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临床护理观察的关键点,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24例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24例患者痊愈10例,好转6例,未愈自动出院3例,死亡5例。
  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性脑病 观察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78-01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曾被称为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比较多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而且很大一部分患者能找到确切的诱发因素,常见的有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等。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肝昏迷发生之前往往有某些征兆,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如果可以尽早识别、及早诊断,果断采取措施,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基本情况。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里面出现肝昏迷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65~81岁,平均72.5岁。都有明确诱因,他们当中诱发因素为消化道出血的9例,大量放腹水的2例,手术创伤的2例,电解质紊乱的9例,使用排钾利尿剂的1例,服用镇静药的1例。
  1.2 治疗情况判断指标见表1。
  表1 治疗情况判断指标
  1.3 结果痊愈10例(41.67%),好转6例(25%),无效3例(12.5%),死亡5例(20.83%)。
  2 临床观察
  重点是观察肝性脑病前驱期、昏迷前期和昏睡期的临床表现,见表2。
  表2 肝性脑病前三期的临床表现
  3 护理要点
  3.1 密切关注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结合表2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之前会有某些征兆,比如:情绪反常、行为改变、睡眠倒错等。临床护士要重视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尤其是要把观察重点放在夜间。可采取的措施有:随时随地、定期不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其正常情况掌握其病情变化,判断其反应情况、计算力、定向力等,注重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否引出扑翼样震颤等。如果临床护士能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尽快用药,就能阻断病情。
  3.2 饮食护理。对于蛋白质的摄入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在起病的前几天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蛋白质饮食,但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可以选择面食和含糖丰富的食物,比如面条、蜂蜜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以鼻饲25%的葡萄糖液,必要时静脉补充热量;本身已患有糖尿病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好糖类食物的摄入并定期监测其血糖值;有腹水的患者需要控制盐和水的摄入。
  3.3 安全措施。部分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脾气暴躁,甚至有自伤或伤害他人行为 [2]。所以,护士应注重和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发生的性格变化及异常行为,尽量安排专人轮流看护患者,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护士也应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把病房内所有可能成为危险物品的东西妥善处理,比如水果刀、保温瓶,甚至饭菜也要放到温度合适后再拿到患者身边;如果有必要加用约束带和护栏,避免伤及他人和患者自己。
  3.4 用药护理。肝性脑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副反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特别是有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比如镇静镇痛药等,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假如患者需要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应该减少用量或者用药的次数,同时护士和家属都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还应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往往减退明显,故临床护士在给这些患者用药时必须更加小心。
  3.5 心理护理。肝性脑病患者多有情绪的改变和行为的异常,所以更应该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模糊的患者,护士应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告知出现的原因和注意事项,使其家属做到有的放矢;对于行为异常的患者,护士应适时的安抚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随着治疗后患者逐渐清醒,护士要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情。
  4 护理体会
  在对24例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护理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及早发现肝性脑病先兆,消除诱发因素,及早治疗,并实施优质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发生,降低肝硬化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7-343
  [2] 李慧,王蓓,廖红梅,等.早期肝性脑病患者50例行为特征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55-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对孕产妇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分的产妇1792例,按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与否分为实验组892例和对照组900例,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剖宫产率,经阴道分娩率,母乳喂养率。  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良好,无恐惧、焦虑情绪;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母乳喂养率提高。  结论:产科健康教育能消除产妇紧张、恐惧情绪,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理想,并且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线解剖教学工作者,笔者在少许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79  【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医护结合的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骨科护理带教工作中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骨一科实习的护生60人分为传统的单纯护理带教组和医护结合带教组各30人,分别进行临床带教。在两组护生每位同学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时进行专科理论、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安排护理查房,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分别进行打分。  结果:医护结合模式的带教方法相比传统单纯护理带教更有效的提高了护
期刊
摘要:在住院患者中死于肺栓塞(PE)的患者约为1%,大多数的肺栓塞患者中血栓来自于下肢静脉。下肢深静脉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血栓栓塞症。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文对2006年来对下肢骨折及下肢大手术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效果较好。  关键词:PE DVT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0  To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重症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父母健康知识知晓及患儿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父母健康知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对57例学生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寻找病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57例学生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减少复发。  关键词:学生 消化性溃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性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  关键词:老年病 抑郁 精神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乳腺癌的确诊期、手术期、放化疗期、康复期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
期刊
摘要:我科2014年7月份收治1例重度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经16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酒精戒断综合征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0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步伐不断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抢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心电监护下,分析心电图波形及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时作出判断"配合医生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并观察复律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26例患者中有4例入院时即“猝死”的室颤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在72h内心律失常获得控制,抢救成功率84.6%。  结论:抢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分秒必争,护理配合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