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操作体验 促进自主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拔河比赛,我们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看,这是谁跟谁进行比赛?(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拔河的场面)
  生1:这是小兔队跟小猫队、小狗队跟小猴队进行比赛。
  师:你能看出哪两个队正在比赛吗?
  (多媒体画面上闪动着两根绳子,一根是直直的,一根是弯的)
  生2:小狗队跟小猴队正在比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因为他们的绳子是直直的,只有两队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生3:小兔队和小猫队的绳子是弯的,说明他们还没开始比赛。
  师:说得真好!小狗和小猴两队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评析:以儿童熟悉的动画情境为切入点,引出学习内容,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了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教师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为认识线
  段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操作体验,感知线段特征。
  (1)感知线段的“直”。
  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桌上的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弯的。
  生:有点直,不是很直。
  师:你能想出方法,使它变得像小动物们正在拔河的绳子一样直吗?(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使毛线变直的?
  生3:我们是两人合作拉的,即一人拉着毛线一头,毛线就直了。
  生4:我是用两只手抓着线的两头拉直的。
  生5:我是抓着毛线的一头把它提起来的。
  师:哪种做法能使毛线变得很直呢?大家试一试,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6:两头都用手捏着用力拉的线很直。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这位同学两手之间的一段线叫做线段。
  师: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感知线段的“端点”。
  师: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后就得到了线段,两手捏住的地方,即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师: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
  让学生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总结线段的特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拉毛线的活动,使学生在“曲”和“直”的比较中,初步形成线段“直”的特点。教师运用直观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中“两手捏住的地方”和“端点”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逐步引导,构建线段模型。
  (1)引导建模。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拉的毛线是不是线段?(教师演示:横着拉、竖着拉、斜着拉)
  生:都是线段。
  师:为什么都是线段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请一名同学上来,用自己手中的线段和老师手中的线段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2:老师的线段比同学的长。
  师: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比较,看谁的线段长一些,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线段的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是横着、竖着,也可以是斜着的。线段还有长短之分。那么,“线段”在数学上如何表示呢?数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大家看: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在这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别画上两条小短竖,这样的图形就可以用来表示“线段”。(教师边说边板书:______)
  师:同学们,你们能指着图说一说线段的特征吗?
  生3:线段中间的一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师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端点_______端点)
                                     直
  (2)辨别练习。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大家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在判断中说明“是”或“不是”的理由,以加深理解)
  【评析:让学生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容易理解和接受,记忆深刻。在学生认识线段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及时进行相关练习,使学生在辨析中对线段的特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
  3.联系生活,找出相关线段。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线段的基本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现很多与线段有关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数学书上也发现了线段:书的这条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它的端点在这条边的两头。请同学们拿起数学书,跟着老师用手从这一端到那一端轻轻地摸这条线段,你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再摸一摸书的其他线段,同桌相互指一指线段的端点。
  师:生活中的线段有很多,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吗?请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黑板的边是线段。
  生:电视机的边是线段。
  生:桌子的边是线段。
  生:每块地砖上有四条线段。
  生:我的小尺的边也是线段。
  ……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一本旧书,指着书边)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6:这不是线段,因为它的边不直,书的角都翘起来了。
  生7:这条边不是线段,因为书的边掉了一段。
  师:这样的书,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我们要爱护书本。
  【评析:在学生对线段特征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善于思考的探究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开放训练,掌握线段的画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请大家试一试,看谁画得最好。
  (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画的线段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把你画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是用小尺画的。先画一个端点,从这点引出一条直线,最后再画上另一个端点。
  生:我先画出两个点,然后用小尺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师:真不错,大家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我先用小尺画出直线,再在两头画上端点。
  生:我用文具盒的边画了一条线段。
  生:我是用铅笔沿着数学书的边画的。
  师:大家画得都很好。想一想,我们在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呢?谁愿意提醒大家?
  生6:要按紧小尺,不然就画不直了。
  生7:不能忘记画两个端点。
  生8:表示两个端点的短竖不要画得太长。
  师:他们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请同学们再画一条线段,好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运用不同的工具与选择不同的方法画出线段,并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启发。这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现在来做几个与线段有关的游戏,好吗?
  游戏1:数线段。(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看,这些图形里有线段吗?找找看,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数好后填在()里,再相互交流。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生: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线段。
  生:长方形中也有四条线段。
  生:五边形中有五条线段。
  生:我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七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十边形呢?
