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历史的荒原r——读吕新《说部黄昏》的一种思考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篇小说《说部黄昏》(载《花城》2020年第6期)不存在一个中心故事,小说是由4条线索构建而成,这些线索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交叉发展的部分,4条线索为我们构建出一幅苍凉的历史图景.吕新将人置于时代之下,书写了人在历史命运中的荒凉景象.这里有不同家庭的故事(胡世赳家、姥姥家、张铜鼓家),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事件(家中的私密空间和追寻的公共空间),通过人在困境中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在时代下的历史隐喻,建构了一代人真实的文化记忆与心理创伤.
其他文献
1rn我们拥有奢莉完全是个意外.rn九月的前一天傍晚,它被踩到尾巴的那一声凄厉惨叫,扯断了我们靠着树干吻别时彼此刚刚升起的那一丝可怜的欲念.它在梧桐树下蜷缩着,刚出生不久的样子,一条前腿卡在树根存水盆的木栅里,另三条腿向内曲张着,斑驳的毛色如树叶挤落的废弃阳光,尾巴血泥斑斑,遗有被玛夕高跟鞋踩踏的罪证.它喵呜一声,从栅栏间抽出伤腿,弓着身体慢慢站立,拉伸,颤动着震落泥水,我拉起蹲身的玛夕闪在一旁观望——半干的毛发板结成一绺绺猫毫,俨然一个正在风干的动物标本.它端起头,一双玻璃球样的杏眼布满血丝,辨得出,它
期刊
1rn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常常梦到那片海.rn那片海是深墨色的,既无星光也无水光,像一间密不透风的牢,死气沉沉.风平的时候,海几乎静止,无量的海水把一切生物与死物吞噬于腹底,淹没所有的想象.风起时,海潮涌动,浪滚滚袭来,先在礁石上击打出一圈圈白沫,再猛地笼罩住近海那片沙滩,沙砾骤然密集收缩,向下一沉,显露出海滩高低起伏的骨骼.团团水草在海浪的低声咆哮中纠缠,随浪翻腾,紧密咬合,仿若稚童画笔下的曲线,寻不出头尾,在海平面这张没有尽头的画纸上肆意扭曲地缠绕.
期刊
“娘的,碗里没个肉星星儿,没个油花花儿,这年咋个过去?”就要过年了.绪儿坐在炕上抽烟,和婆娘说话.rn“扎挣一下.”老婆说.老婆在纺线,纺车嗡嗡叫,蜜蜂似的.“年好过,月好过,扎挣一下,就过去了.”rn“娃呢?”绪儿问.rn“响炮去了.”老婆说.rn“急的死呀,还有几天才过年呢,就那一串子鞭,放完了初一弄啥?”
期刊
1rn情况变得非常糟糕,手机也被拿走了,离开手机我便感到六神无主.老王抱来一摞杂志让我翻翻看,又走到饮水机旁从柜子里找出只印有学校LOGO的一次性纸杯,接了大半杯热水再兑一点凉的,递给我说茶几下面抽屉里有茶叶,让我自己给自己泡.我摇摇头说我不喝茶.他像老外那样耸耸肩,似乎在说“你爱怎么就怎么吧”.他重新回到办公桌后坐定,又看着我,用下巴指指水杯.我端起来喝了一口.他微微一笑,便丢开我端起未看完的报纸继续看.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部手机,一部华为一部苹果.网上有个段子说现在很多有钱有权的都有这样两部手机,用国产
期刊
中午刚过,我打算为自己弄点吃的.早起就喝了一杯速溶咖啡,还是上周李莹来我这留下的.之后又不停喝了一上午的铁观音,一肚子水撑了半天了.我想起冰箱里还有一小把面条,加个鸡蛋,足够应付到晚上.站起来时,手机屏亮了,我拿起一看,是一个叫“陈丽丽”的打来的.是有这么一个人,我想起来了,女的,见过一次,圆脸,粉上得挺厚.我刚喂了一声,对方就接过话去,语速挺快,宋哥吧,忙什么呢,半天不接电话,拿我当陌生人了吧.
期刊
那个石帆与石船曾是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后来,石船被风浪沉入海底,只剩下了石帆.这艘船该有多么执著,哪怕是石头做成的,也要回到大海,回到它本来该在的地方.而帆,依然留在岸边.
期刊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还是干过许多在今天的孩子看来摸不着东南西北的农活的.拾小椽、捡羊粪、捡麦穗、掰玉茭、割谷子、刨红薯、拔猪草、担水、铡草、担粪、推磨推碾……那些年的基本农活,在我15岁之前大部分是干过的.15岁的那年秋季,我离开乡村到150里外的县城上高中,课业紧张,离家又远,除了寒暑假能短暂回家度假之外,两年间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课业上,父母亲也基本上不让我再沾惹农活,一心一意过“独木桥”.而17岁之后,远离家乡,出门求学,离农活更远了,也就在暑假帮着家里干些适时农活.再之后,跳出农门,参加工作,抱定“
期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3.76亿,中国社会正由乡土中国,变成迁徙中国.如何回应时代,表达时代,是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是呈现迁徙中国的最佳范本.小说出版后,不仅在短时间内一再加印,还引起专家和读者的热烈反响,中国作家网新辟的推介佳作专栏“10号会议厅”,首先推介的就是《谁在敲门》,《当代文坛》《中国当代作家研究》等,组织专栏研究.有评论称,《谁在敲门》是一部“乡土《红楼梦》”,同时有评论称,《谁在敲门》是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期刊
立冬前一天,北京先是下起了小雨,随后就变成了雨夹雪,天突然就冷了下来.我从地铁出来,拐到佟麟阁路,是一个很清幽的巷子,问一位岗亭里值班的大爷,知不知道圣公会教堂在什么地方,他说你找书店啊,就在前面一百米远.我其实正是要找建在教堂里的模范书局.拐进一个院子里,看到一个屋顶甚高,但墙面却是清代样式的老建筑,走近,才知道这便是了.门前有个水泥标识,告知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墙上有块文物局特制的金属牌子,有关于圣公会教堂的介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