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天气与气候变化

来源 :地理译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秋,作者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就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动考虑方法和研究等进行了调查。当前在日本对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冷的问题,人们议论纷纷,可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似乎除了一部分研究人员外,人们对这一问题却不太关注。只是在近五年来,人们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1982年,我们在对南汀河断裂的地震地质考察中,于云县盆地西南缘朱家村附近发现了古地震遗迹。该遗迹保留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初期的地层中,并发现为多次强震活动。此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和南汀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云县地区的强震活动起到重要作
期刊
据长办三峡台网测定,1983年3月24日2点43分,在当阳玉泉寺附近发生了一次M_L为3.1级地震,当地部分人有感。地震后,由宜昌行署地震办公室、长办地震地质队、当阳县科委和省地震局派员进行了联合调查。
期刊
本文根据地震分布及地质构造确定了滇南地震带的范围,研究了该带1971年至1980年小震活动,着重分析了三次中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一些常用测震学预报方法在几次地震之前的异常形态一致,每次地震之前几种方法的异常时间同步,从而提出该带5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指标为:在应变积累已达到相当于5级以上地震的背景下,应变释放连续四个月以上加速,平均释放速率达到0.3×16(?)/月以上,M_L≥2.5的月频度
期刊
本文综合较近期的二十多篇有关地应变仪的文献,综述了国内外地应变仪发展概况,介绍了地应变仪几个主要种类的研制发展历史、技术水平现状及各类有代表性的典型仪器,对地应变仪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看法。
期刊
通过分析三峡、丹江地区6次中强震震例,指出本区中强震前普遍存在地震异常活动图象,并初步归纳了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文中对1979年秭归5.1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剖析,并根据地震异常活动图象,估计了本区可能的危险地区。
期刊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5月8日至13日在武汉召开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方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系统及有关协作单位共58名高、中级科技人员到会。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宋瑞玉研究员作了专题性系列报告。地震研究所周硕愚代表研究小组作了工作成果汇报。与会代表陶本藻、郑治真、张肇诚、韩大宇、陈焕新、徐瑞康、雍幼予、王启梁、黄振华等介绍了他们在地震
期刊
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了“地倾斜观测技术评价、攻关专业讨论会”、地震系统15个单位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题有“地倾斜观测仪器的评价”;“井下垂直摆倾斜仪”、“井下汽泡倾斜仪”的设计方案和初步试验评议;定点形变观_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提出进一步攻关意见。 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各有关单位提出的评价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期刊
继1984年7月无锡会议,本年12月10日至14日又于黄石召开了重力清理攻关总结会。各地代表共20名,国家地震局科技司派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宣读了重力清理攻关综合整理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肯定了同志们所作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清理工作至此基本完成。
期刊
P.V.Aagus-Leppan教授是新当选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任期四年(1983—1987年)。该职务首次由澳大利亚人担任,也是首次由欧洲或北美以外的人担任。P.V.Angus-Lsppan教授是在1983年8月于汉堡举行大会期间当选的。上一届会议是1979年12月于堪培拉召开的,他在那次会议上当选为组织委员会主席。P.V.Angus-Leppan教授是新南威尔士
期刊
1961年荷兰的德夫特成立了一个以纪念OttoVon Gruber教授发放奖学金的基金会。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负责管理这笔款项。关于奖学金原来的条文发表在1961—1962年摄影测量学杂志上第18期的36—37页上。奖学金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