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拜伦作品中的“双性同体”结构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拜伦的思想中不乏解放和自由的因子,其大量作品涉及女性主义话题。拜伦一方面同情女性,热情歌颂女性,一方面又背负时代烙印,将女性视为男性英雄的奖励品。在其思想的矛盾斗争中,拜伦试图消除男女之间在两性对立基础上构建起的思维和意识的界限,解放男性和女性,表现出超时代的进步性和先验性。
  关键词:双性同体 拜伦的女性观 女性主义 思维和意识界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自然地关注到了女性这个被束缚和被囚禁的群体。拜伦这位“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自然也不例外。他描绘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从他笔下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拜伦对女性怀有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在矛盾的挣扎中,拜伦尝试模糊男女之间在两性对立基础上构建起的思维和意识的界限,从而达到解放男性和女性的目的。
  
  一 英雄般的女性
  
  拜伦体察到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妇女的苦难,号召被压迫的妇女要为自由而斗争。他曾这样概括女性悲苦的一生: “等到有钱的色鬼用婚礼把她们买去——而以后呢?丈夫没恩情,又有情夫而不忠,以后生儿育女和祷告,一切告终”。(查良铮,1993:222)他也注意到了“厌女”传统(misogyny)对女性的禁锢:“传统的奴隶呵!你们身不由己,做对了,自我牺牲;错了,则受罚(ibid:858))。”
  他写下了大量的诗句赞美女性,为女性主义运动抹上了富有启蒙色彩的一笔。拜伦在短诗《耶夫萨的女儿》中刻画了一个为祖国自由而甘愿牺牲的姑娘的形象。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章中,诗人以生动鲜明的诗句创造了一个英勇不屈的西班牙姑娘奥古斯丁娜的形象——一个参加了萨拉哥撒保卫战的举世闻名的人民女英雄,并且获得了“萨拉哥撒少女”称号的女游击队员。战争前,她和其他美丽的西班牙女郎一样,善良、温柔甚至胆小;“一道细细的创痕会令她惊心,枭鸟的一声啼叫也会使她抖战”。但就是这样的弱女子,当法国军队践踏自己的土地时,为了祖国,为了和平,她勇敢地奔赴战场把战歌高唱。面对肉搏混战、面对刺刀相拼,面对闪闪的刀枪、面对战场中的死尸,这位勇敢的女郎没有退缩,而是冲锋在前,以不畏强暴的笑容,迎来了战争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诗人热情地歌颂了这位女英雄的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坚强、、沉着、所向无敌,为她竖起了光辉的丰碑。诗中特别刻画了奥古斯丁娜在爱人战死疆场以后,以更高昂的精神投入战斗的激情:
  爱人战死后,她没有流无用的眼泪,
  首领牺牲了,她站上他危险的岗位,
  伙伴逃奔了,她阻止这卑贱的行动,
  敌人退了,她率领人马去追踪。
  
  二 被囚禁的女性
  
  拜伦热情颂扬女性,这是他意识到女性力量的外在表现。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拜伦式英雄的爱情内涵,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极不平等的性别关系:“拜伦式英雄”通过爱情把女性桎梏于爱的囚笼中,让她们沦为肉身和命运的囚徒。这是因为作者是站在父权意识形态立场上,以英雄爱情的承载来展示“拜伦式英雄”的男性权威和男子汉气概,强化女性的美丽幼稚、自我牺牲和奉献而忽略掉女性的感受和体验,抹煞女性的自主意识,致使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异化,被歪曲,女性声音被遮蔽,被压抑,女性不自觉地落入拜伦式英雄的爱情陷阱中牺牲自我、丧失自我,甘做爱的囚徒。
  拜伦的作品中,女性肉体的美艳——一种“生物属性”,是女性取得人之价值的必要条件。他在《唐璜》中直陈“我恨矮胖太太。”但对于男性,拜伦则强调男性的价值在于其“社会性”,这是一种明显的性别歧视。《唐璜》中的女性人物从10岁的稚女莱拉到老妪品契别克太太,从妙龄少女海蒂、奥罗拉, 到少妇朱莉亚、古尔佩霞以及中年妇人阿德玲、凯瑟琳和费兹甫尔克夫人均为佳丽。《异教徒》中拜伦把处于土耳其奴役下的希腊秀美河山与一位刚断气美人的弥留魅力相提并论: 蕾拉这位被“沉塘”的姬妾就是死了也仍旧貌如天仙。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拜伦偏向塑造美女人物原无可厚非,但他总是将对女性的赞美停留在肉身躯壳上,这显然是他将女性视为性工具的男性欲望在作品中投射的必然结果。长相的美丑成为她们能否在拜伦的文本中获取生存权的关键,而长相平平缺乏性魅力的大多数女性根本被拜伦否决了出场和存在的机会,更不用提获得男性世界的认同了。
  在其作品中,女性的命运受男性的支配。“拜伦式英雄”总是扮演着“英雄救美”的救世主角色,女人们总是作为被拯救的对象出席:曼弗雷德要将恋人的灵魂从地狱中解救出来;异教徒抢救情人蕾拉;唐璜救下土耳其孤女莱拉;海盗康纳德将葛娜拉从大火中救出;赛里姆欲将苏蕾卡从包办的婚姻的枷锁中解救出来。男性是拯救者,女性在崇拜、报恩中迷失了自我。事实上,英雄们也是迫害女性的始作俑者。海盗头子康纳德打劫商船杀人无数,只因曾从火中救出一群女眷,就一跃成了“罗宾汉”,名垂千史。但问题是,女眷之所以需要男人救,男人之所以成为英雄,全因为男人放了一把火,又是男人把她们关在塔楼中令其无法自救,只有被动等待。可见,男人们合力共谋以牺牲女性的独立和生命为代价打造了“拜伦式英雄”的伟岸身姿,并以此作为继续弱化奴化女性的口实。如果他们不用色相审美和道德天性的男权观念将女性囚禁于深宅高阁,让她们把时间和精力全浪费在梳妆打扮上,以至于身体虚弱,理性能力萎缩,她们怎么会在人生中如此缺乏自我决策、自我行动的能力,怎会无助地等待男性的拯救?这一切都凸现男性自己“拜伦式英雄”的形象更为高大,从而进一步摆布女性的命运却让
  其浑然不知。
  
