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强调了思政育人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英语笔译教学经验,深入学习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资料,充分挖掘课程自身特色,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探索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思政建设,把英语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培养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接班人,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思政元素;翻译知识技能;融合
  【作者简介】王慧,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需要更多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专业师生长期接触较多的外来文化,尤其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容易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和双语交际能力,开阔眼界,以形成国际化视野,既坚持民族性,又能拥抱世界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語专业本科笔译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育的根本,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与世界观,坚持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语言人才。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最佳途径。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取材广泛,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目前,摆在英语专业笔译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在教学中不重视“思政元素”的融合,一味地片面强调翻译理论和技巧,即使涉及一些思政内容,也仅仅局限在翻译方法上面,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其次,学生的翻译往往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粗放,翻译质量低,翻译功底不够扎实,学生的中文功底和文化底蕴尤其薄弱,对于两种语言及其深层的文化异同了解比较欠缺。
  比如,在孙中山先生的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学生对“治”字的理解就出现了分歧和错误,有的理解为“治理”,有的理解为“管理”,并且错误地译为“govern”或“manage”。究其原因,还是对孙中山先生一生革命、两袖清风的作风不甚了解。实际上,如果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和背景有所了解的话,是不难理解此处“治”字是“置办”之义的,译为“govern”或“manage”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先生清廉一生的事实。这样对母语表达望文生义的现象可以说在学生的英语笔译中比比皆是,很难想象如何让学生承担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因此,在英语笔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大时代背景对英语人才提出的客观需求,也是课程本身提升学生双语翻译能力的要求。
  二、英语专业笔译课程思政设计的原则
  英语专业笔译课程思政设计要做到既能突出课程自身特色,又能自然地育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阶段注重思政教育内容与知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首先,思政内容的选择要“接地气”,选材要丰富,重视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深有感触。其次,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要实现水乳交融,每个思政材料都要针对课堂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而量身定做,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分阶段地逐步渗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感化学生。思政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渗透。通过自然顺畅的教学流程设计,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中国文化自信。
  第一,注重思政内容的多样性及有效性。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包含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英语专业笔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可以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点和内容素材,构建立体多维的课程环境,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水乳交融,选材可以包括图片、视频、文章、推荐阅读的书籍、电影等,丰富的选材不应刻意而为,每个材料要针对完成课程的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而进行甄选和设计。同时,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产出和分享,从而引发思考,加深印象,通过批判性思考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植于灵魂深处。
  第二,注重影响效果的多重性。英语笔译教师要在课程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获得思政教育,以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课堂设计除了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外,可以通过课中设计批判性讨论话题、课前课后阅读中英文文章、书目,激励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整个课程设计中可以实现“读”“译”“思”“辨”“创”的有机融合。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素材,训练学生翻译能力,以及各种相关能力,有效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
  第三,思政功能的隐蔽性。“课程德育实质上是隐形德育,利用非德育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这也是通过专业课程开展道德教育的一大优势所在”。英语笔译课程的思政部分应潜伏在知识能力教学之中,以多样化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形式,把有关道德、审美、为人、家国等观念和情怀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应区别于思政课程,不应与课程内容形成两张皮,避免出现强行灌输的现象。“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英语笔译课的思政教育部分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巧妙地融于课堂中,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实现全过程的思政育人体系。   三、英语专业本科笔译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
  鉴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四阶段也要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而专八汉译英部分的材料选择倾向于人文社科类的段落,尤其是议论性的散文随笔和杂文居多,侧重于人生哲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如何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修养以及翻译水平,需要英语笔译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和设计,以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育德与育才的有机结合。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课程质量的优劣在于内容的选择,而内容传播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有效性则立足于教学材料。以笔者所教授的其中一次大四笔译课为例说明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式:
  笔者针对教授的大四年级学生的专八备考需求,曾选取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中的一段让学生进行段落翻译练习。所选取的段落符合专八汉译英段落的典型特点,虽然篇幅较真题稍长,但体裁和风格却是相似的,充满哲理性和启迪性,语言具有散文的特点,用词唯美,结构较为松散,这样的内容选取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专八翻译的特点。
  1. 课前阶段。在课前围绕着“幸福”这一主题,可以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观看一个英语视频“What Is Happiness”,并且在观后自创一个幸福公式,并且填写在在线文档里面。从学生的创作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把幸福看作是梦想、努力、健康和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有个别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在幸福公式里加入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定,学生彼此间获得了灵感的碰撞和启迪。活动二,是让学生在线阅读和思考该段落所在的原文。活动三,是让学生在线上翻译系统中完成指定段落的翻译,并在在线文档中填写译文的自评和互评意见。通过三个课前活动,学生认识到了幸福的内涵是多重的,幸福其实一直在围绕着我们,我们应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并且珍惜幸福。
  2.课中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会先启发学生针对一幅漫画进行热身讨论: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幸福而看不到自己的幸福;怎样获得自己的幸福,通过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了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以及要获得幸福的途径有哪些。然后根据学生給出的预期答案,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获得幸福要具备以下这些关键词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劳动、取得成就、拥有梦想、承担责任等,这些引导融入了思政元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维度,加深观点的深度。幸福是靠努力奋斗获得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勤奋、吃苦、勇于追梦、承担责任等意识和观念,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思政元素和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了自然的融合。
