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婺城的春天很美,我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等待春天的到来。当绵绵的春雨滋润大地,柔和的阳光洒向万物,轻柔的风吹起,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
  美丽的婺州公园,树木的枝头,星星点点,嫩绿的叶子争先恐后地生长,赶来为春天报到。婺江边,一丛丛柳树,在春风吹拂下,柔和地向过往行人问好,春绿一点点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开羞涩的面纱。公园里的泥土,勤劳的园林工作者为它们进行了翻新,松软迷人,一簇簇生长的花朵,在春风里摇曳,仿佛洋溢着鲜活充盈的气息。
  婺城的春天,在这万物复苏里,追随着春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春风一手牵起新一轮的田野梦幻,一手牵起家乡人们对春天的希冀渴望,在春风的驿动中,春姑娘挥动手中的魔棒,为烟雨婺城铺展出春天里最明媚、最灿烂的水墨画卷。
  我用听觉来寻找春天。当我站在婺江两岸,望向涓涓流淌的江水,带给人一种柔和、安静的感觉。充满神奇的褶皱,透明、空灵、清新。迂回曲折,蜿蜒盘旋。这些年,婺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婺江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给这座城市带来生机、活力。清晨,风动鸟鸣、晨钟暮鼓,给人带来欢快和愉悦。
  我用嗅觉来寻找春天,春天的婺城,空气中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我一直伴着这样的气息成长。恬静、悠闲的婺江水,有着说不尽的婉约,道不明的优雅。那一脉脉、一丝丝古典的风情,含蓄细致,不随时间流去,纤纤弱质中常有凛冽风骨,温柔婀娜中更会有坚定的拒绝,历尽世事,仍不染风尘,依旧明眸皓齿,月白风清。
  我用触觉来领略春天。春风吹拂,杨柳依依,走在婺江两岸,依依杨柳吹拂你的脸庞,给人柔软、细腻、轻快、暖和的感觉。我在春天里找到活跃的感觉,敏锐、多情、活泼、欢愉……
  我用视觉來感受春天,在古色古香的古子城,踏着青石铺就的道路,慢慢行走,给人一种浓郁的春天气息。夜晚,当彩灯亮起,点缀纯朴的古建筑群,带给你宁静与祥和。
  婺城的春天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柔和的春风拂面而来,远远望去,草儿青茵茵,花开蝶蹁跹,人儿脚步轻盈缓缓行。无意间,就像构成了一幅画卷,只怕自己也不知道。春天永远都不会单调,桃花、杏花、梨花……粉粉的、白白的、一片片、一簇簇,旧枝新芽向着风儿把手招,拽着雨的裙裾又把珠玉儿抛。新绿的草上晶莹的珠儿跳,高高的广玉兰也把香气弥漫,与翠浓的香樟、复苏的梧桐比着笑,欢乐在这里萦绕。
  儿时记忆里,春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绿色始终涌上心头。春天是格外善解人意的季节。春天带给人们的是慷慨,春天把明媚的春光尽情洒满大地,把盎然的春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春雨,让人感觉春意更浓,万物复苏。
  春天留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柳树,对春天的到来反应最敏感的也是柳树。时常有人说,柳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春风就像是柳树的情人,对此,我深以为然。漫长的冬季对多情的柳树来说是够难熬的,刚有一点点春的气息,柳树就会躁动不安,一夜之间在枝头绽出无数鹅黄的嫩芽,虽然小如细米,但一片一片的,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抬眼一看,不禁心动。不过三五日之后,满树的嫩芽又都变成片片绿叶,像一个爱美的女子,用绿色装扮自己,迎接心上人的到来,那种神态颇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喜悦,好一派婺城春色。
  婺城这个春天,万物都苏醒了,草儿、树儿、花儿……他们都喧腾起来。绽放出灿烂鲜活的生命之光。田野里,勤劳的农民忙碌开了,他们默默耕作,细细品味春天的来到,领略美丽的春色,花开艳丽,花落点点,漫天飞扬,春光悄悄溜走,初夏悄悄迈着步伐来到我们身边,为淳朴的婺城带来浓绿。
  婺城的春天,很美!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我一直喜爱秋,尽管这一季的秋风,没有夏的火热,没有冬的刺骨,没有春的料峭,悄然而至的是凉爽。尽管这一季的秋雨,没有夏的缠绵,没有春的喜悦,悄然而至的是深沉。尽管这一季的秋花,没有冬的晶莹如玉,没有春的万紫千红,悄然而至的是幽幽秋的香。然而,我最爱的,却是这秋的气息,一种带着忧伤、带着迷惑,却也带着丰满的气息,总能让我心动。  前一阵子,几场秋雨,冲刷了城市燥热的难耐,晴空万里时,便也觉秋高气爽。这
