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道路横断面,本文通过探讨横断面上各部位的功能和意义,寻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各部位的适宜尺寸,旨在提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分隔带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红线范围内进行,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组成。横断面的设计一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一般都是先做横断面设计,然后再做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本文研讨的城市道路对象限于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1设计依据
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道路功能、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等资料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2设计原则
(1)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分析,根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功能,采用与之相符的横断面方案。
(2)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需要。
(3)设置足够的绿化带,为城市营造优良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4)城市道路除具有交通功能以外,还兼具管线走廊的作用。横断面方案应考虑地上、地下管线布设的需求,给管线预留埋设空间。
3机动车道设计
3.1机动车道宽度
根据交通流量资料可以确定机动车道的数量。每条机动车道宽度如何确定?根据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对于大型车或混行车道为3.5m,对于小客车专用车道为3.25m。相比旧版规范的3.75m与3.5m,现行规范对车道的宽度进行了缩窄。主要原因是现代汽车科技的发展造就了ABS及整车稳定等先进技术,车辆的侧向摆动已日趋减小,这就使缩窄车道宽度成为可能。
位于工业园区、港口码头附近的城市道路,通行的工矿企业的大型车辆由于超宽所需车道也较宽。考虑到城市道路车道数一般较多,超宽车辆流量也有限,必要时车道之间可以相互调剂使用,因此,这些区域的城市道路采用3.5m宽的大车道也是适宜的。
根据大型车靠右行驶的法规,3.5m宽的车道应布置在道路外侧,3.25m宽的车道布置在道路内侧。
3.2中间分隔设施
中间分隔设施有三种:交通标线、中央分隔物、中央分隔带。应根据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要求选用合适的中间分隔设施。建议主干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形式,中央分隔带更有利于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性,提高道路交通效率。
3.3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车道宽度、路缘带宽度、中间分隔设施宽度的总和。
4 非机动车道设计
非机动车交通是减少城市交通污染,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使得中短距离出行更多的选择非机动车。横断面的规划设计重点是布置合理的非机动车道,给非机动车出行提供安全顺畅的交通保障。
非机动车道位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需要明确的是其与谁共板的问题。
4.1机非共板
机非共板即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位于一个板块,同一个平面上,二者之间没有高差。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设施有以下四类。
(1)机非混行:不安排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最外侧机动车道内与机动车混合行驶。
(2)划线分隔: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与外侧机动车道之间采用白色单实线的标线进行分隔。这种形式的非机动车道一般为单向行驶,车道宽度最小为2.5m,路面最小宽度为2.75m(含右侧路缘带)。
(3)栏杆分隔:在上述划线分隔的基础上设置分隔栏杆。
(4)绿化分隔: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与外侧机动车道之间采用绿化带进行分隔。这种形式的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含两侧路缘带)单向行驶的不宜小于3.5m,双向行驶的不宜小于4.5m。
4.2人非共板
人非共板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位于一个板块,同一个平面上,二者之间没有高差。这种形式是考虑到非机动车的出行时间具有早晚高峰特点, 而人行道的出行全天时间较平稳,非机动车在高峰时段可以借用人行道通行,行人在非机动车较少的时段可以借用非机动车道通行。采用人非共板可以使路面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
人非共板通常采用不同的路面铺装材料并结合交通标线、分隔物、绿化分隔带等设施进行路权划分。
4.3非机动车道方案选择
从交通事故情况来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事故率较高。机非共板混行矛盾较多,划线分隔与栏杆分隔也存在路权不清问题。因此,对于主干路与次干路建议选择机非共板绿化分隔或人非共板的方案,对于次干路建议选择人非共板的方案。
5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最小宽度为2.0m。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宽度是指净宽,不应包含行道树池或绿化分隔带占用的宽度。一般行道树池宽度为1.5m,绿化分隔带则更宽,因此人行道包括绿化在内的宽度应不小于3.5m。
6绿化带设计