  在进行主题任务专八段落的翻译讲解时,笔者则侧重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根据课前批阅学生译文时所发现的普遍问题和错误,选取两个典型学生译文样本,学生译文最突出的问题是对中文短句间的逻辑理解和判断出现错误,导致译文出现短句堆砌、逻辑混乱、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深入剖析学生对逻辑把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汉语和英语的意合与形合特点理解不够透彻。笔者选取中西方文化在绘画、戏曲和诗歌三方面的差异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特点,以便于理解汉译英中合并译法的用法。在这种对比之中,学生对中国文化注重传神的意境和领悟意会的美学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讲解合并译法的具体用法时,笔者注重让学生自我感知和产出, 指出合并译法的重要一环是做好中文到中文的分析,尤其是对汉语短句的语法功能和句间逻辑的剖析。有了这一个“垫脚石”,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采用灵活的语法——逻辑连接词,对译文样本的进行改进。不同的学生小组所提出的译文难度各异,使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都可以进阶式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译文。
  3. 课后阶段。课后的学习任务分为五部分,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所讲授的方法在翻译系统上完成对初步译文的修改;其次学生要在翻译系统上翻译一段习近平主席关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讲话,使学生加深对奋斗的幸福观的理解,并且将优秀作品在原创公众号上展出;还有中外名人关于“幸福”说法的中英文互译阅读与鉴赏;经典阅读——好书推荐罗素的《幸福之路》;经典电影赏析——《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课后的线上辅助学习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获得多方位的思想熏陶和技能训练。
  从以上笔者所呈现的教学素材选取和呈现,可以看出,经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和准备,专八翻译备考可以和思政元素实现相互交融,自然衔接,可以提高学生体会中英表达差异的敏感度,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真正把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语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通过课程思政的巧妙设计和教学实践,英语专业笔译课程可以实现英语翻译知识能力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外的文化和时政层面,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学生可以从双语翻译的角度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翻译的责任心,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好中国声音,使课程思政教育结合专业发展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4).
  [2]孙霄.孙中山最后的日子孙中山遗嘱见证人戴恩赛书信揭秘[J].收藏,2012(15).
  [3]詹鹏,邵献平.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其他文献
【摘要】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和学习,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几乎处于失语的境地,导致学生对大量文化负载词汇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也为了帮助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等相关方面的表达方式,笔者希望通过在独立学院自建平行语料库来辅助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自
【摘要】以“慕课”为代表的专门平台的出现,意味着高校的教育资源开始向线上课程开启了全新的探索。以大学英语课堂为视角,目前在大学英语的授课方面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给授课带来一定难度、师生之间沟通了解较少,从而导致教研与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宽教育资源,加强师生沟通等,而且能够帮助授课教师在教研与教学工作上更加具备针对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章针对初中英语课堂听说课教师设问的有效性,从主题情境,认知层次,交际互动三方面提出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师有效设问的策略。以温州市直学校优质课比赛观摩为例,从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分析证明通过运用策略进行有效设问,可以培养学生预测、概括、分析、评判、创新等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听说课;有效设问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透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某应用型大学英语类专业学生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看法,分析了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从“英语(商务方向)专业”转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调查发现:语言知识是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能力之一,但与之相对接的“英语技能课程”的效果却最不受学生认可;课程设置存在目的不明确,知识体系割裂以及课程安排过于集中等问题。据此,本文从商务话语角度出发,解决商务英语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原则与教学模式、评价和分析方法以及项目设计与实施步骤,并以“身份认同”子项目为案例,通过具体实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及其对学术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术英语;项目教学法;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程爱群(1970.0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引言  学术英语 (即
【摘要】主题式教学法基于“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理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主题是课堂发展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次清晰。本文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Let’s talk板块的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主题引领视角下的对话课教学的方法:解读文本,巧设主题,开启对话契机;紧扣主题,推进对话,行式教学目标;延伸主题,拓展对话,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主题引领;对话教学  【作者简介】赵琼,浙江
【摘要】内隐学习是一种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知识、规则和经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常见于语言、运动等方面,心理语言学家提出的内隐学习形成一般语法的理论模型用来解释语法的习得,因此,内隐学习这一理论概念被广泛引入到语言教学及学习领域的研究中。由于内隐学习与语言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所以以内隐学习理论为基础探究不同内隐学习方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为英语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设计一些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对于阅读教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的设计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提问设计要有层次,一步一步地接近文章的主旨;提问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通过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思维发展  【作者简介】查敏(1985.07),女,汉族,安
【摘要】法语作为欧洲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独立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有较大差异,为法语背景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留学生母语(法语)和目的语(汉语)的对比,结合偏误分析理论,总结不同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对法汉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法语留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作者简介】韩宇(199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教,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在各个阶段的应用学习中,教师都更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适合现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需求。英语是具有实用意义的语言工具,在现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对英语的语言工具性质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参与程度有所不足,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之后,不能应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通过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对英语能够形成一种立体型的认识,在掌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