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与动紧密结合美与健融为一体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值改革与发展时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的束缚下,教师强行教、学生勉强练,命令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使许多学生在课上经常嘻嘻哈哈、无所事事。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引导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使学生既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是通过塑造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培养人创造美、行为美的一门重要课程。综上原因,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应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和谐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学生体质的提高,使体育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让他们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和创造运动的乐趣,贯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声与动紧密结合,美与健融为一体,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价值,来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使学生由“乐学”发展到“善学”,不失为一条可取的教学思路。
  一、音乐进课堂,是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给体育课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有机地融入课中,特别是坚持不懈地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引入一些为基本部分教材服务,并在音乐配合下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或简单的韵律操、集体舞等一系列以美为特征,具有独特风格、节奏和表现力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协调、匀称的锻炼,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形成健美体型,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积极向上的品质,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表现出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动作、独立思考、勤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课上得朝气蓬勃、虎虎生威。在优美的音乐中达到汗、会、乐、美的效果。在形体课、武术课、体操课及选用教材的课堂上融入音乐,对学生从深层次领悟音乐魅力,理解认识体育价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进课堂,是在保持与发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基础上加入体育教学新思想的大胆探索
  (1)音乐陶冶作为美育的一个方面,通过视听结合,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体美、动作美、创造美和行为美既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求形体美、仪表美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普遍的精神需要。教师应该了解和适应学生这种精神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和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灵。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爱好的音乐,配以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武术、舞蹈、韵律操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塑造其姿态美、仪表美,在力与美的结合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从而逐步升华为品德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节奏感的同时,发展学生协调、弹跳、力量、柔韧、耐力等多项身体素质,培养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在健身、健体中达到健心、健美的目的。
  (2)音乐进课堂,是从对学校体育地位再认识的高度,服务终身体育的时代强音;是从小处着手,立足体育教学,对教学进行初步改革的大胆尝试。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一个“总开关、总龙头”,所有的人都要通过它。抓住了学校体育,从历史的眼光看,就是抓住了全国人民的体育。但是,由于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运用、组织措施、评价等,比较注重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的规定人数等,面对学校体育教学长期不注重效益,缺乏对学生兴趣、能力、习惯的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音乐进课堂,旨在抛砖引玉。通过与音乐相配合的生动有趣的技术动作,使学生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需求,培养其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兴趣,促进从事终身体育的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性、健身性和主动性,即由教师教、学生模仿逐渐发展为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音乐的选编、动作的组合、练习的技巧等有关运动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设计、检查、评价体育锻炼,自我组织管理集体体育运动以及有效地创造和运用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创造性劳动,不仅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并且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一批体育指导员,使其通过学生时代的体育和良好的运动经验,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输送后备力量。
  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动态阶段。在初步采用“音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应从对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负责的角度,着眼于未来,对整个中学体育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教材总体上实现“声与动紧密结合,美与健融为一体”,从而使体育与美育在宏观上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目前课程改革的实施正以强大的力量震撼着每个教师的心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目标好似是引领课程改革的航标灯,它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又是课程改革的归宿。[1]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去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学生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呢?在《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断推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水平  历
摘 要:集体舞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与环境展开积极的交往和联系,它不仅可以让幼儿产生与他人的共鸣,而且也可以获得集体的归属感。大班孩子在学习集体舞队形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游戏法、目标分解法、标记提示法、指令性语言介入法等各种有效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掌握集体舞队形。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集体舞队形;策略  集体舞是指由许多儿童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并可交换舞伴的一种舞蹈形式。
摘 要:初中历史在实施新课改以后,对学生的历史成绩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棘手的难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问题;构建  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教材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兴趣低下。学生们理解起来困难重重,逐渐形成“听不懂—不想听—更听不懂—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何意义?
教授《项脊轩志》时,总是动乎情,因而所有重点便集中在情。在情方面下足了文章,于是便走进了别人思路的圈套,讲别人所思所想,就像甘蔗嚼了两遍便觉得索然寡味。唾弃“拾人之涕唾”,追求“独出于胸臆”,深入研读后,豁然自己的肤浅,肤浅于情的表层解读,肤浅于文章内容的无绪忽略,肤浅于归有光志向的无视。理“容”重“情”解“志”,方是项脊轩的要义。  一、红线理“容”  《项脊轩志》述说了项脊轩的林林总总,涵盖了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儿童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这完全符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园(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应时应势积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一直着力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活动评价及活动组织流程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寻找师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笔者以自编教材《桃花江水》为例,谈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  一、课例档案  二、课题来源  《桃花江水》一课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自编的教材内容
摘 要: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教学一线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全力践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五转变。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学讲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处在教学一线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历史教学工作目标,切实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
摘 要: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知识固然是精华之集聚,但学生的疑书意识确有其存在必要,而且还应加强。长久以来,中国教育始终都是按照“填鸭”模式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磨损”掉,随之滋长的就是被动接受的思想,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越发凸显,已然成为新课改的强大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起特
摘 要:传统的高中散文教学过于注重形象思维训练,往往忽略散文逻辑的解析。高中散文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绝佳材料。本文结合散文名篇《汉家寨》,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朗读中领悟,引领学生在赏析中深情涵泳,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解决问题,锻炼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开阔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散文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汉家寨》  逻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