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展性课程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有力补充。家长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可再生性。我校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的资源,弥补学校拓展性课程资源的不足,与家长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自身丰富的阅历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充分依托并挖掘家长资源,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新途径、新策略,为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加砖添瓦。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节日课程——让家长成为参与者
节日课程作为我校拓展性课程之一,实现了教材、课时、资源、评价各环节的规范化。我们选择了十大节日(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建队节、元旦)作为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主题(“讴歌祖国”“文化传承”“悦纳自己”“感恩祝福”),按年段安排活动,既有课内又延伸至课外,这样便于集中研究某一主题,又能深入了解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如妇女节,低段开展“我对妈妈知多少”的知识抢答、“妈妈最喜欢的颜色”“妈妈最喜欢吃的小菜”在你来我往的知识抢答赛中感受到母子之间的相知度、默契度;中段开展“小树的名称是我和妈妈的组合”进社区植树活动,妈妈和孩子共植一棵树,并以两者名字的组合命名,领养这棵树,平时进行护养;高段开展“梳一次头发、涂一次口红”为妈妈打扮活动,家长则通过各种形式(视频、拍照、文字)记录孩子的活动过程,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还要写出孩子的感受。
(二)成长课程——让家长成为分享者
我们整合了成长课程,设计有仪式感的活动环节,让家长见证并分享孩子的成长与快乐。
如有仪式感的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课程:首先,一年级新生与家长牵手,跨入“智慧之门”,定格新学期伊始的美好瞬间,正式开启属于自己的小学生涯。接着,全体一年级新生及家长齐聚操场,开始隆重的入学仪式。活动中,新生们在学校小主持人的引领下进行下列活动,“生正衣冠”意为做一个穿着整洁的人;“朱砂启智”。一年级班主任用心地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寄寓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启蒙描红”。孩子们在书法教师的带领下写下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做人;“生行谢师礼”。孩子们在礼拜亲师、感恩父母中也感受了尊师孝亲的浓浓情意。
(三)活动课程——让家长成为联络者
家长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为学校实施拓展课程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服务。而家长们也乐意为孩子们服务,牵线搭桥,提供一个个活动的场所,让孩子们畅游其中。如春节送温暖的假日活动课程,在家长的联络下,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环卫站送温暖、送祝福。
(四)主题课程——让家长成为主讲者
2015学年开始,我们尝试把优秀家长请进课堂,开设主题课程之“家长魅力课堂”,至今已历时三年多,成功开设80余节课。“家长魅力课堂”实际上是学校为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搭建的一个平台,让家长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走进校园,登上讲台,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生活阅历、人生智慧等一一展示给孩子们。每星期开设一次,每次由一个年级段参加,一学年开设24课时。
二、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
第一,周密性策略。每一次活动都由德育副校长负责,在活动之前翔实地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注意事项等做一次周密翔实的安排,并告知开展活动的班级或年级教师,保证活动开展的安全性、有效性等。
第二,互动性策略。活动前与家长的互动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设计每个活动时,我们都通过电话、家访的方式,或是让家长到校,与家长进行反复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教師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和协助,与家长一起做好活动的策划和准备。我们在活动中也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做到台上台下、线上线下能互相融合。
第三,激励性策略。参与的家长为学校实施拓展课程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付出了艰辛劳动,为了激励家长们的这份热情与智慧,学校在每次活动后都颁发一张活动证书。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意犹未尽。希望这一张证书能延续下一次的活动,让课程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三、家长成为课程资源的优势
(一)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育人机制
家长参与学校拓展课程的建设,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使家长能够零距离接触学校、教师、学生。在活动中,家校形成了很多育人的共识,建立了很多共享的资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育人机制,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使家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二)弥补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拓展课程必须丰富而有持续性。家长为我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并且学生喜欢而学校缺少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和感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三)增进了亲子关系
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拓展性活动有益于父母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不少父母在参加完活动后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原来我的孩子这么能干”的感慨。同时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通过亲子互动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促使亲子关系融洽健康发展。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和学校,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我的力气用偏了。”今年春晚“郝建”的这句话还在耳边回响。学校搭建这样的平台,家长不会跑偏,反而能发挥家长之长,补学校教育之短,为我们“全面而有个性”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途径,丰富了学校资源储备,完善了学校课程建设,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责编 张 欣)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节日课程——让家长成为参与者
