过那些特立独行的名人来表现个人价值。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电影《杀生》中的牛结实是一个既属于长寿镇又不属于长寿镇的人。他生活在这里,却又不守这里的规矩,他是长寿qwq镇的污点,也是长寿镇的光明,他做了每个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他既是全村人放纵的借口,也是全村人被压抑的感情宣泄的出口。他是牛结实,也是全村人被压抑的人性的集合。他的价值就在于永不妥协,给那些正在妥协或者已经妥协的人一点光明。
素材点拨:《杀生》是一部现实到近乎魔幻的电影。男主角用一个人的力量给予所有人一点光明,尽管微乎其微,但那正是他价值的体现。应该多一些坚持自我、坚守信念的人,并且能做到,永不妥协。
推荐素材二:
人一辈子都在考虑怎么活,其实就是考虑怎么死而已,所以佛教让你跃出生死看一看,这个徒然的一生,这个美丽的一生。相对任何的人生而言,人生都是徒然的,而相对自然万物,人生中的一切,包括人生的“目的”和“徒然”,又都是极其美丽的。尽管这个美丽是小而又小的美丽,却是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美丽。为什么人生短暂徒劳却无可替代地美丽着?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因为个性而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
——《顾城哲思录》
当没有办法的时候,我转念嚼烂节目单,那上面赫然有行字:世上独一无二的剧场。那我也是啊,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听众。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素材点拨:我们脆弱,但是因思想而高贵、强大,因个性而独一无二。顾城可以作为个性的代名词,在作文中适当引用片段,可以起到点题、抒情、衔接的作用;海莲·汉芙在书信中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真性情,欢脱、慷慨的个性让她结识了大洋彼岸真挚的好友,为她赢得了赞誉。可以进行举例、引用,突出个性带来的好处。
【素材演練】
困兽的眼睛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吴芳
你看到过笼中困兽的眼睛吗?那种哀伤至极却又充满了对自然世界渴望的眼神,透过冰冷的牢笼,铺洒,蔓延,连绵无尽,在不经意间,竟透射出了绵亘于人类社会的古老而又年轻的思索:如何摆脱压抑人类个性的牢笼,重获灵魂的自由。
从蛮荒到文明,从愚昧到智慧,人类在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自己设下了层层藩篱,套上了重重禁锢:从对神明先知的恐惧和崇拜,到纷错复杂不得触动的纲常法规;从严密而不可逾越的等级划定,到看似稳定实则超重的人际负荷,被压抑的个性在灵魂的深处呐喊。人们的眼睛里,又何尝没有流露出对自由的深深渴望?
然而,这牢笼毕竟不是一两头困兽就可以冲破的。嵇康纵然一生高洁风雅,放荡不羁,最终仍殒身于威严的皇权之下;阮籍纵能在穷途放声痛哭,然而身在尘世,依旧只能借酒精的力量暂时释放个性。他们都不屑于礼教的羁绊,具有冲破藩篱的勇气,渴望翠竹一般的傲骨,但残酷的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推向深渊。纵然冠以“竹林七贤”的美名,他们又何尝不是有着太多的无奈呢?
更无奈的,还有宝黛爱情的悲剧——两颗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又充满个性的心灵,在彼此的理解与欣赏中达到契合,却又在融入对方的渴望中,被所谓的“金玉良缘”击得粉碎。
困兽为何低垂着眼睛?是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吗?不是。它只是在思索,在思索用另一种方式唤醒千千万万同样身陷牢笼的人们。听啊,《神曲》在高声赞美人性的崇高;看啊,《罗密欧与朱丽叶》用生命捍卫着爱情与自由的尊严。个性的力量剧烈地摇撼着森严的封建堡垒,个性的光辉擦亮了城堡里无数双迷惘的眼睛,点燃了他们灼灼的目光。
无法忘记张爱玲笔下原本纯真美丽,却因失去个性而堕落的葛薇龙,无法忘记因为世俗的目光和心理的空虚而玩着虚无的“爱情游戏”的白流苏,还有那个在围城内外不断徘徊的可笑的方鸿渐……一个个在虚构与现实边缘游走的苍白而又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别样的视角揭示着个性的魅力。
看啊,困兽突然睁圆双眼,嘶叫着,挣扎着,企图掀翻这可恨的牢笼;它的眼睛凶恶而布满血丝,它的喉咙逐渐沙哑,它的爪子被磨得血迹斑斑,但一切努力终究只是徒劳,胡乱的挣扎只能使自身遍体鳞伤。
世易时移,人们不也在做着无谓的挣扎吗?在这个标榜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怪异和另类成了个性的代名词,于是角角落落里都充斥着光怪陆离的服饰和发型,“新新人类”的口中满是cool和In,“个性”的膨胀,使人们渴求解放个性的愿望走向了反面,人们犹如歇斯底里的困兽,濒临疯狂的边缘。
困兽终于安静地闭上眼睛,黑暗给了它灵异的翅膀,引领它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令人驻足和流连的世界。那山,那水,那树,那屋,都透着一股芬芳的气息,孩童在欢乐地嬉戏,牛羊在低头饮水。在高处悬崖上随风飘摇的,是多少人梦里的虎耳草啊……
【教师评点】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无形中被不断约束、不断同化的过程,一些本该属于人作为个体所独具的特性,不断遭受压抑。本文以“困兽”为喻,反映了人们要求解放个性的强烈愿望;从中外历史上的个性觉醒,写到对当今社会以另类标榜个性的现象的隐忧,并在文末勾画出一幅亦真亦幻的理想化的图景,以寄寓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的回归。整篇文章境界高远,阐发大气而丰厚,行文内蕴文采,而且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指导教师/唐惠忠)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