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的树木不仅是“城市之肺”,还可能是“城市汗腺”。大自然保护协会与C40城市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日前联手发布最新报告《种出好空气》,称种树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的自然之道。当前的城市绿化已经为超过5000万人带来了清洁和凉爽的空气。
城市绿化有很多潜在好处
这项研究是针对全球245个城市开展的,它们的人口约占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1/4。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城市目前植被的覆盖率、颗粒物、人口密度等地理空间信息,预估了为达到空气净化效果,城市未来需要沿街种植树木的规模和潜在回报。
研究发现,如果全球每年投入1亿美元用于树木的种植和维护,未来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7700万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会降低雾霾,减少细颗粒物污染,让6800万人受益。
城市绿化的确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和粉尘。有资料显示,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0.73吨氧气。可见植物对污染物具有吸收和转化能力。而植物叶面上的一层绒毛,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可以对粉尘起到滞留和过滤作用。等到下雨时,滞留在叶面的粉尘被冲刷下来,就起到了降尘的作用。据测定,夏季成片林地减尘率可达61.1%,冬季亦有20%左右,街道绿化带减尘率为22.5%~85.4%。
城市园林绿地还可缓解热岛效应。园林植物,特别是树木,通过对太阳热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遮挡作用,再加上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可以消耗大量热能,起到为城市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进而缓解热岛效应。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美国亚特兰大市,它地处北纬33度,和中国长江流域的火炉城市武汉、南京纬度差不多,却气候宜人,是北美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原因就在于亚特兰大是一个森林化的城市,近80%的土地被绿树覆盖。加上它是一个高地城市,热气不会积聚,因此城市地表和空气的温度都有所下降。
中国城市绿化呈现“两头好,中间差”特色
根据国际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应为50%以上才合适。但到2015年年末,住建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10.5万公顷,绿化覆盖率40.12%;建成区绿地面积190.8万公顷,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36.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5平方米。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均在逐步抬升,但增长缓慢。
而且,随着城市工业污染的不断加重,过慢的绿地增长速度还呈现出一种“两头好,中间差”的中国特色,即特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以及小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都很高,反而大中型城市绿化水平较低。
城市绿化受到很多限制,大中型城市处于快速发展中,土地需要先满足居住、交通等需求,留给绿化的面积有限;城市绿化还需要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城市经济条件有一定要求,比如那些缺水的城市,城市绿化植树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追求绿化覆盖率。
把屋顶和建筑外墙利用起来
那么,没太多空闲土地绿化的城市是否就无计可施了呢?如果能增加屋顶和建筑物外墙上的绿化,既可解决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达到缓解居所热岛效应的效果。
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绿化的屋顶,室内温度夏天可以降低2~5摄氏度,冬天可以提高2~5摄氏度;能吸收空气中30%的粉尘,吸收并储存6%的雨水。2015年10月,上海推出新规定,要求所有新建房屋屋顶和建筑墙壁至少有50%被植物覆盖,并计划在2016年建造40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到2020年,上海建筑的屋顶和墙壁上将有200万平方米被绿化。
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曾鼓励屋顶绿化,但很遗憾没有坚持下来。屋顶绿化虽不会占用城市土地,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屋顶绿化没有地下水供给,仅靠自然降雨是不够的,需依靠人工浇灌。因此,推行屋顶和外墙绿化,需要政策和财政支持,谁来种,谁出钱,谁维护,都需要政策来解决。
城市绿化有很多潜在好处
这项研究是针对全球245个城市开展的,它们的人口约占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1/4。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城市目前植被的覆盖率、颗粒物、人口密度等地理空间信息,预估了为达到空气净化效果,城市未来需要沿街种植树木的规模和潜在回报。
研究发现,如果全球每年投入1亿美元用于树木的种植和维护,未来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7700万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会降低雾霾,减少细颗粒物污染,让6800万人受益。
城市绿化的确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和粉尘。有资料显示,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0.73吨氧气。可见植物对污染物具有吸收和转化能力。而植物叶面上的一层绒毛,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可以对粉尘起到滞留和过滤作用。等到下雨时,滞留在叶面的粉尘被冲刷下来,就起到了降尘的作用。据测定,夏季成片林地减尘率可达61.1%,冬季亦有20%左右,街道绿化带减尘率为22.5%~85.4%。
城市园林绿地还可缓解热岛效应。园林植物,特别是树木,通过对太阳热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遮挡作用,再加上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可以消耗大量热能,起到为城市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进而缓解热岛效应。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美国亚特兰大市,它地处北纬33度,和中国长江流域的火炉城市武汉、南京纬度差不多,却气候宜人,是北美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原因就在于亚特兰大是一个森林化的城市,近80%的土地被绿树覆盖。加上它是一个高地城市,热气不会积聚,因此城市地表和空气的温度都有所下降。
中国城市绿化呈现“两头好,中间差”特色
根据国际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应为50%以上才合适。但到2015年年末,住建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10.5万公顷,绿化覆盖率40.12%;建成区绿地面积190.8万公顷,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36.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5平方米。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均在逐步抬升,但增长缓慢。
而且,随着城市工业污染的不断加重,过慢的绿地增长速度还呈现出一种“两头好,中间差”的中国特色,即特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以及小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都很高,反而大中型城市绿化水平较低。
城市绿化受到很多限制,大中型城市处于快速发展中,土地需要先满足居住、交通等需求,留给绿化的面积有限;城市绿化还需要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城市经济条件有一定要求,比如那些缺水的城市,城市绿化植树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追求绿化覆盖率。
把屋顶和建筑外墙利用起来
那么,没太多空闲土地绿化的城市是否就无计可施了呢?如果能增加屋顶和建筑物外墙上的绿化,既可解决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达到缓解居所热岛效应的效果。
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绿化的屋顶,室内温度夏天可以降低2~5摄氏度,冬天可以提高2~5摄氏度;能吸收空气中30%的粉尘,吸收并储存6%的雨水。2015年10月,上海推出新规定,要求所有新建房屋屋顶和建筑墙壁至少有50%被植物覆盖,并计划在2016年建造40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到2020年,上海建筑的屋顶和墙壁上将有200万平方米被绿化。
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曾鼓励屋顶绿化,但很遗憾没有坚持下来。屋顶绿化虽不会占用城市土地,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屋顶绿化没有地下水供给,仅靠自然降雨是不够的,需依靠人工浇灌。因此,推行屋顶和外墙绿化,需要政策和财政支持,谁来种,谁出钱,谁维护,都需要政策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