  生6:是由七条线段、十条线段围成的。
  师:对,一个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就叫做几边形。
  游戏2:折线段。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纸片,上面有几条线段?(四条)现在把这张纸折一下,打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折痕也是一条线段。(该生展示自己折的线段,并指出端点)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折出多少条线段?(无数条)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试一试,折好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说一说,怎样折出的线段最长?
  生2:只有沿着对角折出的线段是最长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这张纸可以折出几条这样长的线段?(2条)
  游戏3:连线段。
  师:黑板上有两个点,你能把这两个点连成线段吗?试试看。
  师:两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
  生1:只能画出一条线段。
  师:说明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如果黑板上给你三个点,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猜想一下,画出来的会是什么图形?
  生2:我猜是三角形。
  师:请大家试一试。(验证交流)
  师:现在黑板上给你这样的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先猜一猜再画一画,能画出几条线段?
  生3:可以画出四条线段。
  生4:可以画出六条线段。
  师: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画法?(投影展示两人画的图形,让学生讨论辨析)
  生3: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没有把对角上的两个点连起来,应该是每两点之间都可以连成线段。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大家为他鼓掌!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灵活多样和富有情趣的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数一数、折一折、连一连、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四、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线段。
  生:我知道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
  生:我学会了数线段和画线段。
  生:我还知道两点之间都可以画一条线段。
  生:我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大家看,这是一幅漂亮的图案(投影画面),它是由小棒拼成的。这些小棒直直的、细细的,可以看作是一条条线段,你能利用手中的游戏棒来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吗?拼好后,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还可以相互欣赏。请同学们课后去拼一拼,好吗?
  【评析:让学生自主总结全课的学习内容,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欣赏小棒拼图过程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后继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抽象概念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感受分类  师(板书“分类”):听说过“分类”吗?在座的全体人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略)师:看来,“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作业,使作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学
《舞台哲理》蕴藏着余秋雨对知识分子文化和当代人文精神的影响,以及他为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方式所找到的新途径:走向社会,走向民间。  基本信息  书名:《舞台哲理》  作者:余秋雨  ISBN:978-7-5002-2580-5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33页  定价:25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舞臺哲理》是余秋雨文集《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介绍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其创作的这本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而美妙的海底世界。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定篇目,这本小说也常出现在试卷中。  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呢?从“类型小说”的特点入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文学创作一直有两个倾向,一个是类型化倾向,另一个是创新性倾向。文
一、游戏与激趣    1.换字游戏。师(板书“换交”):同学们,你们知道“交换”是什么意思吗?生:严老师,你把“交换”写反了,写成了“换交”。师:你的眼睛真厉害,老师的错误逃不过你的双眼。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改正呢?  生:只要把“换交”两个字交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演示交换过程,然后把板书的“换交”改成“交换”)    2.换位游戏。  师:谁愿意与老师交换所在的位置?(学生纷
婷婷是个漂亮的女孩,可是一张嘴满口发黑的牙齿就会把人吓一跳。对此,她妈妈也非常困惑,从小没少督促婷婷刷牙,也没有放纵她吃糖,而且喝完牛奶和酸奶后一定会漱口,牙齿怎么还会这样? 1.少吃糖不等于预防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的发生与食物,尤其是糖的关系密切。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家长只想到限制孩子吃糖果、巧克力等,却忘记防范其他食物种类中所含的丰富的“糖”。儿童爱吃的食物多
有效的课堂,应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苦苦探索后的发现,应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应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般抛砖引玉式的独特境地,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应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应有“精鹜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来课堂教学的“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差异”资源——因势利导,原汁原味    心理学家加德纳的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头戏”。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明晰,易于掌握,且对于思维灵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依葫芦画瓢”。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到中高年级,计算反而成为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作为教师,一方面对此种状况的产生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拼命地布置练习,希望学生在广阔的题海中多体会一点,因为熟能生巧。不过,此种方法的效果如何呢?事倍功半!这时候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同修习者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  清代刘熙载所作《艺概·书概》中提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代王澍所作《论书剩语》中指出:“作字如
画家简介:  张宏坤,号自得堂主人,1978年出生于河南辉县,现定居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书法学校、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现为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画家,北京国艺轩文化研究院书法家,汉唐书画网艺术家等。  2014年参加“厚土开封·百名著名画家作品展”,2015年参加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助力“一带一路”暨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成立四周年公益笔会,2016年参加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