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危险: 饮食习惯与中国人的最大死因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吃盐太多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提出了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的推荐值,不要超过5 g。中国人吃盐太多,却是有目共睹和有据可查的。当今世界有1/3的人口盐摄入量超标,而中国人吃盐尤其厉害,北方地区食盐摄入量少的地方为人均15~16 g/日,多的地方甚至超过20 g/日;南方地区人们的口味稍淡,但人均也达到12 g/日,大大超过了WHO推薦的每天5 g的摄入量。
  盐摄入量较高与疾病的关系有大量的研究予以证明,并且这里所说的高盐是超过WHO的标准【盐5 g或钠2 g】。高盐饮食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高血压,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和胃癌等。根据最新的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近5年来导致中国人自然死亡的前6大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癌症)、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其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其实是一类,都是由于血管问题导致的。这也表明,心脑血管病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最大死因。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与脑卒中相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 g盐(2.4 g钠),高血压患病率将下降7个百分点,可减少24%的脑卒中和18%的冠心病。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摄入1.15 g钠(2.875 g盐),可增加脑卒中发病率6%。目前中国有1 100万脑卒中患者,如果不在吃盐上加以控制,到2030年脑卒中患者会达到3 100万。同时,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容易出现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使胃黏膜细胞有发生癌变的风险。

与饮食习惯有关


  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较高既与饮食文化、地理环境有关,也与生活中不易察觉的隐形盐摄入有关。避免高盐摄入就是在减少心脑血管病和死亡率,因此可以从饮食习惯着手,慢慢改进。在居家生活中使用限盐勺,按量放入菜肴;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或限盐酱油,少放味精;少吃酱菜、腌制食品及其他过咸食品;使用醋、柠檬汁、香料、姜等调味品,提高菜肴鲜味,达到少用盐的目的;吃零食时学会看食品标签,拒绝高盐食品。
  当然,不少研究结果也提示,盐摄入过多和过少都对健康不利。
其他文献
<正> 角蛋白是动物毛发的主要结构蛋白,由3或7条多肽链以α螺旋扭曲成纤维束。不同种属的动物毛角蛋白组分不同。因此,对不同动物毛角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用于动物种属差异鉴别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可就在准备放开肚子大吃特吃的时候,总有些耸人听闻的谣言让我们乖乖闭上嘴。这次,我们精选了在饮食圈传播最广的10条谣言,让你不再为吃担惊受怕!谣言一:隔夜水致癌不能喝  相传:隔夜水产生的亚硝酸盐会致癌。  别担心!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亚硝胺”,这种名叫“亚硝胺”的物质的确是致癌物。但前提是过量。就隔夜水中的那点亚硝酸盐,离超标都还差很
四例海狸鼠剖腹产手术的报告契钟源,金昌深,张仲文,黄在植,朴敬爱,许应天,李文学,李录柱(延边农学院兽医系龙井133400)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海狸鼠的饲养专业户越来越多。这是由于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多目标统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模式,21世纪是以信息为特征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生存、发展,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战略优势地
随着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网络店铺面临的竞争越发激烈,电商卖家在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开始探索新的引流方式。在此发展背景下,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应运而生。中国互联网用户增
<正>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据文献记载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
政治监督是党的十九大后在党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政治词汇。目前学界主要从政治权力、反腐败、监督三个角度阐释政治监督,实践部门则主要从监督内容、监督主体
根据大田生产试验,对生姜瘟病多种防治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姜瘟有效的防治技术,经检测,这些防治方法均是无公害的,值得有关生产部门推广使用。
摘 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时期,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把握其内涵要义的基础上,充分正视农业农村发展中诸多双重叠加的突出问题,并深入探寻导致问题凸显并可能持续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因,积极创新市场导向思维、城乡融合思维、全面振兴思维、贫困治理思维,持续“固根基、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