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基底膜成分抗体在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nidermolysis bullosa hereditaria,EBH)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分单纯型(EB Simplex,EBS)、交界型(Junctional EB,JEB)和营养不良型(Dystrophic EB,DEB)三型,各型又分为若干亚型[1],鉴别较为困难,以往一般靠电镜检查来分型.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用表皮基底膜成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定位(IFMapping,IFM)技术为EBH的分型诊断提供了更简单而准确的手段[2].

其他文献
1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皮肤T淋巴细胞肿瘤。大部分MF为TH/I(CD4)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少量显示Ts/c(CD8)表型的MF[2].我们在探讨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PHA刺激下产生的白介素2(IL2)活性的同时,应用ABC兔疫过氧化酶技术对5例MF皮损内浸润细胞进行了免疫学表现型的鉴定。
报告23个多发银屑病家系及59例无亲缘关系银屑病患者HLA抗原频率分布。其增高的抗原为HLA-A19,B13、DR7(Pc<0.001),降低的抗原为HLA-C7,DQ1,(Pc<0.001),提示具有(Cw(C7)者对银屑病的发生具有某种防护作用。23个家系中,健康同胞55例,其中20例与患病同胞有一条或两条单倍型相同,经6~8年观察,4例已发病;另35例无相同单倍型
期刊
期刊
对172例具有阴茎龟头部位皮损的皮肤性病科门诊初诊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各种皮肤病17种,其中以非特异性龟头炎居多,占22.1%,性传播疾病(STD)如尖锐湿疣、梅毒和生殖器疱疹占25.0%,念珠菌性龟头夹占14.5%,固定性药疹占13.4%,并见鳞状细胞癌1例。在诊断时,应注意各种疾病的鉴别,以及STD和肿瘤的筛检,对某些皮损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我们采用体外半固体一步单层琼脂法,观察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TL-CFU)的变化,旨在对银屑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作进一步的探讨。一、病例和方法对象。银屑病21例(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7.31岁(22~61岁),其中寻常型17例,脓疱型4例,寻常型中有13例为进行期,4例为静止期。患者近期内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健康人为对照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
期刊
石膏样毛癣菌(石毛)和红色毛癣菌(红毛)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1],因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相近,常不易鉴别.我们用尿素-吲哚培养液对医学真菌中心保藏的3个属17种皮肤癣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的3个属7种138株皮肤癣菌进行实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将2种用途、3种剂型,共32份化妆品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多次皮肤刺激指数等分分级同组织病理检查积分等分分级呈直线正相关(r=0.997,P<0.01).提示可以通过多次皮肤刺激指数分级和组织病理检查积分分级来衡量化妆品刺激性的大小,也可作为化妆品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一.另外,我们提出不同用途、不同剂型化妆品的刺激性存在明显差异(P
检测了银屑病患者血小板三项指数、血浆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健康组相比,银屑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丙二醛水平增高(P均<0.01),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两二醛异常程度与病期及皮损范围有关,说明血小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综合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