道路绿化带通常包括中央分隔绿化带、两侧分隔绿化带及行道树绿化带。绿化植物在城市道路中发挥着降噪、吸尘、遮阴、美化环境的作用。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应合理确定绿化带的宽度,给绿化种植设计留足空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横断面规划设计根据红线宽度按上述规范要求计算出绿化带的总宽度,然后分配至中央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行道树宽度中。
6.1中央分隔绿化带
两幅路或四幅路形式的道路布置有中央分隔带,起到分隔对向机动车道的作用。
过宽的中央分隔带增加排水难度、增加左转车辆转弯行驶距离,因此,除景观道路或路中设置高架桥桥墩等特殊需求外,一般道路可采用2m宽的中央分隔带。这个宽度具备分隔车流、种植乔木和行人过街安全驻足的各项基本要求。
在这里特别强调中央分隔带对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的作用。我们看到现在很多道路越做越宽,导致行人过街的距离在增长,由于道路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因而没有过街安全岛,行人穿越道路存在很大安全问题。或者即使通过压缩车道或其他部位的宽度而做出过街安全岛,由于突兀出现这个岛,车辆与岛的碰撞机率较大。
建议主干路或车道数较多的次干路应设置中央分隔带。
6.2两侧分隔绿化带
三幅路和四幅路形式的道路布置有两侧分隔绿化带,起到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分隔主路与辅路的作用。
规范要求的最小分隔宽度为1.5m,这个宽度可以满足种植乔木、设置标志牌、设置路灯的最小宽度要求。
若要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分隔带的最小宽度为4.5m(3m宽车道+1.5m宽站台)。同时,这个宽度的侧分带在交叉口处可拓宽1个车道,使交叉口的渠化更顺畅,也能在没有中央分隔带的情況下,利用侧分隔带的宽度在路中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
对于主、次干路而言,设置合适的侧分隔带对于渠化交通、设置公交车站等具有重要作用。
6.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上,主要起到遮阴、降噪等作用,为慢行交通提供一个舒适的通行环境。
在选择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时要考虑行道树绿化带的设置。
行道树绿化带可采用两种形式,连续的条状绿化带和间隔一定距离的树池。
人行道净宽小于3m的应采用树池形式,利用树池之间的间隔作为人行驻足的空间,提高狭窄人行道上的通行能力。树池宽度不宜小于1.5m。
人行道净宽大于3m的宜采用条状绿化带,条状绿化带除种植行道树外还可以在树下密植灌木丛,生态及景观效果更好。
6.4绿化带与地下管线
城市道路往往需要埋设众多管线,考
虑到管线通行、检修等要求,一般都将管
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以外的路面下方。通常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是管线埋设的首选。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管线埋设在两侧绿化带下方,这种情况下,应保证绿化带上种植的树木与管线的距离满足安全需要。
7标准横断面示例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分道路等级拟出常用标准路幅布置示例如下:
主干路,机动车和行人均较多,可采用机非共板绿化分隔的三幅路形式。
次干路,交通流量较小,可采用人非共板的两幅路形式。
支路,交通流量小,红线宽度有限,可采用机非共板混行或人非共板的一幅路形式。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分隔带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红线范围内进行,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组成。横断面的设计一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一般都是先做横断面设计,然后再做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本文研讨的城市道路对象限于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1设计依据
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道路功能、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等资料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2设计原则
(1)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分析,根据道路等级,确定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功能,采用与之相符的横断面方案。
(2)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需要。
(3)设置足够的绿化带,为城市营造优良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4)城市道路除具有交通功能以外,还兼具管线走廊的作用。横断面方案应考虑地上、地下管线布设的需求,给管线预留埋设空间。
3机动车道设计
3.1机动车道宽度
根据交通流量资料可以确定机动车道的数量。每条机动车道宽度如何确定?根据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对于大型车或混行车道为3.5m,对于小客车专用车道为3.25m。相比旧版规范的3.75m与3.5m,现行规范对车道的宽度进行了缩窄。主要原因是现代汽车科技的发展造就了ABS及整车稳定等先进技术,车辆的侧向摆动已日趋减小,这就使缩窄车道宽度成为可能。
位于工业园区、港口码头附近的城市道路,通行的工矿企业的大型车辆由于超宽所需车道也较宽。考虑到城市道路车道数一般较多,超宽车辆流量也有限,必要时车道之间可以相互调剂使用,因此,这些区域的城市道路采用3.5m宽的大车道也是适宜的。
根据大型车靠右行驶的法规,3.5m宽的车道应布置在道路外侧,3.25m宽的车道布置在道路内侧。
3.2中间分隔设施
中间分隔设施有三种:交通标线、中央分隔物、中央分隔带。应根据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要求选用合适的中间分隔设施。建议主干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形式,中央分隔带更有利于保障道路的交通安全性,提高道路交通效率。
3.3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车道宽度、路缘带宽度、中间分隔设施宽度的总和。
