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共生算法的混装线平衡和排序协同优化

来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以串行的方式进行混流装配线平衡和排序的优化难以求得整体最优的问题,对混流装配系统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平衡和排序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整体的思想进行平衡和排序协同优化的方法;对传统组合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改进,构建了以实际工作负载均衡、实际闲置时间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克服了综合评价指标偏向于衡量平衡或排序单个因素的缺陷;设计的内共生进化算法在协同进化算法中添加内部竞争机制,提高了种群多样性和算法的求解速度.实例求解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克服传统串行求解的缺陷,求得使混流装配线整体最优的组合解,内共生进化算法具有最佳的寻优性和收敛性.
其他文献
针对同类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对目标姿态估计存在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型的6 D目标姿态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输入的RGB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将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映射到三维空间,最后通过目标图像及其三维模型之间的多组2D-3D对应关系,利用PnP和RANSAC方法计算目标的6自由度姿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与原网络具有同样优异的检测效果,且检测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NVIDIA GeForce RTX 2060 GPU上的运行速度为35 FPS,适用于对处理速度有要求的场合.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存在寻优精度差和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来求解约束优化问题.首先在初始化及进化过程中利用广义反向学习(GOBL)策略产生反向种群,提高搜索效率同时加快收敛速度;其次采用自适应权衡模型计算出个体的适应值并作排序处理;最后,改进的变异策略和个体选择机制执行变异操作提高多样性.分析了个体排序及GOBL策略的有效性,并通过与GOBL-ACDE、εRDE和ATMES算法作了比较,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较高的收敛精度,而且收敛速度较快.
目的:应用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2016诊疗规范对单中心WT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2月至2020年03月,采用CCCG-WT-2016方案治疗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3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结果:共纳入38例患儿,男27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22.0(5.2~84.0)个月.病理分型预后良
针对桥式吊车产生的二级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分层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凸形滑模面,实时改变非线性系统各层滑模面的滑模面斜率,使系统在开始时响应快,在接近滑模面时减少超调量;其次,为改善非线性系统在滑模面附近出现的残摆和“抖振”现象,本研究方法引入了低通滤波器,降低了滑模面的开关频率;同时,利用模糊控制对滑模增益进行调节,以达到增强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并通过李雅普诺夫定理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与该研究领域前沿团队相比,该控制方法在抑制摆角的同时,二级摆摆角值降低了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由于受到摩擦力变化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的影响,降低了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信息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将PMLSM运行过程中受到所有的不确定性归为未知总扰动,建立了简化的PMLSM伺服系统控制模型.设计了融合模型参数信息的模型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带有加速度前馈的改进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实现对未知总扰动的快速准确观测和实时动态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PID控制和常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超调量小,稳定时间短,且对于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
针对汽车零部件中存在大量螺钉卡扣安装的问题,设计一套螺钉卡扣自动安装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系统和自动安装控制系统.机械系统包括振动盘、自动上螺钉机、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和工件治具五部分.自动安装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程序、机器人控制程序和控制界面程序.螺钉、卡扣分别由振动盘和自动上螺钉机输送至末端执行机构,再由末端执行机构进行安装,螺钉安装时通过扭力控制以控制其安装深度.该系统取代人工安装螺钉卡扣,通过更换工件治具,能够适应不同工件的螺钉卡扣安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大大提高螺钉卡扣安装的
为解决氧化锆陶瓷难加工、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采用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技术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加工.通过配置不同磨料的液体磁性磨具对氧化锆零件进行光整加工,研究磨料种类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加工时间、工件转速、磁感应强度和轴向运动速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Ra和材料去除率MR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高硬度的金刚石磨料可以获得比其他磨料更高的材料去除率,加工后能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Ra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加工60 min以后Ra不再继续下降.R
针对因激光测距系统在数据传送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误差而影响系统测量性能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以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为基础的嵌入式激光测距系统,系统硬件部分主要采用ARM Cor-tex系列内核的STM32 F1作为主机控制器、STM32 F0作为从机激光测距模块的控制器,软件部分是在此硬件基础上借助Keil平台进行下位机软件开发,同时结合虚拟仪器LabVIEW来开发上位机测量操作界面,其中通过主机控制器搭载μC/OS-III实时操作系统实现系统多任务管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测试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自定义HEX通信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传统滑模观测器(SMO)在估计转子转速和转子位置时存在严重的抖振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观测器控制系统.采用积分滑模面代替传统的滑模面,以提高电流误差值收敛到零的速度,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采用边界层可变的分段幂函数代替传统的符号函数,并引入随系统自适应变化的滑模增益,结合双幂次趋近律设计滑模控制律;利用Lya-punov定理证明了该滑模观测器的稳定性;最后,使用改进锁相环(PLL)提取转子位置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观测器可有效削弱系统的抖振现象,并且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针对不能通过往复驱动流体磨料而采取单向磨料流加工工艺进行抛光的零件,首次揭示了沿着料流方向被加工孔道表面的粗糙度改善逐渐减弱的问题.分析确定从介观尺度研究单个磨粒的工作过程,采用CFD仿真,解析单向磨料流加工工艺的技术特性,包括速度、入口非稳定流动等随粘度变化的特性;使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取值,通过仿真分析以及参数拟合,得出了预判加工孔道极限长度的判据;最后,分别用长度为80 mm、140 mm,内径为0.8 mm的不锈钢毛细管进行了实验验证,并指出必要时可增加掉头加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