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份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人;要有良好人,必先有良好教育。”两寸粉笔影射人生价值,三尺讲台绽放生命之火。有人说,教师是“用生命在影响生命”,也有人说教师是“灵魂的铸造师”,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在幼师这个工作岗位上走过了六年的光阴,我觉得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教师,不仅仅能引领孩子的方向,更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前我都会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们处在人生当中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关键期,作为孩子的除父母之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启蒙老师,如何陪伴这样一批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在这个阳光下最灿烂的工作里,如何做一名充满阳光的老师,给孩子充满阳光的教育,我想我们需要“真心”“慈心”和“倾心”。
  一、真心
  “真心”的第一层意思其实是对自己的,众所周知,幼师的工作其实远没有简单陪孩子唱唱跳跳那么简单,它是很繁琐,也是很辛苦的。而学前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很好地发展,幼师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受人尊重的程度都亟待提高的。所以在选择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跟自己的内心对对话,到底是因为什么留在坚守这个行业。我想没有一份对这个行业和孩子执着的爱,是很难一直堅持下来的。
  “真心”的第二层意思是对孩子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我们从内心里要有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念。虽然,世界永远在进步,没有一个教育观念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倘若幼儿教师将儿童当作一名独立人格的个体,一个主动学习者去尊重他,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那么你对自己的职业会肃然起敬,你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更加严格要求。
  二、慈心
  慈心,顾名思义,就是“慈悲之心”,是善良宽厚仁慈之心。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我们的工作品质或许不会有人“督工”,或许在短期之内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作为一名幼师,理应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对待孩子。
  心怀慈心,应如慈母般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并且将这颗慈心平等地来对待孩子。孩子入园时哭闹想妈妈,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温柔的抚摸,他们便有了安全感;孩子尿湿了裤子害怕对他人说,你能及时发现与引导,给他们换上干净整洁的衣裤,他们便少了害羞与恐惧,多了温暖和爱;孩子喜欢在睡觉的时候玩小珠子、小皮筋,你若能及时发现并做安全教育,他们便多了安全,少了危险……孩子的内心很简单,你爱他,他便爱上了你。心怀慈悲之心,你便有了母性的光芒。
  心怀慈心,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鸟都吃虫子?为什么滑过滑滑梯屁股会变热?青蛙的宝宝长成什么样子?孩子的脑袋里装着千奇百怪的问题,孩子几乎总是知道如何打开快乐和发现的大门,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有进入幼儿世界的能力,保留一份神秘感和敬畏感,和孩子一样具有好奇心,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心怀慈悲之心,应该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与孩子的一起成长。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其实一点都不比做好一名大学教授容易,给孩子一杯水,老师仅仅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你应该是一条涓涓小河在专业的道路上,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诲人不倦。
  心怀慈悲之心,应该有对待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其实不仅仅是幼师行业的基本要求,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高度的责任心在,你才不允许自己将就,不能容忍自己敷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自己青春岁月的一个回报。
  三、倾心
  倾心即诚心诚意。对孩子倾心,真正爱孩子,你才会有原则地去爱他们。哪怕你是在批评他们,你的眼里都能看出爱意的。
  而做好一名幼师,不仅仅是要跟孩子打交道,做好家长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诚待人者,人以诚而应”。其实做到以上几个“心”,家长工作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了。不管哪种类型的家长,其实内心有且只有一个相同的要求:有一个专业的老师真心诚意对待他的孩子。那么老师细心照顾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然后再诚实地反应孩子的情况,给家长提供专业的教养意见,遇到事情多换位思考,这就是对家长的倾心了。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虽然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无私的奉献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觉得其实这个默默付出的过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充实、自我完善的过程。喜欢孩子的我们,拥有这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晨光中,我们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来一张张朝阳般的小脸,暮色里,我们将一天的疲惫隐藏,目送孩子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听惯了清晨的声声问候,看惯了傍晚的灿烂笑脸,是颗颗纯真的童心让我们时刻荡漾着母性的温柔!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热爱教育这阳光下最灿烂的事。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价值,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激发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小学的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促进沿着实践的特点制定的劳动教育的学校的基础课程,社会福利公共组织实践活动,依赖家庭生活的家务劳动教育实践,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有必要实现同步,同时还要采取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小学劳动教育。  【關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二年级;实现路线
【摘要】本文对于佛山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测量的实际使用现状和效果反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在小学心理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测量的配备率和使用率低,重视程度不够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导致的测量阻碍。根据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及小学心理测量将来的使用设想。  【关键词】小学;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教育不仅要关注
【摘要】小学书法课程本身具有弘扬优秀文化、激扬生命活力、促进品格养成和生成综合能力的育德功能,教师正确的个性化的理解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本着教书育人宗旨,为课堂注入生命能量,不仅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书写能力迅速提高,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也逐步养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书法;德育渗透;综合素养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提出,“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种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高低将直接反映了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与质量。其中,三、四年级这中年级的计算则是桥梁,对整个小学数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高年级的学习更是起到基础性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夯实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就显得无比重要。本文就小学中年
【摘要】文化差異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五单元的话题是“教育交流”,学生在本单元了解国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通过“以点带面,抛砖引玉”“交流分享,激发热情”“方法引路,提高实效”“内外结合,拓展延伸”“多元评价,强化跟踪”这“五步走”,点燃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欲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欲望;激发兴趣  在信息化的新时代,我们习惯了通过各种网络途径传递和获取各种资讯,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有在课堂
【摘要】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重在滋养学生的心灵。鉴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疫情下的复学,使得教师更应善于运用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从语文的视角讲好抗“疫”故事,从战“疫”事迹中教好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学第一课;心得体会;核心素养  5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复学的第一天。该上什么呢?笔者认为,虽然线上课堂讲过疫情,但是线下见面的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创新,为深化教学改革并提升数学质量,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需要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之一,一改以往“灌输式教学”和“哺乳式教学”的模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能力和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思路,本文从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实例着手,探究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因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关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微课堂”。本文主要浅谈微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实例,说明“微课堂”给学生、家长 、老师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微课堂;小学语文  “微课堂”的定义在不一样的教育视角下就有不一样的看法,本论文中提到的“微课堂”就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富有智能化和信息化,从而创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学习动力和外部学习动力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外部学习动力的作用较弱而短暂,内部学习动力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长期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触发点,是“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试图结合问卷分析数据,从理论基础和应对策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兴趣;高效课堂;学情分析  我们初中历史科组把“学生学习动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