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四年,作为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在大学生进入校園后,进行连贯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而现在的大学生主体都是“90后”学生,他们成长在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追求自我,标榜个性。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有认识失准,产生过于自信或极端自卑等不良情绪。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他们认清自我,定位准确,成功就业,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分析国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与工作,望能给一线学生工作者一些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90后”;大学生;就业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64-01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更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试着分析国外高校对学生就业服务方面的指导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借鉴作用。
早在20世纪,我国的就业指导就参考美国模式,发起了一系列职业指导运动。近年来更是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一、我国及我校就业指导教育概括和模式
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里,连接学校和社会最直接的一个部门就是就业指导机构。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动态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并传播各专业就业方向、前景信息。另一方面,也在指导各下属学院和专业对社会推荐毕业生,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方针,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宣传。
二、国外高校就业促进模式
《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启示》一文对国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做了详尽的调查,基于宏观角度观察,按照方式分类,笔者在此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概括:
(一)多方协同促进模式(美国、日本)
美国和日本的就业服务制度较为完善,以日本为例,国家级就业服务机构是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地方机构为地区就职支援中心。再具体到每个高校,均有自己的就业服务机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以政府、高校主导模式(英国、德国)
欧洲国家同样较多的是政府主导,法律支持和社会机构协同合作,在高校中设置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并保证人员编制和经费的充足。专业性较强,并且企业参与高校实习演练较多。
(三)市场主导模式(法国、澳大利亚)
而最后一种则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模式,以法国、澳洲为代表,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政府干预较少。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多方促进模式,更容易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
三、目前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紧缺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校就业服务中心成立时间还不太长,专业化的教师师资较为缺乏,基本上都是以学工系统和辅导员兼任组成。这样也许对就业指导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那么专业,对学生的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应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
(二)指导过程缺乏连贯性
我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一般是大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然后大三进行就业指导的授课,因此连贯性不太强,导致学生容易对职业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了解并不深入。
(三)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与实用性不强
由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师资在专业化方面较少,而且很多辅导员和所带学生专业并不相符,所以也会在学生的就业方面缺少一些专业性的指导。
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研究报告
近年来,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飞速发展,开办招聘会的次数也在逐年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毕业生质量,在此探讨一些措施。
(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尤其到了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老师显得尤为关键。一支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队伍,无疑是对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保障。不仅是从专业上,更能从学生的职业意向和规划上面,站在一个更高级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教育的连贯性
职业生涯教育,绝不只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才需要,它在每一个阶段都对学生有指导意义。跟导师一样,应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每一个阶段。这样才不会刚有了职业规划的计划,却又中止在大二阶段,不利于高年级的连贯性教育。
(三)就业指导教育的引导性
虽说国家、学校及各个层面都对就业指导教育非常重视,并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但是在不少大学生心中,依然带有陈旧的观点,认为就业只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思想上去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计划自己的职业规划,而非无序无能动的就业。
(四)就业指导教育的政策性
我国对就业率、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除了从高校层面,政府也在出台各种就业帮扶政策、补贴政策和创业政策,市教委、各大人才市场、兄弟院校等均有大型招聘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都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为学生争取更多面试的机会,并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了解各方面政策,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政府帮扶、高校教育、市場调节等多层次的发展,同时确立大学生就业政策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对毕业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立新.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冯艳,李海普.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意义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2(5):107-109.
[3]丁艳红.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2012(4):44-47.
[4]姚冠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3):104.
[关 键 词] “90后”;大学生;就业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64-01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更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试着分析国外高校对学生就业服务方面的指导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借鉴作用。
早在20世纪,我国的就业指导就参考美国模式,发起了一系列职业指导运动。近年来更是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一、我国及我校就业指导教育概括和模式
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里,连接学校和社会最直接的一个部门就是就业指导机构。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动态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并传播各专业就业方向、前景信息。另一方面,也在指导各下属学院和专业对社会推荐毕业生,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方针,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宣传。
二、国外高校就业促进模式
《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启示》一文对国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做了详尽的调查,基于宏观角度观察,按照方式分类,笔者在此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概括:
(一)多方协同促进模式(美国、日本)
美国和日本的就业服务制度较为完善,以日本为例,国家级就业服务机构是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地方机构为地区就职支援中心。再具体到每个高校,均有自己的就业服务机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以政府、高校主导模式(英国、德国)
欧洲国家同样较多的是政府主导,法律支持和社会机构协同合作,在高校中设置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并保证人员编制和经费的充足。专业性较强,并且企业参与高校实习演练较多。
(三)市场主导模式(法国、澳大利亚)
而最后一种则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模式,以法国、澳洲为代表,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政府干预较少。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多方促进模式,更容易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
三、目前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紧缺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校就业服务中心成立时间还不太长,专业化的教师师资较为缺乏,基本上都是以学工系统和辅导员兼任组成。这样也许对就业指导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那么专业,对学生的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应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
(二)指导过程缺乏连贯性
我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一般是大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然后大三进行就业指导的授课,因此连贯性不太强,导致学生容易对职业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了解并不深入。
(三)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与实用性不强
由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师资在专业化方面较少,而且很多辅导员和所带学生专业并不相符,所以也会在学生的就业方面缺少一些专业性的指导。
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研究报告
近年来,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飞速发展,开办招聘会的次数也在逐年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毕业生质量,在此探讨一些措施。
(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尤其到了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老师显得尤为关键。一支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队伍,无疑是对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保障。不仅是从专业上,更能从学生的职业意向和规划上面,站在一个更高级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教育的连贯性
职业生涯教育,绝不只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才需要,它在每一个阶段都对学生有指导意义。跟导师一样,应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每一个阶段。这样才不会刚有了职业规划的计划,却又中止在大二阶段,不利于高年级的连贯性教育。
(三)就业指导教育的引导性
虽说国家、学校及各个层面都对就业指导教育非常重视,并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但是在不少大学生心中,依然带有陈旧的观点,认为就业只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思想上去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计划自己的职业规划,而非无序无能动的就业。
(四)就业指导教育的政策性
我国对就业率、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除了从高校层面,政府也在出台各种就业帮扶政策、补贴政策和创业政策,市教委、各大人才市场、兄弟院校等均有大型招聘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都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为学生争取更多面试的机会,并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了解各方面政策,走出关键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政府帮扶、高校教育、市場调节等多层次的发展,同时确立大学生就业政策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对毕业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立新.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冯艳,李海普.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意义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2(5):107-109.
[3]丁艳红.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2012(4):44-47.
[4]姚冠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