  三 “双性同体”式结论
  
  拜伦一方面赞扬女性,一方面却难以相信女性。在矛盾心理中挣扎的拜伦没有成为女性主义的开创者,他试图走的是一条折衷的道路:在男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化解两性矛盾。在《唐璜》中,他用女性的特质对男性进行刻画、完善男性形象唐璜;同时也用男性特质描绘女性形象。在第9章中,拜伦这样描述唐璜:“……他个子苗条,脸红而无髯须;……这外表看来像天使一般的人……”。唐璜时不时地表现出优柔、软弱和被动,这一点在他与海蒂和苏丹王妃交往的被动中暴露无遗。海蒂“和父亲眉目身段都很相似,只是在性别和年龄上有差别。”而苏丹王妃更是表现出男权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王者霸气,拜伦描述道:连她的笑也凌人,尽管笑得美;她的点头决不意味对人的迁就;她的秀足像是觉到她的高贵,也有自己的意志,显得很执拗,仿佛是踩着人的颈;为了更充分标志她的地位,还有一把匕首悬在腰间。
  拜伦试图模糊男女之间的界限,在性别之间交叉混淆的描述体现了拜伦矛盾的女性观,这是他试图以诗的形式解决内心矛盾的表现。这在无意中切合了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女性主义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Androgyny),即“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人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王还,1992)考虑到拜伦所处的时代,他很难会上升到女性主义的高度考虑女性问题,但是拜伦试图消除男女之间在两性对立基础上构建起的思维和意识的界限,让女性和男性获得自由。
  
  四 结语
  
  拜伦一面热情颂扬女性,一面又蔑视女性,表明了他模糊矛盾的女性观。这正是法国大革命自由和解放的思想以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男权制社会意识对拜伦双重作用的集中体现。在矛盾的挣扎中,拜伦试图打破男女之间绝对对立,模糊男女之间在两性对立基础上构建的思维和意识界限,体现了拜伦的进步性和先验性。
  
   参考文献:
   [1] 查良铮译:《唐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2] 杨德豫译:《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 李锦绣译:《东方故事诗》(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4] 杨熙龄译:《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
   [5] 易晓明译:《飘忽的灵魂:拜伦书信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6] 戴维·赫布鲁克:《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纽约大学出版社,1989年。
   [7] 弗吉尼亚·伍尔夫,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书店,1992年。
   [8] 鹤见辅,陈秋凡译:《拜伦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
   [9] 刘春芳:《海蒂——拜伦笔下拜伦式的女英雄》,《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10] 王美萍:《爱情的囚徒》,《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1] 禹燕:《女性人类学》,东方出版社,1989年。
   [12] 左金梅:《从“怪异”理论看拜伦的〈唐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孟凡茂,男,1965—,山东日照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研究与英语实践教学,工作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关于《尤利西斯》,一种观点认为它是自然主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现代主义的。雷勒·厄米格指出:“《尤利西斯》的早期著名批评家T.S.艾略特与艾兹拉·庞德,就以对立的方式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统战部近日组织市各民主党派专家服务团,到新华区西高皇街道高庄村,为农民朋友进行义务服务。服务团由医疗、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十几位专家组成。 Recently
癌症病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这里只谈与饮食的关系。1.食管癌:经调查研究,己发现以下几个要点,①缺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②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锌、镁、硒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去年曾报道了一位中年女性染发致癌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项对2600人的调查中发现,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其中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
日前,在天津市举行的国际肛肠外科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直肠癌保肛手术研讨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已继肺癌、胃癌之后列第三位。天津市人民医院吴菲教授在2009例直肠
《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短暂一生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命运的一个缩影。置身于庞大白人文化环境中的他,在一种摆脱自身黑色标记的强烈渴望与潜意识中,知道自己永远摆脱不
近年来,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并趋向年轻化。更为严重的是,北京市乳腺癌的发生率正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乳腺癌不仅,造成了女性性征器官的损毁,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心理健康,甚至危及到女性生命。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一些新的女性生理特点相应出现,这为乳腺癌的发病提供了温床。科学统计显示,以下10种人将是
一、引言海明威是20世纪前半叶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那言简意赅的写作风格成为无数文学评论家争相评论的对象,然而这些评论主要针对海明威著名的中、长篇小说而言的, I. INTR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从埃德娜对丈夫的不满入手,以埃德娜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情感意识和性欲意识为主线,以埃德娜与罗伯特和阿罗宾之间的感情为辅线,探讨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融合关系以及女性对男权中心文化的反抗。  关键词:凯特·肖邦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男权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顾晋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兼外二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0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