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宜荒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有效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国土安全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对加快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最主要内容就是宜荒地造林工程。本文针对豫西地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宜荒地造林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结合该地区气候特征,提出了整改意见。
  
  一、豫西地区宜荒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宜荒地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1.宜荒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形成残次林分多。
  2.造林地树种单一,多以纯林为主,形成林分病虫害严重,林分结构差、稳定性差,生态效益低。
  3.在造林整地、苗木选择、栽植等全过程中缺少检查监管机制,导致造林质量差,效率低。
  4.相关部门对豫西荒山和牧区缺乏合理区划,宜荒地造林后牛羊放牧屡禁不止,损坏严重,造林成效甚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自然因素
  豫西黄土丘陵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爽日照长,冬长寒冷少雪。干旱是该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故有“十年九旱”之称。该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林木植被少,黄土抗蚀力弱,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7~9月份,并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水土流失面积占60%,造成土壤贫瘠、干旱,生物产量低,直接导致宜荒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
  2.技术因素
  因受造林技术水平的影响,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条件,合理地选择造林整地方式、造林方式、造林树种,导致造林失败。
  3.人为因素
  ①宜荒地造林资金投入较大,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造林单位资金缺乏,致使树种单一,难以形成多树种、多品种混交林分。
  ②受造林机制制约,责任制没有落实,造林前规划不到位、造林中监管不到位、造林后管理不到位,加之粗放经营和部分未成林遭人畜破坏严重,导致林分退化。
  
  二、整改措施
  
  (一)政策方面
  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责任到户,切实落实管护责任制,做到山有主,主有权,权有利,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并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给予扶持,及时核发林权证,让造林户吃下“定心丸”。进一步加大营造林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国家投一点,集体集一点,个体出一点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形成国家得生态、群众得票子、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
  (二)技术方面
  1.改粗放整地为精细整地。一是改春季整地为秋冬季整地。秋冬季整地能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同时能消灭土壤中的病虫害。二是改粗放整地为精细整地。根据造林地的地形地势,整地类型分三种:①对于坡度较缓的采用挖掘机整地,深度70~80cm。②坡度较陡的为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等高线水平阶整地,深度50~70cm,宽80~100cm。③岩石裸露,土层厚度深浅不一的,采用穴状整地,深度50~60cm,并进行客土造林。④改小穴整地为大穴整地,整地规格:80×80×80cm。
  2.改小苗造林为大苗造林。苗木规格:针叶树苗木高度≥50cm,冠幅≥40cm,阔叶树苗木高度≥250cm,地径≥2.5cm。针叶树造林带土球,造林苗木应选择移植苗,苗木应新鲜、根系完整、顶芽饱满、无病虫危害。
  3.改外地苗木为本地苗木。本地苗木粗壮,根系发达,运输时间短,伤根程度小,能与气候、土壤相适应。外地苗木一般运输时间长,根系失水,土球破损严重,苗木生态环境与本地造林地段立地条件有差异,成活率相对较低。
  4.改营造纯林为营造混交林。营造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合理利用空间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危害,优化林分结构,提高生态效益。树种配置根据造林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针叶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性树种混交。混交方式大体可分为:行间混交、株间混效、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
  5.改春季造林为冬季造林。春季造林经常是苗木栽植后连续干旱,苗木成活率低,改冬季造林后,冬季雨雪较多,土壤潮湿,造林成活率高。在栽植前必须对苗木进行修剪:①将苗木细弱枝、过密枝、病虫危害枝和枯萎枝剪除,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有条件的可在剪口处涂蜡,或用塑料薄膜进行包扎,防止水分蒸发和细菌感染。②剪去过长的主根和侧根;如果是带土球的苗木可将草绳解开填土,先填表土后填下层土,分层踏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栽后及时浇透水;当难生根的苗木周围渗水严重时可在苗木穴内铺地膜,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6.改常规管护为长效管护。过去宜荒地造林后一般实行常规管护,苗木保存率低。改为长效管护后,苗木生长快,病虫害少。所谓长效管护就是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制和管护主体,保证营造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管护内容是:
  ①松土除草:新造林1~3年,每年松土2~3次。
  ②合理间作:在不影响新栽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前提下,可在苗木周围一米外的地方进行间作。间作作物以豆科作物、西瓜和薯类为主。合理间作,能起到以耕代育、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少牲畜危害、促进苗木生长的作用。
  ③防治病虫害:对苗木的病虫害应采取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予以及时防治,同时还要防止牛羊上山危害,防止人为破坏。
  ④补苗:发现新造苗木死亡或人为破坏时应予以及时补植。
  ⑤抗旱保苗:新造苗木遇到天气连续干旱时,要组织人员适时进行浇水、覆地膜,以提高造林地的保墒能力,苗木的成活率。
  7.改一般造林为工程造林。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牢固树立“质为先”的思想,把造林质量管理触角延伸到种苗培育、规划设计、作业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强造林技术指导。
  ①聘请资源检测专家到造林地块,逐块察看立地条件,编写造林作业设计方案。
  ②成立造林质量监理小组,并同各级技术人员一起深入造林地块,重点检查造林整地、苗木规格、栽植质量等是否合乎要求,发现不符合造林设计要求的,及时向施工单位下发造林质量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③建立资料档案。加强检查验收工作并及时填报表格、绘制图纸,建立统一的资料档案,并派专人管理。
  (作者单位:洛宁县林业技术指导站、洛宁县三官庙林场、洛宁县涧口乡政府)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是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是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分析内蒙古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探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目的 探讨累及血管的下肢恶性肿瘤的保肢方法。方法 2例下肢巨大包块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受累情况,切除肿瘤后应用自体静脉移植重建血供。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血供良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6月21日发布消息,新疆库尔勒市发生O型口蹄疫疫情。
摘 要:地下电缆是城市通讯系统规划的关键,是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由于其隐蔽性、遮挡性等特殊因素而使得其运营过程中的维护与检修成为了难点。针对上述背景,如果通过故障的先期判断不仅可以形成有效的规避机制,更能够在客观上降低相关线路的维护成本。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目前先期故障判定认知的基本方式与特征,并就其在实际的维护与检修过程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
加强学习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必须深入推进,务求实效;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决
目的 通过对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上的神经电信号(ENG)的分析,监控眼轮匝肌的功能状态。方法 通过植入狗面神经颧支周围的cuff电极,在体记录神经电信号。分析眼轮匝肌处于舒张状
情色电影的风行,众多满足好奇心的性隐私博客的出现,可以证明人类是最想从他人身上学习性技巧的动物,不过对其他动物的性爱方式,人类多数都用鄙夷的眼光看待,其实动物们交配的很多
目的观察α-晶状体蛋白对损伤后视神经纤维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Long evens大鼠26只,其中10只用于提取α-晶状体蛋白,另外16只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伤后2,4,6周组,每组4只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细菌黏附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分别评价细菌数量、细菌与细胞孵育时间对细菌黏
食色性也,吃是摆在天底下的头等大事。一个连吃都省略的人,还谈什么享受生活?一天上网,被同城BBS上的一个标题为“诚征食客”的怪帖了吸引住了;今天是个打牙祭的好日子,想不想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