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要生活化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学生接受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个点,学生在校时间是个面,怎样做到以点带面,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大的效果,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下面我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点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品德课是最受欢迎的
  1、特点一:爱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2、特点二:爱观察
  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主动的学习。如在教学“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时?”我让学生四六人一组,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再和同伴们动手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是深刻的。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品德课是最感兴趣的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跟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学生身边的事例是品德课程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资源。
  三、联系生活中“小事”的品德课是最有效的
  我们常说,凡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现实中,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课外却毫无行动,说归说,做过做,言行不一致。原因何在?其实我们教育者只追求结果,对学生期望很高,认为这些道理学生都应该懂的,学生也不会去犯这些低级错误。而事实却相反,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环保,可还有一些学生仍然会去做危险的游戏或活动,仍然有学生乱丢纸屑……因此品德课上我们还应该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讲。如: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位学生把痰吐在地上,没有吐在石灰盒里。我并没有直接找这位同学谈话,在品德课上我就让同学们谈谈随地吐痰的危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随地吐痰很不卫生,有的说随地吐痰不文明,还有的说随地吐痰散播细菌……此时,那位学生早已面红耳赤了,这样的教育就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品德课学生是最喜欢的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俗话说:“触景生情”,当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张张活生生的画面时,学生怎能不为之所动呢?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我们的课堂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是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正确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呼唤开放的品德教学,呼唤让品德教学返璞归真,只有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避免教学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学生畅游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品德与生活接轨。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应该从学习方面的管理向着全面管理转变,本节主要探讨有关中学生“德與行”方面的管理探索,对于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他们由青少年成向着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初中班主任对于初中生的德育与问题管理。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分享管理工作经验,并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策略性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工作;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的“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篇好作文不只是要求语句流畅、错别字少、用词恰当就可以了,好的文章还要有好的骨架将它支撑起来,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选取典型材料。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兴趣  现代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职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恰当地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创建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殿堂。  有的职中新生的数学水平很低,数学基础的薄弱,学习兴趣的低下,学习动力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摘 要:教育的意义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领悟生命所呈现出的价值,不断的深化生命的内涵。近年来,生命教育观的概念普遍被人们接受。以初中的语文学科为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生命教育观提倡人文与生命意识共同建设,重视在教育中培养人性。本文就生命教育观渗透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做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教学  语文教材囊括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古今中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行为体系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一路走来真是这样。读书之前,世界一片空濛混沌,把书打开,刚好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势。拥抱全新世界的黎明和黄昏,也拥抱那里一颗又一颗有趣又有温度的灵魂。  读书让百味的人生更丰沛,也更酣畅淋漓。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定总听我们的父母说这样一句话:“你若爱读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我的爸爸妈妈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甚至为了敦促我读书,不管是放学后还是周末,都会拽我去
期刊
2017年中省审计厅对我所科研项目进行审计,经历了三份情况说明和解释报告,提供原始凭证、帐册、发票、合同、出差报销证明、邀请函等资料,现就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应《审计取证
期刊
市政道路的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控制市政道路工程的
女性主义深信:所有的人都应被当作人来看待,不能由于他们的性别、种族、阶层或性的取向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信念体现在哲学上和文学上,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Feminism is c
摘要: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更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让学生积极思维、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