节日课程作为我校拓展性课程之一,实现了教材、课时、资源、评价各环节的规范化。我们选择了十大节日(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建队节、元旦)作为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主题(“讴歌祖国”“文化传承”“悦纳自己”“感恩祝福”),按年段安排活动,既有课内又延伸至课外,这样便于集中研究某一主题,又能深入了解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如妇女节,低段开展“我对妈妈知多少”的知识抢答、“妈妈最喜欢的颜色”“妈妈最喜欢吃的小菜”在你来我往的知识抢答赛中感受到母子之间的相知度、默契度;中段开展“小树的名称是我和妈妈的组合”进社区植树活动,妈妈和孩子共植一棵树,并以两者名字的组合命名,领养这棵树,平时进行护养;高段开展“梳一次头发、涂一次口红”为妈妈打扮活动,家长则通过各种形式(视频、拍照、文字)记录孩子的活动过程,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还要写出孩子的感受。
(二)成长课程——让家长成为分享者
我们整合了成长课程,设计有仪式感的活动环节,让家长见证并分享孩子的成长与快乐。
如有仪式感的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课程:首先,一年级新生与家长牵手,跨入“智慧之门”,定格新学期伊始的美好瞬间,正式开启属于自己的小学生涯。接着,全体一年级新生及家长齐聚操场,开始隆重的入学仪式。活动中,新生们在学校小主持人的引领下进行下列活动,“生正衣冠”意为做一个穿着整洁的人;“朱砂启智”。一年级班主任用心地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寄寓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启蒙描红”。孩子们在书法教师的带领下写下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做人;“生行谢师礼”。孩子们在礼拜亲师、感恩父母中也感受了尊师孝亲的浓浓情意。
(三)活动课程——让家长成为联络者
家长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为学校实施拓展课程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服务。而家长们也乐意为孩子们服务,牵线搭桥,提供一个个活动的场所,让孩子们畅游其中。如春节送温暖的假日活动课程,在家长的联络下,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环卫站送温暖、送祝福。
(四)主题课程——让家长成为主讲者
2015学年开始,我们尝试把优秀家长请进课堂,开设主题课程之“家长魅力课堂”,至今已历时三年多,成功开设80余节课。“家长魅力课堂”实际上是学校为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搭建的一个平台,让家长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走进校园,登上讲台,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生活阅历、人生智慧等一一展示给孩子们。每星期开设一次,每次由一个年级段参加,一学年开设24课时。
二、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
第一,周密性策略。每一次活动都由德育副校长负责,在活动之前翔实地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注意事项等做一次周密翔实的安排,并告知开展活动的班级或年级教师,保证活动开展的安全性、有效性等。
第二,互动性策略。活动前与家长的互动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设计每个活动时,我们都通过电话、家访的方式,或是让家长到校,与家长进行反复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教師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和协助,与家长一起做好活动的策划和准备。我们在活动中也注重学生的互动性,做到台上台下、线上线下能互相融合。
第三,激励性策略。参与的家长为学校实施拓展课程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付出了艰辛劳动,为了激励家长们的这份热情与智慧,学校在每次活动后都颁发一张活动证书。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意犹未尽。希望这一张证书能延续下一次的活动,让课程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三、家长成为课程资源的优势
(一)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育人机制
家长参与学校拓展课程的建设,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使家长能够零距离接触学校、教师、学生。在活动中,家校形成了很多育人的共识,建立了很多共享的资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育人机制,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使家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二)弥补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拓展课程必须丰富而有持续性。家长为我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并且学生喜欢而学校缺少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了一种新的体验和感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三)增进了亲子关系
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拓展性活动有益于父母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不少父母在参加完活动后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原来我的孩子这么能干”的感慨。同时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通过亲子互动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促使亲子关系融洽健康发展。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和学校,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我的力气用偏了。”今年春晚“郝建”的这句话还在耳边回响。学校搭建这样的平台,家长不会跑偏,反而能发挥家长之长,补学校教育之短,为我们“全面而有个性”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途径,丰富了学校资源储备,完善了学校课程建设,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