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农村已开始走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由于我国的地形复杂,大部分农民还没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城镇水质污染开始向农村蔓延,无为的浪费致使水资源缺乏、用水效率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此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本文就我国农村水资源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117-0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人均占有量为2 500 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缺水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饮水困难、农业平均每年缺水逾300亿 m3[1]。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
1、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2]。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2 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毫无节制的使用,造成硝酸盐污染,破坏水资源,尤其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污染;还有牲畜和人的粪便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中,使水体存在遭受寄生虫污染的危险;而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是将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等水域,由此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更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污染。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已经面临很多困难,水体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而威胁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3]。水污染加剧是引起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
1.3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水源的利用率明显偏低,而农村的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较严重,生活供水与生产灌溉所用的管道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我国农田灌溉的输水方式以传统的土渠为主,塑料、混凝土等有效的的输水渠道还没有得到普及。目前,在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统计中,渠道灌溉只有30%~50%,机井灌溉也只有 60%,“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1.4 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灌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2、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2.1 面对市场,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事企”分离
目前,大中型灌区的经营管理以行政管理经营为主体,即地方行政(政府)或水行政(水利厅、局)行使水权(闸门关启和水量调度)、财权(水费收支和财务管理),灌区无调水权和财权,水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在通过一定方式划拨,行政过多干预灌区管理权限和正常秩序,导致灌区事企不分,缺乏活力和积极性,既不利于灌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灌区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加大节水宣传。通过大力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节水的意识,从思想上适应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种植结构,确定农业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模式[4]。建立完善的节水工程技术体系普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以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重点县及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防渗明渠、输水管道、喷灌、微灌等节水工程建设步伐。
2.3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农业灌溉用水井要有计划地实施计量。实现灌区末级渠系农民自主管理,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调整工农产业结果发展布局,加大乡镇工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压缩用水效率低的行业规模,淘汰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企业和行业。加大对高科技、低耗能产品的研发力度,降低耗能、耗水量大的传统加工业在乡镇工业结构中的比例[5]。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同时,加快改造和发展节水型供水设施。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快节水改造,完善灌区配套。大力推广防渗明渠、喷灌、滴灌以及激光平地、小畦灌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施用保水抗旱剂,使有限的水源得到充分与有效的利用。
2.4 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
由于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具有价值的,因此是受市场调节的。因此运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建立补偿奖励机制、惩罚奖励机制及水权交换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有效措施。补偿奖励机制。无论水价是否合理,节水对供水单位的收入带来一定冲击,为了鼓励供水单位节水,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补偿奖励的数额足以调动节水的积极性。惩罚奖励机制。需水单位是节水的主体,国家和政府制订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节水指标,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水权交换机制。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研究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
3、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们要正确把握农村水资源的特点,将农村水资源的现状和多个领域相结合,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并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良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下,构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发挥我国农村水资源的优势,带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爱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3(07).
[2] 郑环.徐州市农村水资源的管理与规划[J].科技资讯.2006(26).
[3] 王季震,赵宏杰.南水北调后郑州市水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02).
[4] 宋兴治.浅谈铁岭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地下水.2010(05).
[5] 黄海斌.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作者简介
赵慧娟(1979—),女,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117-0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人均占有量为2 500 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缺水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农村饮水困难、农业平均每年缺水逾300亿 m3[1]。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
1、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2]。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2 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毫无节制的使用,造成硝酸盐污染,破坏水资源,尤其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污染;还有牲畜和人的粪便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中,使水体存在遭受寄生虫污染的危险;而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是将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等水域,由此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更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污染。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已经面临很多困难,水体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而威胁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3]。水污染加剧是引起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
1.3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水源的利用率明显偏低,而农村的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较严重,生活供水与生产灌溉所用的管道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我国农田灌溉的输水方式以传统的土渠为主,塑料、混凝土等有效的的输水渠道还没有得到普及。目前,在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统计中,渠道灌溉只有30%~50%,机井灌溉也只有 60%,“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1.4 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灌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2、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2.1 面对市场,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事企”分离
目前,大中型灌区的经营管理以行政管理经营为主体,即地方行政(政府)或水行政(水利厅、局)行使水权(闸门关启和水量调度)、财权(水费收支和财务管理),灌区无调水权和财权,水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在通过一定方式划拨,行政过多干预灌区管理权限和正常秩序,导致灌区事企不分,缺乏活力和积极性,既不利于灌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灌区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加大节水宣传。通过大力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节水的意识,从思想上适应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种植结构,确定农业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模式[4]。建立完善的节水工程技术体系普及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以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重点县及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防渗明渠、输水管道、喷灌、微灌等节水工程建设步伐。
2.3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农业灌溉用水井要有计划地实施计量。实现灌区末级渠系农民自主管理,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调整工农产业结果发展布局,加大乡镇工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压缩用水效率低的行业规模,淘汰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企业和行业。加大对高科技、低耗能产品的研发力度,降低耗能、耗水量大的传统加工业在乡镇工业结构中的比例[5]。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同时,加快改造和发展节水型供水设施。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快节水改造,完善灌区配套。大力推广防渗明渠、喷灌、滴灌以及激光平地、小畦灌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施用保水抗旱剂,使有限的水源得到充分与有效的利用。
2.4 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
由于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具有价值的,因此是受市场调节的。因此运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建立补偿奖励机制、惩罚奖励机制及水权交换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有效措施。补偿奖励机制。无论水价是否合理,节水对供水单位的收入带来一定冲击,为了鼓励供水单位节水,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补偿奖励的数额足以调动节水的积极性。惩罚奖励机制。需水单位是节水的主体,国家和政府制订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节水指标,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水权交换机制。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研究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
3、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们要正确把握农村水资源的特点,将农村水资源的现状和多个领域相结合,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并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良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下,构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发挥我国农村水资源的优势,带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爱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3(07).
[2] 郑环.徐州市农村水资源的管理与规划[J].科技资讯.2006(26).
[3] 王季震,赵宏杰.南水北调后郑州市水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02).
[4] 宋兴治.浅谈铁岭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地下水.2010(05).
[5] 黄海斌.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作者简介
赵慧娟(1979—),女,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