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槐花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槐花


  走在校园一角的小径上,忽地听到几声清脆鸟鸣,不禁抬头望去。这时,吸引我的不再是那几只飞舞的雀鸟,而是槐树枝头上三三两两着上的淡色紫红妆容,参差可见的花瓣像一层结扎成型的薄纱,轻盈,又不失华丽。
  单调的林子,从我看到花容的第一眼起,蓬勃出生机。
  小时候,母亲就告诉过我,红槐花是不能食用的,有毒。为什么有毒呢?大概是鲜艳的带有诱惑性的事物,总不是那么让人轻易接近的吧。
  老家栽植的多是开白色槐花的槐树,红槐虽然漂亮,但是放在身边又不能食用,总归是一种缺憾,倒不如种上白槐,槐花可以食用,槐木可以农用,还带着一定的观赏性,可谓一举多得。

  那时候,村中隔几户人家,门前屋后便会栽植一棵或几棵槐树,多是十数年或者几十年前植下的,可能是某一位商贩到村集上贩卖树苗,价格公道,村民你买一棵、我买一棵,最后村中处处都有了槐树。每至四五月份槐花绽放,幽香四溢时,村里大大小小的巷子都会热闹起来,村民大多在黄昏之时“忙碌”,男人们拿着竹竿敲槐花,女人们便一边说笑着一边在下边捡拾。再后来,男人们手中的工具就变成了在竹竿顶端绑上一把镰刀的“长镰刀”,在不伤树体的情况下,将一些花实饱满、花瓣累累的枝条割下来,再取槐花。
  总之,摘取槐花是一件极为热闹的事,整个村子、各条巷子都会动起来,村民们嘴角上扬的开心情绪浸透在每一个角落。未必是每个人都喜欢食用槐花,但大家能在农忙之余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也是极为难得的,将槐花分享于人也是村民们的一片盛情——不论东西贵贱,给人最好的、最新鲜的。槐花简单清洗后即可食用,由于槐树不易招虫害,所以村民们平日里也不打农药。
  槐花给我最深的记忆是,母亲做的槐花饼。饼色金黄,外酥里嫩,吃起來既有蛋饼的绵软又有槐花的嚼劲,十分清香。每当母亲将做好的槐花饼分与邻居,叔叔阿姨们总是会忍不住赞叹母亲的厨艺。那时候,我常常守在小铁锅的旁边,母亲刚将煎好的槐花饼取出,我便抢着去盘子里拿,跟小伙伴们分享,你一块、我一块,有时候比较烫,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拿在手里还是咬在嘴里比较好,但不论放在哪里,总是开心的不亦乐乎。
  如今,平底锅渐多,煎出来的槐花饼形状已经相当完整了,但味道却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尤其是小吃铺子大批量售卖的饼,硬邦邦的,仿佛那不是一种美味,只是一种果腹的食物,槐花饼、土豆饼、茭瓜饼,吃起来都是一种相差无几的面饼味,让人在惆怅童年不再、父母老去的同时,更添了深深的失落感。
  渐渐长大,认识到槐花的机会增多。沙路的两旁种着槐树,槐花开时,也常常有附近的村民去摘取;槐树又被称作“洋槐”、“刺槐”,木质坚硬,是制作各种农用器具柄把的理想木材,但其生长缓慢,极少有粗壮的大树,树干基本上都比较细条;蜜蜂采得槐花蜜,品质也极为好,品质和营养还要胜过枣花蜜……
  时过境迁,回家的次数渐少,村子里的槐树也被砍伐的所剩无几,知道我喜欢吃槐花饼,每至槐花盛开的季节,母亲总会想办法摘一些槐花放在冰箱,等我回家时,再煎成槐花饼,吃第一口时还是熟悉的味道,再吃,便心有感慨万般了。回家的时候,也常常有邻居送来槐花,这么多年,一切都变了,唯有那份情,所有人都还保留着。
  我们家并没有栽种槐树,但我想,母亲的心头大概种着一株槐树吧,每当槐花开放的季节,她从不会忘记收集,一丝不苟是她多年来的坚守。每每尝到槐花饼,即使是在外边、味道并不鲜美,我也总会大口吃掉,眼泪盈满眼眶的瞬间,一切味道都是多余的,我能想到母亲的笑容和满满的成就感,就像是母亲采摘槐花时会想起我时一样,那仿佛是一种契约,用无私的爱连接着母亲和她的孩子。
  母亲的槐花,在这个季节,一场雨后,花实必将开得更加绚烂和饱满。

亲情草莓


  周末下午,闲来无事,应朋友之邀,前往距他住处六十里外的老家采摘草莓。
  每至草莓这种水果上市的旺季,我倒是常吃常买,采摘还是头一次。
  已经是四月下旬,过了游人采摘的旺季,大棚中的采摘者三三两两,倒是我们一行五人显得颇为隆重。
  朋友的父母一看就是那种和善的农民,叔叔一直对我们笑着讲不要客气,摘大的、熟透的,多摘一些带回去,而阿姨虽然跟我们说话时有些拘束,却主动帮我们采摘草莓,我们还没有开始弯腰行动,阿姨已经摘了一大捧。
  草莓采摘的后期,正是露天蒜苗割取蒜薹的黄金时期,这时的蒜薹肉质又肥又嫩,味道极其鲜美。
  朋友跟父母提及要带些蒜薹回去,于是一家三口便去田间割取蒜薹去了,大棚里留下我们四人边玩边摘,刚开始的时候看到红绿相间的草莓有些目不暇接,不断摘,不断往桶里放,成熟的草莓极其怕碰,因此我们几个人的盛放动作又不得不轻些,显得有些笨拙。
