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特点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的差异是民办本科高校与公办本科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最大的差异。具体而言之一,这种差异包含了科研资源配置、人才梯队建设、办学价值取向、科研管理水平等多个维度。厘清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的特点,对于促进民办本科高校教因时因地制宜,提升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特点视角,以期对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办高校 科研工作 工作生态 特点分析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并列我国高等教育的四大基本功能,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等院校内涵建设意义重大。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当前,科学研究工作在民办本科高校中的整体生态较为复杂,面临科研资源配置、人才梯队建设、办学价值取向、科研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掣肘,整体与公办本科高校存在着极大差异。综合来看,这种差距的核心外因是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工作生态较差。本文主要立足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视角,尝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的特征、原因及优化路径。
  1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固化特征显著
  近年来,科研生态在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提及。生态这一脱胎于生态学的术语在当前的学术语境中更多聚焦與各领域亚系统间的相互关系。[1]映射到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以科研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科研生态环境,则可以具体为科研资源配置、办学价值取向、人才梯队建设三个方面。对比公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综合生态劣势凸显。
  1.1 科研资源配置格局固化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民办高等教育以来,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于此同时,科研资源配置格局固化,长期以来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政策等获取的成本高、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力量整体不足是导致其在科研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直接原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培养研究生的高等教育机构总数达793所(含科研机构217所),其中民办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机构仅为6所(含科研机构1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人数为1134030人,其中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仅为230254人,仅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专任教师的20.3%。[2]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学术底蕴等方面民办本科高校整体落后。
  1.2 民办高校价值取向固化
  民办本科高校的价值取向固化主要包含国家层面对教育事业的总体定位以及民办本科高校现实价值取向两个层次。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宗明义地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也明确指明民办本科高校必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前,民办本科高校对公立教育形成有益补充,对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社会力量兴办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多元,其中“合理营利”对民办本科高校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更倾向于兴办应用型高校,招生、专业、师资等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类专业或者学科;另一方面,科研工作存在投入周期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回报效益较弱,与大量民办高校的价值取向存在矛盾。
  1.3 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固化
  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在科研资源配置失衡和办学价值取向双重作用下,导致民本本科高校的人才梯队建设结构固化特点突出。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固化。民办本科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失衡最大的制约在于优质科研人才紧缺。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在人才竞争方面不惜血本,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经费、人才理念、人才环境等方面均无法与公立院校匹敌,处在人才竞争的下风。第二的维度是现有民办本科高校科研人才师资的结构相对固化。在优质人才引进方面受到制约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在返聘公立高校的退休教师,在青年人才方面在则注重关注“985”“211”“双一流”“海外留学背景”等标准,对于人才的科研潜力、科研水平评估不足。此外,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前述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在科研人才资源的竞争方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制约。
  2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劣势的主要诱因
  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在资源分配、价值取向、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受到的制约,直接导致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工作效率低下,对内涵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供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影响。综合剖析发现,这些制约的诱因主要集中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经费投入体系、办学主体取向三个方面。
  2.1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阶段特征
  民办本科教育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主要使命是弥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首要目标是保障的充分的教育供给,其他的要素的考量次子。目前,全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突出。为丰富教育产品供给,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补充公立教育不足。在处理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的关系时,民办本科教育的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公立教育。这往往与教育的本质形成显著冲突,甚至是对立。根据西方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民办本科教育将会逐渐出现办学取向方面的新变化。
  2.2民办本科高校经费投入不足
  民办本科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无法与公立高校相提并论,自收自支的总体格局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以下三个:财政经费保障不足、投资主体利益诉求、民办教育管理失范等多个方面的原因。财政经费保障不足体现在当前我国各省市民办本科高校的经费保障主要靠学生学费,只有部分省市按照不高于公立高校生均标准的50%拨款。这一总体的经费格局让民办本科高校无法腾挪更过的经费用于科研工作,也无法让处于发展阶段的民办本科高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投资主体利益诉求体现在一般学生学费的部分收入会被投资主体直接部分或全额拿走,办学运行的费用主要通过预算、资金需求申报等方式回拨,民办高校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收到极大制约。民办教育管理失范主要体现在民办本科高等院校的财务规范管理和科研业务管理等方面经验不足,与公立高校在经费使用效能上存在较大差异。   2.3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主体取向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主体的办学取向直接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这对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生态具有极强的主导作用。当前,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主体主要为企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民办高校办学的取向选择上存在如下差异。一是专门的教育类企业,主要采用市场规律办好教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衡上更看重长远发展。这种长远发展是一种市场行为,方式和手段也更倾向于市场化。二是综合经营的企业,教育作为企业的一个业态往往存在着业务平衡发展的问题。其办学取向更现实,更看重高校作为企业业务组成部分的经济效益,甚至异化为企业资产结构、信贷担保的工具或者手段。这直接导致民办高校科研生态受到市场因素的干预。
  3 优化民办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生态的建议