4 非机动车道设计
非机动车交通是减少城市交通污染,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使得中短距离出行更多的选择非机动车。横断面的规划设计重点是布置合理的非机动车道,给非机动车出行提供安全顺畅的交通保障。
非机动车道位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需要明确的是其与谁共板的问题。
4.1机非共板
机非共板即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位于一个板块,同一个平面上,二者之间没有高差。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设施有以下四类。
(1)机非混行:不安排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最外侧机动车道内与机动车混合行驶。
(2)划线分隔: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与外侧机动车道之间采用白色单实线的标线进行分隔。这种形式的非机动车道一般为单向行驶,车道宽度最小为2.5m,路面最小宽度为2.75m(含右侧路缘带)。
(3)栏杆分隔:在上述划线分隔的基础上设置分隔栏杆。
(4)绿化分隔: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与外侧机动车道之间采用绿化带进行分隔。这种形式的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含两侧路缘带)单向行驶的不宜小于3.5m,双向行驶的不宜小于4.5m。
4.2人非共板
人非共板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位于一个板块,同一个平面上,二者之间没有高差。这种形式是考虑到非机动车的出行时间具有早晚高峰特点, 而人行道的出行全天时间较平稳,非机动车在高峰时段可以借用人行道通行,行人在非机动车较少的时段可以借用非机动车道通行。采用人非共板可以使路面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
人非共板通常采用不同的路面铺装材料并结合交通标线、分隔物、绿化分隔带等设施进行路权划分。
4.3非机动车道方案选择
从交通事故情况来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事故率较高。机非共板混行矛盾较多,划线分隔与栏杆分隔也存在路权不清问题。因此,对于主干路与次干路建议选择机非共板绿化分隔或人非共板的方案,对于次干路建议选择人非共板的方案。
5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最小宽度为2.0m。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宽度是指净宽,不应包含行道树池或绿化分隔带占用的宽度。一般行道树池宽度为1.5m,绿化分隔带则更宽,因此人行道包括绿化在内的宽度应不小于3.5m。
6绿化带设计
道路绿化带通常包括中央分隔绿化带、两侧分隔绿化带及行道树绿化带。绿化植物在城市道路中发挥着降噪、吸尘、遮阴、美化环境的作用。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应合理确定绿化带的宽度,给绿化种植设计留足空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横断面规划设计根据红线宽度按上述规范要求计算出绿化带的总宽度,然后分配至中央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行道树宽度中。
6.1中央分隔绿化带
两幅路或四幅路形式的道路布置有中央分隔带,起到分隔对向机动车道的作用。
过宽的中央分隔带增加排水难度、增加左转车辆转弯行驶距离,因此,除景观道路或路中设置高架桥桥墩等特殊需求外,一般道路可采用2m宽的中央分隔带。这个宽度具备分隔车流、种植乔木和行人过街安全驻足的各项基本要求。
在这里特别强调中央分隔带对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的作用。我们看到现在很多道路越做越宽,导致行人过街的距离在增长,由于道路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因而没有过街安全岛,行人穿越道路存在很大安全问题。或者即使通过压缩车道或其他部位的宽度而做出过街安全岛,由于突兀出现这个岛,车辆与岛的碰撞机率较大。
建议主干路或车道数较多的次干路应设置中央分隔带。
6.2两侧分隔绿化带
三幅路和四幅路形式的道路布置有两侧分隔绿化带,起到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分隔主路与辅路的作用。
规范要求的最小分隔宽度为1.5m,这个宽度可以满足种植乔木、设置标志牌、设置路灯的最小宽度要求。
若要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分隔带的最小宽度为4.5m(3m宽车道+1.5m宽站台)。同时,这个宽度的侧分带在交叉口处可拓宽1个车道,使交叉口的渠化更顺畅,也能在没有中央分隔带的情況下,利用侧分隔带的宽度在路中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
对于主、次干路而言,设置合适的侧分隔带对于渠化交通、设置公交车站等具有重要作用。
6.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上,主要起到遮阴、降噪等作用,为慢行交通提供一个舒适的通行环境。
在选择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时要考虑行道树绿化带的设置。
行道树绿化带可采用两种形式,连续的条状绿化带和间隔一定距离的树池。
人行道净宽小于3m的应采用树池形式,利用树池之间的间隔作为人行驻足的空间,提高狭窄人行道上的通行能力。树池宽度不宜小于1.5m。
人行道净宽大于3m的宜采用条状绿化带,条状绿化带除种植行道树外还可以在树下密植灌木丛,生态及景观效果更好。
6.4绿化带与地下管线
城市道路往往需要埋设众多管线,考
虑到管线通行、检修等要求,一般都将管
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以外的路面下方。通常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是管线埋设的首选。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管线埋设在两侧绿化带下方,这种情况下,应保证绿化带上种植的树木与管线的距离满足安全需要。
7标准横断面示例
根据上述设计理念,分道路等级拟出常用标准路幅布置示例如下:
主干路,机动车和行人均较多,可采用机非共板绿化分隔的三幅路形式。
次干路,交通流量较小,可采用人非共板的两幅路形式。
支路,交通流量小,红线宽度有限,可采用机非共板混行或人非共板的一幅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