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坤都冷的山上听歌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并非乍见坤都冷就有这种神奇的感触。
   当我们的车子在雨后凹凸不平的泥路上颠簸时,我甚至有些泄气,埋怨天公不作美,只因这是眉山的五位作家来科右中旗采风的最后一天,呼主席特意邀约到坤都冷领略祭敖包仪式,观看白音查干农牧民歌咏比赛。
   坤都冷是典型的山地草原,车子徐徐爬上山顶后,我的疑虑一扫而光。沿着眼前铺展的山草望过去,不远处斜长的山腰上有牧民在骑马放牧,羊群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现灰白色,深绿色的草似山们穿上柔情的绿衣。
   祭敖包仪式很快就结束了,大家把最真挚的祝福献给坤都冷,把最美好的心愿留在心底。接着,歌咏比赛开始。平坦的山顶,支起简单的帐子,里面坐上嘉宾,呼主席邀请雪夫坐在身旁,细心为他翻译。比赛的选手,全是坤都冷的农牧民,听到主持人召集的声音纷纷涌来,有的手里的马鞭还没想好放哪里,有的胸前还抱着啼哭的孩子,有的正坐在草地上换蒙古靴,还有的从半山腰边跑边喊:“来啦,来啦!”与祭敖包时的庄严肃穆相比,歌咏比赛开场前就让山顶沸腾了。
   蒙古族作家们主动为其他四位作家翻译,我身边是若若和袁志英。农牧民和游客在帐前围成半圆,形成天然的舞台。我担心的阴天,恰如其分地挡住刺眼的阳光,草虽未干透,坐上去却松软而舒适,我让若若和袁志英也坐下来,两天的相处,她们很听从我的建议,坐下来,便融进了这片草原。
   第一声就把我们震住了,若若本要鼓掌的手竟在胸前合十,不能动弹,瞪大眼睛瞧着唱歌的姑娘,山顶的风吹拂眼前这个二十出头、有些腼腆的蒙古族姑娘。我脑子里翻腾无数个形容词:绵长、悠扬、细柔、婉转……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再多的形容词也无法诠释一首思念额吉的歌的内涵。袁志英说,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感觉似在讲述一个有关妈妈的故事。因为,之前我讲过“额吉”的含义,我以为她不会放在心上,但我错了,她敏锐地捕捉到歌词里闪现的“额吉”,她捕捉了一切。
   歌声连绵不绝,像草原上的马奶酒越喝越有味。当地农牧民也都认真地听着歌。这样的比赛,可以说最廉价,只要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听到;也可以说最昂贵,可遇而不可求。我在电视娱乐节目上经常看到某些五音不全的明星,在极尽奢华的舞台上毫无美感的演绎,那一时的喧嚣与躁动,怎及这来自草原深处最真实的呼唤。我开玩笑地跟若若和袁志英说,草原上随便拉出一个牧民,唱得都比某些歌星強,她们在风中肯定地点着头。
   “感觉从很遥远的地方缓缓走来一个人。”不知现在若若能否想起她说过的话。一个牧民小伙,用粗糙的手紧握话筒,先是有些不好意思,左顾右盼,声音微颤,但随着不断鼓起的掌声,逐渐进入佳境,高音时闭上双眼,右手高高举起,向长生天伸展,低音时慢慢落下,向远方触摸,远方,那是天边,是坤都冷两座山之间的草地。小伙的手不断触摸,像拧着单反相机的镜头,镜头里出现的一张脸越来越清晰,和蔼可亲,那是阿爸的脸,放牧一天,赶着羊群,用歌声驱赶疲惫,晚霞在阿爸身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从最初的逐字翻译到后来的只说关键词,若若的领悟,仿佛是瞬间的事。
   别认为现实中歌曲可有可无,有是点缀,没有无妨。在草原上,歌曲是最美的语言。我不止一次看到,一句蒙古语都听不懂的汉族人,在蒙古歌曲哀婉地诉说中变成泪人,这不是歌曲本身的力量,而是歌曲背后的那片草原,那片草原上生活的人畜,以及那片草原自带的柔软,化成浓浓的深情,悠悠地传进耳朵,敲碎心灵。草原用无尽的胸怀包容天地万物,草原豪迈而不粗野,柔软而不羸弱。正当若若闭眼聆听的时候,袁志英肯定地告诉我,科右中旗草原颠覆了她想象里对草原单薄的认知。
   雨!又一个歌声响起时,我只翻译了一个词,若若就闭了眼。一个穿着白色蒙古袍的漂亮的女子,用降央卓玛般的中音描述着草原的雨。此刻,早秋的雨滴还在草尖上滚动,大家躲过了夜雨的侵袭,却躲不过心雨的浇灌。随着美妙的歌声,昨夜的雨仿佛下在眼前,就在坤都冷的山上、草上、羊角上、马背上,还有牧人的心上。
   太好听啦!若若和袁志英一遍遍重复。她们说,蒙古语不管唱还是说都是歌。如果不是用身心去感受,怎会得出这样绝妙的体会。蒙古歌曲里深深的孤独和绵绵的情怀,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听就能概括的。我从没有想过,以形式主义的方法,去改变一些外族人对蒙古人的不够深刻的理解,一切刻意而为之的做法和说法,不能改变对实质性内涵的解读,唯有让他们亲身经历,亲自感悟,才是唯一的途径。而坤都冷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遇,让来自眉山的作家们不用在苦口婆心的解释下产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窘迫。
   坤都冷的山就是这片草原的心脏,我们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这声音并非只用耳朵听,而用浑身的细胞听,不!还有闭上眼睛之后,用属于灵魂的,看不见,但能真切感受到的那一部分来听。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醉了。