  科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是民办本科高校的重要基本功能之一。因此,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对于提升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价值取向明确的情况下,须做好科研差异化定位、强化平台建设、注重队伍提升等三方面的基础工作。
  3.1 强化区域协作,构建基层智库
  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在学科建设滞后,要转换思路强化与基层社会组织的写作,构建基层智库发挥智力优势。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在学术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惯性,在学术研究方向上团队性较弱、独立性不强、集中度不够。民办本科高校面对在人才队伍学术素养普遍不足,要在科研方面注重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差异定位。在结合学科特色、学术专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与地方基层组织合作,通过构建基层智库发挥对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基础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精准发力,与其他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形成差异,走特色科研、应用科研的道路。
  3.2 突出制度优势,搭建孵化平台
  在面临激烈的科研资源配置竞爭,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成果基础薄弱,较大制约了科研工作生态地进一步优化。要突出民办本科高校的制度优势,突出科研能力对资源获取能力。要发挥传统的人才引进、成果奖励等制度作用,形成一批科研平台,通过构建团队、申请项目、保障经费孵化一批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到前沿社会建设中去,通过发现问题、提供服务的方式,建设一批服务一线生活生产的科研平台,孵化一批应用型的资政报告、决策建议等,为获得更高层次成果奠定基础。
  3.3 强化队伍建设,做好学术培养
  科研队伍建设是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生态优化的基础。在高等教育科研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分层次、分类别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优化科研生态意义重大。具体而言,民办本科高校强化队伍建设主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才队伍的分类建设,利用考核指挥棒分类设置教育、科研、服务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发挥各类型人才的优势与活力,摆脱岗位配置错位的人力资源浪费。二是要做好人才学术素养的继续教育。民办本科高校人才的继续教育普遍不足,尤其是要多渠道构建新入职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平台,重点强化“从研究生院校毕业迈进民办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技能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9.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6年度教育数据统计-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其他文献
摘要: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供排水车间循环水站共有10台循环水泵,作为循环水供水系统中的最重要设备,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将循环水加压送往空分、气化、合成、热电站系统,换热后的热水又经冷却塔降温冷却后,再通过循环水泵升压送往各工艺装置,如此不断进行循环。  关键词:循环水泵 叶轮汽蚀 原因分析  1 水泵的汽蚀现象与危害  1.1 汽蚀形成的过程和表现  离心泵叶轮入口处是泵内压力最低的地方,当此处的压力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进行交流和沟通,微信公众号也逐渐流行起来。在传统模式下,新闻生产主要是使用单一的媒体进行,社会的发展促使新闻生产发生方式了很大变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闻生产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方式。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新闻生产的不足,并给出了一些提高微信平台关注量的方法。  关键字: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生产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
期刊
摘要: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完善D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绩效管理,提升养护人员水平。其次,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养护工程中,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再次,完善招标投标程序管理以遏制施工单位恶意竞争。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方案  1引言  为加强D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管养水平和养护质量,保证道路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以及车辆行驶安全、快速、经济、舒适,进一步
期刊
摘要:  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业企业员工作资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领导都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也是全方位、广渠道、多措施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年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个人粗浅地认为,要当好一名企业的政地干部,应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加强品格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形象
期刊
摘要:国防生是我国后备军官的主要来源,其思想政治素质会直接影响我军的忠诚度,进而影响我军履行历史使命。军魂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灵魂,培养国防生的军魂意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打下基础。本文主要从培养国防生军魂的重要性、军魂培养现状以及培养策略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关键字:国防生;军魂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国无
期刊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全方位、全系统的控制过程,这种控制是动态的,应该是贯穿于项目始终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牢牢地把握投资目标,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本文主要围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工程量清单;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3D打印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传统3D打印服务模式的弊端也愈显严重,本文旨在对现有传统的3D打印服务上,运用云计算技术与传统3D打印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种3D打印机网络云平台的设计方案,给用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智能服务。经搭建测试后,平台的运作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关键词:3D打印机;云计算;智能服务;云服务  引言  随着近年来3D打印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其传统的打印方式的弊端也越
期刊
摘要:OA系统的应用颠覆往日复杂繁琐、效率低下的办公方式和人为管理的办公手段,节约纸张,保护环境,提高办公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管理流程科学规范,信息渠道互联互通等诸多优势。不仅实现往日“知识管理”的目标,还改变孤立的办公形式,采取协同办公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但是QA系统还在发展阶段,技术方面仍有改善空间,管理和理念方面也可以继续改进,QA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将不断提高功能以更大幅度改善
期刊
摘要:介绍智能阀门定位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阐述在化工控制过程中利用智能阀门定位器可实现高品质调节,增加过程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智能阀门定位器 压电阀 调校  调节阀是控制系统的终端,一旦其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对生产过程影响非常大。运用智能阀门定位器,能够改善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和性能,可以通过与DCS或总线设备进行数字信息通讯,提升企业生产控制能力,为装置的
期刊
摘要: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是目前农网配电的一个重要改造方向,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同时参考现有研究理论,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进行了探究,同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字: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  引言  为了满足城镇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与发展逐渐重视起来,如何根据新农村对电力的要求,做好配电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