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的加减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加兴趣,减约束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以这样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生才会急于去研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为了适应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1、课前造势,先声夺人。前苏联有研究表明,学生注意事物的积极性呈波形,开始的三、五分钟注意力未能集中,因此,开场戏成为一堂课老师与学生的最初交流,是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娱乐的放松中牵回来的重要一环。如果只以简陋的一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开场,这样的话一开始就错过了机会,导致学生很长时间才能注意听讲,事倍功半。我的措施是先声夺人,利用开场戏好好造势。用以情动人开戏,让学生在心灵的共鸣中一起步入文章。
  2、课中设疑,激发兴趣。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进取。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疑、释疑、解惑,定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去思考。当他们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这样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围绕课文核心内容层层深入的设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尾恰当留疑,留有余香。任何课文学完后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尾留疑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和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比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后,可以结合中华古诗文背诵活动,设计如下问题: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人的意象里就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象征,中国人尤其喜爱月亮,诗人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请你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找一下,人们还常用哪些词来称呼月亮?注明作者、出处、原诗句,也可以辑录有关咏月的诗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
  二、加引导,减灌输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换、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引导。
  例如,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就安排语文活动:让学生当一回小记者。在上新课前,布置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去采访我校的有关领导。这样学生认真地准备了访谈提纲,郑重其事地进行采访,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录音机、摄象机,最后将材料整理,写出感想。所以,到上本课时,我就問学生,当记者有何体会。当学生大谈体会时,我便说,采访只是记者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是将采访来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并且发表。作为记者,你要考虑,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新闻。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归纳出新闻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下一个问题出来了:读者看了一则新闻,他会了解哪些信息?新闻的要素就出来了。接下来学生自然要探讨如何去写了。这时我采用了三个引导性的问题:这篇新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应怎样概括?如果用一段话或几句话概括,应怎样概括?如果详细地介绍,又该从哪些方面来叙述?最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把我校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出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加质疑,减结论
  “疑”能产生动力,“疑”孕育发现。新课程的观念是: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触景生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少一些结论,并不是不要结论。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或被他人提供的答案,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四、加探究,减验证
  探究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认识内驱力。语文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探索、自行研究。令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实践,显然他们所得到的知识远超出课本知识的本身,而不仅仅是一个结论。久而久之,自行探究就会变成自觉探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好“加减法”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
其他文献
有句古语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思是说以对方的办法或手段来打败对方。在辩论中,仿照对方的话语结构,拟造出一个和对方话语相同,但语意相反的句子来攻击对方,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论辩技巧,叫仿拟术。仿拟术的要点就在于,因为我方运用了对方运用的标准、原因等话语结构,得出一个与对方相反的结论,或得出一个对方也无法回答的难题,使对方无话可说,只好缄默不语,苦笑不得。辨论中,对于仿拟术
期刊
英语素质教育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在教学中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文化的内涵、养成物理思维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但是据抽样调查,在乡镇中学及部分城区中学,由于应试
期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教师必须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对学生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学生是独特的人,充分接纳学生个性,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独特的潜质禀赋、独特的学习需求。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改革是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数学课中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  一、纠正在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我们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
期刊
摘 要:近幾年来,音乐教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高中生在学习声乐方面存在一些欠缺,需要作一些改进,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发声基本功 声乐练唱 哼鸣 彩排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发展,不管声乐还是器乐,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音乐教学的实际,谈谈高中生学习声乐的现
期刊
數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倾听”都是必要的前提。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长期从细节中多方面影响倾听  小学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富有情趣的文化氛围、充满情趣的语言、树立好的榜样等形式强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期刊
摘 要: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