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由虚实难辨的记忆碎片所串成的故事,气氛悲凉而诡异,直到此刻仍使我感到不安。
现今已在英国过上安逸生活的悦子,在二女儿妮基因日本裔姐姐景子自杀而前来探望的这几天里,回忆起过去在长崎认识的朋友佐知子及她的女儿万里子。当时,佐知子急切地希望能够告别战后“坟墓”般的日本,去国外开始新的生活,万里子却讨厌即将成为新爸爸的弗兰克而期望留下,甚至在头一次说要离开日本时企图自杀,最后母女之间的矛盾在佐知子违背诺言淹死女儿心爱的几只小猫时达到高潮,回忆再次戛然而止。然而文末,妮基即将离开,悦子淡淡地在心中戳穿了自己编织出的谎言,佐知子、万里子只是虚构的人物,而悦子所回忆的事实上正是她自己所不愿承认的经历。悦子知道,女儿景子自杀的根源并非在英国而在日本,倘若当初没有强迫女儿离开,或许景子就不会像在英国这样孤僻、自闭,最终自杀。也正是出于“景子的死是否是因为我?”这样问题的拷问以及内心中早已得出的肯定的回答所带来的深深的愧疚与自责,才使得悦子不敢坦然地面对这一段遭遇。
是什么造成了母女间这样恶劣的关系并最终招致悲剧性的后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长崎,炮火已停息而阴影尚未散去。尽管重建正在进行——这不仅是对建筑的修复,更是要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并做出改变,但毁灭的伤痕对于经历大战的人们而言仍隐隐作痛。在战争中失去依靠而自身又脆弱无力的妇女和孩子,她们所要面对的除了难以摆脱的心魔,更是“出路在哪里”的问题。对成年人的佐知子来说,战争创伤使她丧失了应有的财富,社会地位与家庭,但她还有可能去一个没有沉重记忆的国家开始新生活。只是她的决定左右的不仅是她自己的命运,更影响了在战争中受到最大伤害有无法自我治愈的孩子万里子。战争阴影幻化成了一个在水坑里溺死婴儿的女人的形象出现在万里子的世界中,生活的苦难与动荡也时刻地影响着她性格的演变,离开祖国对她来说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见,母女俩并不具备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她们毕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有各自不同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很难调和。
因此,从文中可以看到,佐知子总是对女儿的种种反常行为有意无意地忽视——万里子不愿离开日本而上吊却未成功并受伤,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爬树时摔了下来;万里子总是看见一个女人的幻象过来和她搭话,佐知子也仅仅说这是个小孩子玩的伎俩;到最后她在桥上做下了不算数的承诺:不喜欢的话随时都可以回来。——佐知子对自己的欺骗并非只是在那几天的回忆,而是长久以来就这样说服自己:”我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掩饰的是自己的自私与自责,她也不能否认对一个受到大战创伤的孩子来说,在幼年离开故乡去适应一个几乎不可能适应的新环境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只有到后来,在常年良心的拷问下,这个谎言才渐渐破碎,最终彻底崩溃。当然,万里子也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母亲内心的愿望,对她来说,这样的要求过高了,但同时,她恰又是一个没有说服自己的母亲或新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能力的孩子,因而始终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我们不能对佐知子对女儿的爱视而不见,但当两个互不理解各执己愿的人因血缘的纽带被系在一起面对巨大的灾难与改变时,这样的矛盾带来的只能是精神上长期的折磨与毁灭。
石黑一雄本无意将其写成一篇历史小说,《远山淡影》探讨的事实上是人性中的自私、自责、自我欺骗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二战后的长崎这一设定只是为矛盾激化提供必要的背景环境。即便是在和平时期,也有父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也有生活的顺境与逆境,倘若不能相互扶持与妥协,那么这样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当苦果结成之时,一切也都无法挽回了。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现今已在英国过上安逸生活的悦子,在二女儿妮基因日本裔姐姐景子自杀而前来探望的这几天里,回忆起过去在长崎认识的朋友佐知子及她的女儿万里子。当时,佐知子急切地希望能够告别战后“坟墓”般的日本,去国外开始新的生活,万里子却讨厌即将成为新爸爸的弗兰克而期望留下,甚至在头一次说要离开日本时企图自杀,最后母女之间的矛盾在佐知子违背诺言淹死女儿心爱的几只小猫时达到高潮,回忆再次戛然而止。然而文末,妮基即将离开,悦子淡淡地在心中戳穿了自己编织出的谎言,佐知子、万里子只是虚构的人物,而悦子所回忆的事实上正是她自己所不愿承认的经历。悦子知道,女儿景子自杀的根源并非在英国而在日本,倘若当初没有强迫女儿离开,或许景子就不会像在英国这样孤僻、自闭,最终自杀。也正是出于“景子的死是否是因为我?”这样问题的拷问以及内心中早已得出的肯定的回答所带来的深深的愧疚与自责,才使得悦子不敢坦然地面对这一段遭遇。
是什么造成了母女间这样恶劣的关系并最终招致悲剧性的后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长崎,炮火已停息而阴影尚未散去。尽管重建正在进行——这不仅是对建筑的修复,更是要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并做出改变,但毁灭的伤痕对于经历大战的人们而言仍隐隐作痛。在战争中失去依靠而自身又脆弱无力的妇女和孩子,她们所要面对的除了难以摆脱的心魔,更是“出路在哪里”的问题。对成年人的佐知子来说,战争创伤使她丧失了应有的财富,社会地位与家庭,但她还有可能去一个没有沉重记忆的国家开始新生活。只是她的决定左右的不仅是她自己的命运,更影响了在战争中受到最大伤害有无法自我治愈的孩子万里子。战争阴影幻化成了一个在水坑里溺死婴儿的女人的形象出现在万里子的世界中,生活的苦难与动荡也时刻地影响着她性格的演变,离开祖国对她来说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见,母女俩并不具备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她们毕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有各自不同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很难调和。
因此,从文中可以看到,佐知子总是对女儿的种种反常行为有意无意地忽视——万里子不愿离开日本而上吊却未成功并受伤,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爬树时摔了下来;万里子总是看见一个女人的幻象过来和她搭话,佐知子也仅仅说这是个小孩子玩的伎俩;到最后她在桥上做下了不算数的承诺:不喜欢的话随时都可以回来。——佐知子对自己的欺骗并非只是在那几天的回忆,而是长久以来就这样说服自己:”我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掩饰的是自己的自私与自责,她也不能否认对一个受到大战创伤的孩子来说,在幼年离开故乡去适应一个几乎不可能适应的新环境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只有到后来,在常年良心的拷问下,这个谎言才渐渐破碎,最终彻底崩溃。当然,万里子也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母亲内心的愿望,对她来说,这样的要求过高了,但同时,她恰又是一个没有说服自己的母亲或新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能力的孩子,因而始终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我们不能对佐知子对女儿的爱视而不见,但当两个互不理解各执己愿的人因血缘的纽带被系在一起面对巨大的灾难与改变时,这样的矛盾带来的只能是精神上长期的折磨与毁灭。
石黑一雄本无意将其写成一篇历史小说,《远山淡影》探讨的事实上是人性中的自私、自责、自我欺骗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二战后的长崎这一设定只是为矛盾激化提供必要的背景环境。即便是在和平时期,也有父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也有生活的顺境与逆境,倘若不能相互扶持与妥协,那么这样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当苦果结成之时,一切也都无法挽回了。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