期刊
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寒冷马上灰溜溜地离去。  充满热情的豆腐花,有着凝脂般的娇柔性格,细瓷勺子轻轻搅拌,它立即分化成若干碎花。《法华经》所说的“弹指即谢,刹那芳华”,与这种质态是何等的相似,它像白嫩可人的佳丽一般,随着汤汁的晃动轻盈地舞蹈,当打捞着它送至嘴边时,它滑溜着从齿缝穿过,给舌尖留下一个水灵灵的背景。  让豆腐开花不是容易的事情。所谓“世上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做豆腐花的人
期刊
西山  明永乐初年,王姓迁此,因村前有长满葛藤的河堤遂取名大葛埠。  我小时候,西山还没进入老年,顶多就是中年,山不高,不足百米。山上还有不少的松树,一棵棵马尾松,斜着身子长在山顶。山脚下是一片苹果园,一对老夫妇终年守着这片园子,苹果结的很小也不光滑,一个个都带有老年斑,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果园消失了,松树也消失了,光秃秃的,山已经不再是山了,就是一个一个大小采石场,山只剩下个边儿,内部都已掏空了
期刊
动物园是一个残忍的所在。  第一次参观动物园时,我年近三十。大家都笑我,笑声里带着些许怀疑与怜悯。我却没有乞怜的意思,人生总会有遗憾,而在我看来,未进动物园并不在其中,这种感觉在进入动物园后更加强烈。我想,我是不会第二次踏足动物园的。与其说动物园是动物的养老院,不如说是动物的囚笼。吃喝不愁,风雨无忧,没有被天敌吃掉的危险,也不用费心去捕捉别的动物,代价是失去了自由。  五六年后,我第二次来到动物园
期刊
炎热的夏季,在我看来最美的午饭莫过于一碗凉面条。是不是大多数河南人吃凉面条都喜欢放上一些荆芥增加面条的味道?我不知道,但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吃面条的。  小时候,故乡人都会在自家院子里抑或菜地头撒上一片,用清凉的井水澆了,看它一天天茁壮成长,邻里间谁家的可以采摘了,都可以蹲在地头随意地掐些回家。记得,父亲就特爱早上将蒜捣碎,淋上香油,将荆芥拌了,大口大口地吃,至今都觉得那是夏季最美的早餐下饭菜。 
期刊
“到北京看城头,到西安看坟头”,作为悠悠十三朝的古都西安,仅皇帝的坟墓就有七十二座,埋葬着七十三位皇帝。  为什么七十三位皇帝只有七十二座坟墓呢?因为其中一座埋葬着两位皇帝,这就是众人皆知的合葬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在乾陵的陪葬墓中,有一座最為引人注目,因为它封土最高最大,位置距离乾陵最近,保存最完整。坟墓发掘之前,考古队根据实地勘查到的资料和当地老百姓提供的线索,一致认为此墓内埋葬的是李治
期刊
早春三月,大山深处,那悠长、清脆的声声啼鸣响彻林野:“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好像阿哥阿妹在遥相呼应:“快下地播种了。”  记得小时候,父母早早下地忙碌去了,忽听奶奶透过床边的窗户喊:“孙娃子,太阳照到屁股哒!起来吃早饭哒哟!”揉着惺忪睡眼爬起来,满耳是布谷鸟的叫声。我问奶奶:“这是么里在叫哦?”奶奶踮着三寸长的小脚跑过来答道:“是阳雀子唦,它在招呼大家种包谷哒!”  吃过早饭,我和住
期刊
在我的家乡,人们喜爱一种叫作金银花的植物。这种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像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85岁,1932年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山村。我的外祖父在当地是位令人尊敬和颇有威望的乡绅,饱学鸿儒。他在乡里开设学堂,教授学生,母亲也耳濡目染,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和懂事,83岁还能清晰吟诵一些儿时所学的诗句,还写得一手隽秀、工整的毛笔字。  虽然家境宽裕,但母亲自小性格贤淑、善良,从不因家境殷实而骄
期刊
母亲老了,今年已经60多岁了,母亲的脸上已经被岁月的锐刀镌刻了道道皱纹,母亲的身材也在一天天地变矮,母亲从年轻变成了丑娘。  我自幼家境贫寒,母亲生育我们兄弟二人,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奶奶得的不知道是什么怪病,在家五年卧床不起,端屎端尿洗衣做饭,而且母亲还要干着和男人一样重的农田活,我和弟弟看见母亲羸弱的身体,也是心疼,经常看见母亲因为劳累过度,恶疾缠身,在炕上疼痛地翻滚。当时我和弟弟
期刊
事物总在时光中轮回,绣花鞋的再度流行,算起来也有些年头了。  一个春末夏初的下午,大家正在埋头工作,眼角余光映出了一条宝石蓝香云纱的阔脚裤子,脚上配了双同色的牡丹绣花鞋。寂静的环境里,如同飘来一朵彩云,我们脚上灰头土脸的皮鞋,连同主人一起黯淡下来。她风姿绰约,自带明星效果。不过,人家并不张扬:什么好看不好看,舒服倒是真的。  这个,大家都懂的。  今夏,去西溪湿地公园时,正赶在台风登陆杭州附近,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