  不论是香莓还是奶莓,我们几人倒是分不清,不过根据大棚里边的间隔划分,以及草莓的口感,我们还是能判断出品种的不同。等着我们几个采摘满桶,一个朋友提议出去,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快步走向出口。为什么呢?弯腰站起、站起弯腰,反复的动作让我们累的额头上都出汗了,这时候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大棚的闷热,不禁头大。草莓采摘、运输,再到顾客的手中,着实不易。
  我们几个人出去时,朋友和他父母已经在装车了,草莓怕颠,等着放进我们几个的桶,后备箱已经塞不进东西了,叔叔只能将还没装的东西放到一边,等着过几天孩子回来再带上。
  “我们这是满载而归。”
  “他每次回来都这样,空着手来,拿着东西就走,跟掏了一把火似的。”
  返程路上,大家开起了玩笑。
  是啊,已经不止一次吃过朋友家的草莓,城里柴贵油贵,所以但凡是老家有的东西,朋友的父母都会让他带到城里。
  叔叔阿姨没有挽留儿子,但从回去到返程这之间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都是跟他在一起的。有些唯唯诺诺,但眼里却流露出藏不住的疼爱。也许对他们来说,不论儿子是回来干什么,只要能常常见到儿子,终归是美好的。即便是时间再短,心里也能得到些安慰。
  我不禁有些羡慕起来,自己离家远也不可能常常回去,即便是带点特产都要感慨路途遥远,这时候有些愧疚,每每离乡,父母眼中的那份对我的依恋之情与朋友的父母脸上无法掩盖的落寞如出一辙。可能那就是父母无私的爱吧,千载万载,不曾更改与变质。
  我想,如果草莓有情,大概会很高兴吧,它是一种媒介,一种父母与儿子间接触的载体,让那份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更加完整和纯粹。在更远的岁月,想必每每看到草莓,彼此都会想起对方的笑容,即使被距离阻隔、相聚遥遥。
  草莓香甜,而唯有亲情草莓,才能甜到彼此的心坎里。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毫无疑问,人应当具有家国情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家国情怀呢?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高三的学生,在离高考前三个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得知消息,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投入紧张的备考复习,不迟到,不早退,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高考分数揭晓的当晚,他和同学一起守在电话机旁,当得知自己达到一本分数线时,他幸福地离开了人世。  一个
期刊
幾个月前,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引得多少国人在网上幸灾乐祸,甚至扯出“八国联军”的陈年旧事;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国人激动之余发现华为老总的女儿在使用苹果手机,为她套上了“叛国”的“罪名”。这样不理智爱国的行为,来源于认知的肤浅,他们倘若亲眼见过或是稍有了解巴黎圣母院内的文物,自会懂得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他们倘若知道一点当年第一代苹果手机研发的不易,应该会了解学习借鉴本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期刊
“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
期刊
許多人厌弃平凡,向往非凡,其实平凡和非凡并不是对立的黑白两极。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性格不同,然而每个人都是上帝宠爱的子民。  周国平说:“人是被废黜了的国王。”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你有国王的资质,你有国王的潜能,只是被时间废黜罢了。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你,世界上总有一处等待你的降临,无需为现在的平凡担心,令人咋舌的潜能正等待你的开启,去为世界的某片空白涂抹靓丽
期刊