   草原人敬畏天地,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是长生天不多不少的恩赐。草原歌曲是这恩赐的信使,没有比通过歌曲来理解草原更有效,更直接的方式了。坤都冷,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机缘。好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触了,在草地上坐得久了,自己也成了一棵草,在坤都冷的风中摇曳,雨中沐浴,自由自在,酣畅淋漓。
   坤都冷的山上,我们的泪珠在草尖上打滚。
其他文献
潮汐,涌上沙滩  残月,寄托氤氲  涛声如歌,桨声跌落  风裹寒气  划断一丝泪痕  渔火烈烈,舔舐一片殘雪  孕育坚韧。风,微笑  拍睡羽毛  归于平静,河床静谧  日子消停,在沙砾中打磨  海鸟忘情,掠过水面  礁石狡黠,划破帆  羽翼,剪碎斧钺  海,经受不住浪击  红日,在暴风雨中酣睡  醒来。曾经沧海  成了今日荷塘
期刊
许你一个人的狂欢  在巍巍的山颠  许你一世的清欢  在汤汤的江湖  许你一场盛宴  在人生的中场  诸神无言  江山静寂  大地在狂笑  笑你与世道格格不入  眼前的山,不是山  是漫无边际的树和山石  它们在暗地里纠缠不休  眼下的江湖  不是誰的江山社稷  是无数失语隐忍者的天堂  他们之间没有隔阂  那仅存的一点点未泯的良知  用来明哲保身  是谁许了你一场盛宴  与灵魂对话  与江湖决裂
期刊
一  所有去不到的地方都叫远方  所有停下来的地方都叫车站  二  我看不見,熙熙攘攘的鱼群  鱼游远方  云翔浅底  三  太远了,泗水畔  太近了,艳阳天  一个是经典  一个是快餐  四  别哭,那停靠的车站  别笑,这笑话般的远方  因为  所有要去到的地方,都叫远方  所有想离开的地方,都有车站
期刊
母亲说,老家的杏花开了。   这电话,恰到好处。而电话这头的我,正困在陕北的沉默里。这里,光秃秃的,一脸的土黄色,草木不醒,飞鸟不鸣。此时,需要一支故园的杏花,解除乡愁,恰好在老家,有一些。也许是一支,也许是满园。   其实,对于乡愁,我们也理解不透。   古人的乡愁,有实指,在某个地方,承载着一个文人一辈子的诗句,而我辈的乡愁,却是泛化的,已无寸瓦之地,来供养乡愁的草木。   在文字里,
期刊
你从第一缕曙光里走来,  五千年文明是你的情怀。  你从夏商周汉魏晋走来,  千年帝都是你非凡的气概。  二里頭是你扬帆的起点,  隋唐城是你辉煌的峰巅。  大运河是你川流不息的血脉,  丝绸之路是你连接世界的纽带。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啊,洛阳,啊,洛阳,  十三朝古都盛誉响天外!  你从东方红霞光中走来,  新兴的工业是你的风釆。  你从开放的春风里走来,  牡丹花城是你
期刊
一个与我生活少有交集的人,我却忍不住去猜测她的生活,并且已经多年。在她,或许是一无所知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曾经被另一个好不相干的人,关注过?  每次我走过这条古老的小街,脚步就会慢下来,眼睛感觉不够用,看了刻印章的,看了老照相馆,看了一棵七老八十的树,看了卖丹珍汤圆的店,看了长蛇般蠕动着的买锅贴的人……好不容易挪到了街的尽头处,总要找找她,看她在不在。  她像是这条街的一个句号,一个长故事的结尾。
期刊
清明,一些人选择进山,看山桃花,听自然的风;一些人选择进寺,烧一柱香,听木鱼的平仄。   其实,对于清明,我微词颇多。一个关于农耕的节气,竟然过成了民俗大杂烩。在清明之前,点缀着一个关于民俗文化的寒食节,它本就和二十四节气里的清明,风马牛不相及,没想到,走着走着,二者就结了婚,催生了一系列的节日表象:踏青、扫墓。   先不说借介子推的文化推力,单说禁烟火、吃冷食一事,我便觉得实在可爱。一个人,
期刊
这条中轴线  纵深二十里,进阔百余米  皇城的天街,与银河相互辉映  应天门、天堂乃至整座皇城宮殿,都是我的  此刻的我  身披铠甲,横刀立马  皇城的宏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八城一宫方圆六十里  三市两区一百零三坊  洛水如绸,穿城而过  行舟千叶,勾连起广阔的江河湖泊  穿行于市井间,店铺琳琅  叫卖声吆喝声嬉戏声驼铃声  就想过这样的人生,三餐有味妻儿安康  那就解甲归田马放南山,甘做一只蛹 
期刊
站在樹枝上的一只鸟  一动不动,像滴在画布上的一滴墨  或钉住时空的一枚钉子  左右观望,更多的目视前方  鸟的世界也许不仅仅是天空的样子  看到了什么,哪儿来,往哪儿去  无需知道  风把羽毛吹起  随着树枝摇晃  鸟依然一动不动  紧紧抓牢树枝  站成苍穹下最灵动的风景  这绝对不是归宿  只不过是驿站  在风停的时候,鸟飞走了  向着远方,朝着暮色
期刊
十里长堤的梅花  宛如待嫁新娘  霓虹对着鳞波梳妆  天津桥头,远望点点渔火  遥想曹魏天空里那漫天飞雪  也埋葬不了曹植的苦  洛水之濱  髻发高耸,衣袂飞扬  女神出洛波,恍惚了几千年的梦  满纸《洛神赋》  让愤懑死去,让相思起死回生  梅香缕缕,文脉绵长  战火焚烧的瓦砾上  反复晕开着帝王将相的梦境  与文人骚客的墨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