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而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研学后教”是我区为实施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教学行动策略,也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南站地区(番禺区石壁街)教育实验区成立以来,根据区的文件精神指示,结合实验区的实际大力开展“研学后教”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研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研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研学后教”的见解。
一、研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我区启动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针对我区学校实际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结构上来看,“研学后教”是先研学,再教学。与以前的老师先教,学生再进行模仿的课堂教学相比,不但在表面上的顺序有更改,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教学思想、教学本质、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大的变革;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
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巨大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新的要求,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的教学现象和问题都需要我们把教学研究放在教学过程前置的地位。“研学后教”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教学行动的理念。
二、“研学后教”中的学与教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研学后教”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和方法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师的教则应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实施“研学后教”必须做到:
1. 教会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字词句,理解文章的大概中心思想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掌握好预习的方法。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做旁注的方式,把文章的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词与句,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研学案的要求提出预习目标,固定一个笔记本作为预习本。
2. 定好研学目标
教育学家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写研学案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整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研起点。起点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研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
(3)研难点。难点,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词句,突破难点。
3. 因学定教,写好研学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研学后教”的“学”是学生自学的意思,但不是盲目的自学,它应是学生是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以便为我们后面的“教”做准备。“研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要写好每一节课的研学案,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内化活化教材,深刻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研学的切入点,明白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要以教材为依据,为例子,尽我们所能开发教材资源,做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有所创新。教材中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够全面,如何去补充、怎样去挖掘。教材都隐含着一种学习方法,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自如地引领学生研学好教材,提出怎样的研学问题才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合作去学习,探究去学习。所以,研学案必须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精心的研究和策划,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指导,真正做到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三、“研学后教”的困与惑
在“研学后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困惑。比如:开始一段时间,学生很感兴趣也很自觉,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同学开始不能按时完成预期任务,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研学问题稍上一点难度,部分同学就有点力不从心,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下降;课堂教学中时间的调配,小组建设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尝试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编写不同的研学案,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并经常对自己的探索进行小结,找出一条适合本班特殊环境的教学方案,把“研学后教”切切实实地实施到每一节课中去。
实践证明,实施“研学后教”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能学得更好。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我们的课堂会因研学而精彩,为研学而喝彩。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研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研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研学后教”的见解。
一、研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我区启动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针对我区学校实际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结构上来看,“研学后教”是先研学,再教学。与以前的老师先教,学生再进行模仿的课堂教学相比,不但在表面上的顺序有更改,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教学思想、教学本质、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大的变革;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
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巨大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新的要求,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的教学现象和问题都需要我们把教学研究放在教学过程前置的地位。“研学后教”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教学行动的理念。
二、“研学后教”中的学与教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研学后教”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和方法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师的教则应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实施“研学后教”必须做到:
1. 教会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字词句,理解文章的大概中心思想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掌握好预习的方法。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做旁注的方式,把文章的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词与句,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研学案的要求提出预习目标,固定一个笔记本作为预习本。
2. 定好研学目标
教育学家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写研学案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整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研起点。起点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研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
(3)研难点。难点,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词句,突破难点。
3. 因学定教,写好研学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研学后教”的“学”是学生自学的意思,但不是盲目的自学,它应是学生是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以便为我们后面的“教”做准备。“研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要写好每一节课的研学案,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内化活化教材,深刻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研学的切入点,明白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要以教材为依据,为例子,尽我们所能开发教材资源,做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有所创新。教材中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够全面,如何去补充、怎样去挖掘。教材都隐含着一种学习方法,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自如地引领学生研学好教材,提出怎样的研学问题才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合作去学习,探究去学习。所以,研学案必须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精心的研究和策划,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指导,真正做到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三、“研学后教”的困与惑
在“研学后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困惑。比如:开始一段时间,学生很感兴趣也很自觉,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同学开始不能按时完成预期任务,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研学问题稍上一点难度,部分同学就有点力不从心,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下降;课堂教学中时间的调配,小组建设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尝试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去编写不同的研学案,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并经常对自己的探索进行小结,找出一条适合本班特殊环境的教学方案,把“研学后教”切切实实地实施到每一节课中去。
实践证明,实施“研学后教”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能学得更好。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我们的课堂会因研学而精彩,为研学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