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脾脏的作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脾脏在仓鼠到大鼠异种肝移植中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方法 三袖套法建立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移植术后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采用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检测异种肝移植术后血浆中抗仓鼠抗体滴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脾脏中大鼠抗体的产生、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环孢素A、环磷酰胺、切脾对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异种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脾脏急剧增大,边缘区明显增厚,产生大量抗体,血浆中抗体滴度显著增高,移植物遭受破坏.环磷酰胺可选择性抑制脾脏边缘区的增殖,明显降低血浆抗体滴度;切脾+环孢素A可抑制其免疫排斥反应,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延迟3 d切脾则不能延长其生存时间(P>0.05).结论 在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介导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来源于脾脏边缘区的免疫细胞,术后3 d即已到达免疫反应场所,在其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术者39例,按手术中移植肾开放血流时受者的平均动脉压分为3组.A组Bp 16.8~22.8kPa;B组Bp 10.7~16.7kPa;C组:Bp 7.0~9.8kPa,观察血流开放后移植肾的情况.结果,A组移植肾有较高的血管痉挛率,为57.14%,B组为9.09%,C组无此现象,其发生率A组与B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组移植肾均充盈不良.A、B、C 备组移植肾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