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预测白城市腮腺炎的流行趋势,研究腮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对白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地区、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分布规律的研究,预测我市腮腺炎疾病的流行趋势,制定腮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结果 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措施。结论 腮腺炎防控的重点人群是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加大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宣传,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及处理是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为了解我市腮腺炎疫情的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发病,现对2007——2011年腮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白城市公安局;疫苗使用资料来源于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出入库系统。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现辖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通榆县、镇赉县,23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36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9个),918个村,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923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20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55万人,乡村人口60.79万人。
1.2 疫情 2011年我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2例,均为散发病例,年发病率为,20.03/10万,较2010年有下降14.50/10万,但还处于较高发病趋势。2007——2011年我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22.89/10万。根据 2007年——2011年腮腺炎发病曲线图显示(见图1),我市腮腺炎发病处于较高发病率水平,且2009年有2起暴发疫情发生。2009年4月22日——7月4日白城市第一中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此次疫情历时77天,累计发病136例。白城市四中自2009年4月20日起,陆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截止到7月1日24时,累计发病55例。白城市疾控中心接到医院首例病例后就对2所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流行势。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412例,其中,洮北区发病216例、洮南市63例、大安市发病91例、镇赉县发病24例、通榆县发病108例。洮北区、洮南市、通榆县发病较高;2007——2011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其中:洮北区发病1076例、洮南市582例、大安市发病300例、镇赉县发病151例、通榆县发病245例。
2.2 时间分布 2011年全年1——12月份均有发病,共发病412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分别是25例、53例,占全年发病的12.62%、12.86%;2007——2011年共发病2354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发病数分别是451例、432例,共发病883例,占发病的37.51%。
2.3 年龄、性别分布 2007——2011年发病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年龄为73岁,发病年龄组集中在4-25岁年龄组,共2106例,占发病总数的89.46%,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共1133例,占发病总数的48.13%。 男性发病1090例,女性发病68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9: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2.4 职业分布 2011年发病以学生为主,发病449例,占发病总数的63.24%;其次托幼儿童128例,占发病总数的18.03%;且聚集性发病人数较多。
综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的腮腺炎逐年呈上升趋势,但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4.50%,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①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全市还存在数量较大的易感人群,一旦传染源大量进入,有形成流行的可能。不排除个别小医院、诊所、存在医源性感染的现象。②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开展较差,老师、学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学校校医没有疫情报告观念,诊断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既不报告,也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③腮腺炎疫苗2008年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原来属于二类疫苗,接种率较低,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接种的人群初免成功后,由于未加强免疫,疫苗抗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退降低,使人群抗体水平下降,建立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接触病毒后易感染发病。
3 结 论
根据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情况分析可以预测,2011年我市腮腺炎疫情流行趋势仍会呈现平稳下降态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仍以学校、托幼机构及7-30岁人群为主,防控的重点县(市、区)是洮北区、洮南市。
针对腮腺炎发病集中在学校,建议市教育局、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加强对学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加强疫情报告、疫情搜索工作,开展正常的晨检工作禁止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发生。确保儿童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对发生聚集性的病例要全面开展医学跟踪观察14天,详细记录跟踪对象的各项有关指标,出现异常立即就医诊疗。对患病的学生要从诊断之日起,离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14天以上,经校医复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返校上课。对发生病例所在班级、宿舍开展全面消毒工作,每天2次,设置专人,保证消毒质量,做好消毒记录,保持室内经常通风。利用广播、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上要确保儿童的腮腺炎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和监测工作;对报告的病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临床医生完全掌握诊断标准,杜绝错报、误报、迟报现象的发生。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免疫人群的接种率,切实将我市的发病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秀芬.2008——2010年古交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09.
[2] 李国峰.流行性腮腺炎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为了解我市腮腺炎疫情的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发病,现对2007——2011年腮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白城市公安局;疫苗使用资料来源于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出入库系统。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现辖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通榆县、镇赉县,23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36个乡(其中少数民族乡9个),918个村,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923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20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55万人,乡村人口60.79万人。
1.2 疫情 2011年我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2例,均为散发病例,年发病率为,20.03/10万,较2010年有下降14.50/10万,但还处于较高发病趋势。2007——2011年我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22.89/10万。根据 2007年——2011年腮腺炎发病曲线图显示(见图1),我市腮腺炎发病处于较高发病率水平,且2009年有2起暴发疫情发生。2009年4月22日——7月4日白城市第一中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此次疫情历时77天,累计发病136例。白城市四中自2009年4月20日起,陆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截止到7月1日24时,累计发病55例。白城市疾控中心接到医院首例病例后就对2所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流行势。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412例,其中,洮北区发病216例、洮南市63例、大安市发病91例、镇赉县发病24例、通榆县发病108例。洮北区、洮南市、通榆县发病较高;2007——2011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54例,其中:洮北区发病1076例、洮南市582例、大安市发病300例、镇赉县发病151例、通榆县发病245例。
2.2 时间分布 2011年全年1——12月份均有发病,共发病412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分别是25例、53例,占全年发病的12.62%、12.86%;2007——2011年共发病2354例,其中五月、六月发病较高,发病数分别是451例、432例,共发病883例,占发病的37.51%。
2.3 年龄、性别分布 2007——2011年发病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年龄为73岁,发病年龄组集中在4-25岁年龄组,共2106例,占发病总数的89.46%,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共1133例,占发病总数的48.13%。 男性发病1090例,女性发病68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9: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2.4 职业分布 2011年发病以学生为主,发病449例,占发病总数的63.24%;其次托幼儿童128例,占发病总数的18.03%;且聚集性发病人数较多。
综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的腮腺炎逐年呈上升趋势,但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4.50%,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①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全市还存在数量较大的易感人群,一旦传染源大量进入,有形成流行的可能。不排除个别小医院、诊所、存在医源性感染的现象。②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开展较差,老师、学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学校校医没有疫情报告观念,诊断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既不报告,也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③腮腺炎疫苗2008年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原来属于二类疫苗,接种率较低,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接种的人群初免成功后,由于未加强免疫,疫苗抗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退降低,使人群抗体水平下降,建立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接触病毒后易感染发病。
3 结 论
根据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情况分析可以预测,2011年我市腮腺炎疫情流行趋势仍会呈现平稳下降态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仍以学校、托幼机构及7-30岁人群为主,防控的重点县(市、区)是洮北区、洮南市。
针对腮腺炎发病集中在学校,建议市教育局、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加强对学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加强疫情报告、疫情搜索工作,开展正常的晨检工作禁止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发生。确保儿童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对发生聚集性的病例要全面开展医学跟踪观察14天,详细记录跟踪对象的各项有关指标,出现异常立即就医诊疗。对患病的学生要从诊断之日起,离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14天以上,经校医复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返校上课。对发生病例所在班级、宿舍开展全面消毒工作,每天2次,设置专人,保证消毒质量,做好消毒记录,保持室内经常通风。利用广播、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上要确保儿童的腮腺炎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切断外来传染源,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和监测工作;对报告的病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临床医生完全掌握诊断标准,杜绝错报、误报、迟报现象的发生。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免疫人群的接种率,切实将我市的发病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秀芬.2008——2010年古交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09.
[2] 李国峰.流行性腮腺炎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