元和元年  我来到永州已经一年了,此地瘴气肆虐,像极了我乱糟糟的心情。短命的改革在我心底刻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再加上母亲病逝,我落下了失眠的病症。  今天我又早早地醒了,脑海里又跳出当年的一幕幕:顺宗中风变哑,主事的二王,一个因丧母告假回家守丧,一个也中了风,宦官俱文珍等人趁机沆瀣一气,胁迫顺宗禅位,并策动神策军发动宫廷政变……宪宗一上任即颁下一道圣旨,驱赶我们这些参与改革的臣子到荒远之地,过了一
期刊
两个大学毕业生,一个因为有家庭背景而很快在理想的单位上班了,一个却因为缺乏社会关系而迟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后者叹息道:“都说路在脚下,那不过是安慰人的口号而已,平民子弟脚下哪有路!”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这倒并不是什么唯心主义的心灵鸡汤,而是无数强者的人生总结。走路要用双腿,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健康的双腿,他的脚下还有路吗?史铁生,在他19岁那年,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雙腿。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
期刊
墨子在游学鲁地时招收了一个绝顶聪明的门生耕柱子。据说此人心灵手巧,灵巧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将不起眼的东西制作成有意思的物件,用他自己的话说,融多物为一物。  墨子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芦苇叶做着乐器,只见那乐器层层包裹,吹口处尤为精致,貌似是一个不完整的埙,整体酷似一只纺锤。墨子请他吹上一曲,于是“纺锤”的圆孔处传出别致的声音,一种介于浑厚与清脆之间的声音,流淌着夏季的活力。墨子对他大为赞赏,认为他
期刊
在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占领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空前热烈,胡族音乐渗入中原,为中原音乐注入了刚强有力的异域活力,此后的许多次民族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国古典音乐。现在,我们能在国内听到各个国家的音乐,在比较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国音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家国情怀,不自觉地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味”。这便很好地诠释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启发我们,要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期刊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讲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期间诸多话语,令我辈青年为之震撼。  百年前,中国是只沉睡的雄狮,百年后,雄狮醒了,巨大的吼声惊动整个世界;百年前,中国是残垣断壁的陋室空堂,百年后,中国是金碧辉煌的摩天大厦;百年前,一批五四青年用他们的血泪寄托着对国家的忧思,百年后,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心怀理想,
期刊
我把柔软的笔尖落在气象万千的人世中,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发生在人生逆旅里的缱绻故事,人们走着,停着,我时而紧跟着他们的步伐,却也从未忘记自己脚步的韵律。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将民风写进故事里;“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乐天将民生写进故事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东坡将自己写进故事里。人生的创作永远都源于自己或他人步履所丈量的土地,而每一部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